本期專欄
人民幣升值的緣由與效應/高長
前言:人民幣匯率終於調整,不論其動機是政治的或經濟的,目前各界最關注的焦點,首先是一向堅持人民幣匯率不需要調整的大陸當局,為何改變態度,並選擇在此時間點,採取這種方式進行?其次是短期內還會有另一波升值的可能嗎?再其次是人民幣升值對大陸及區域經濟究竟會帶來多大的影響?

文: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長高長

有關人民幣匯率低估的問題,最近兩年多來一直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儘管關心此項議題的各界人士,大都預期人民幣在長期終將升值,但是其升值的時機及升值的幅度、方式等,卻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人民幣匯率終於調整,不論其動機是政治的或經濟的,目前各界最關注的焦點,首先是一向堅持人民幣匯率不需要調整的大陸當局,為何改變態度,並選擇在此時間點,採取這種方式進行?其次是短期內還會有另一波升值的可能嗎?再其次是人民幣升值對大陸及區域經濟究竟會帶來多大的影響?

國際輿論壓力是調升主因之一
國際輿論壓力持續不斷,可能是造成人民幣匯率調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國際社會要求大陸調升人民幣匯率的呼籲,已持續兩、三年,最近的輿論對大陸構成明顯壓力的,莫過於在今年四月初,美國參議院通過一份提案,要求人民幣在六個月內升值,否則將對大陸進口商品加收27.5%的懲罰性關稅。這項提案,雖然在稍後被布希政府所否決,但是美國聯邦準備銀行主席和財政部長等高級官員,仍藉機使力,要求大陸當局推動人民幣更加彈性化。

美國財長更在五月中旬語帶威脅地說;「除非中國大陸在六個月內對人民幣進行重估,否則將被視為操縱匯率的貿易伙伴。如想防止美國國會的保護主義立法措施完成立法,大陸必須將人民幣升值至少10%。」歐洲央行行長亦不約而同地呼籲大陸,允許人民幣兌歐元和美元升值,並稱「這一問題必須得到解決」。

面對國際社會的壓力,大陸當局的應對可說是軟硬兼施,一方面不排斥調整人民幣匯率;另一方面卻也強硬地表示,人民幣匯率改革是屬大陸的主權,大陸將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匯率制度和合理的匯率水準,絕不屈從外界的壓力,大陸的選擇不容他國干涉。然而,大陸這種軟硬兼施的作為,並未能有效排除各界對於人民幣升值的預期,而人民幣低估的事實,不只造成大陸出口持續大幅擴張,更造成熱錢大規模流入。

根據統計,2002∼2004年間,大陸出口貿易每年平均成長率超過 30%,同期間,大陸的外匯存底累計增加了3,977億美元,其中,扣除外貿出超和外商直接投資(約2,500億美元),剩餘的部分絕大多數被認為是「熱錢」,熱錢流入大陸的目的,主要是因人民幣為強勢貨幣,試圖藉機賺取匯差。

大陸防堵熱錢流入之措施
為了防堵這類熱錢流入,大陸當局可說是傷透了腦筋,今年五月中旬,大陸外匯管理局公佈了國內銀行和外資銀行向境外借款的新限額,將外資銀行2005年短期外資借款上限定為348億美元,國內銀行的上限定為245億美元。此外,六月初開始實施境外匯款結匯新規定,對於單筆等於或超過20萬美元的四種境外匯款(包括預收貨款、轉口貿易收匯、境外匯款及無法判斷具體交易性質的款項),銀行必須先將其轉入特別的待結匯帳戶,認真審核匯款性質後才可結匯。

另外一項防堵「熱錢」流入的措施,是放寬對外匯流出的管制,包括放寬國內的投資機構投資境外的資本市場、簡化各類企業在國外投資、兌換、匯出等的手續、提高居民出境攜帶外匯的額度等。

五月下旬,大陸外匯管理局公布《擴大境外投資外匯管理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將境外投資外匯管理改革試點,從原有的24個省、區、直轄市擴展到全國,同時給予試點地區的境外投資用匯額度,從原來的33億美元增加至50億元。另外,外匯管理局下屬各分局的境外投資外匯資金來源審查許可權限,也從單個項目的300萬美元,提高到1,000萬美元。

然而,大陸當局積極阻止熱錢流入的作為似乎成效有限,截至今年六月底,大陸外匯存底累計已達7,110億美元,較2004年底增加約1,010億美元,扣除上半年外貿出超(約400億)及實際使用外資(約286億),熱錢流入估計有320億美元左右。這種現象令大陸當局感到困擾,可能是導致其改變態度,選擇務實面對人民幣匯率低估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另一方面,今年以來,大陸的經濟形勢轉變,包括進口成長減緩、外貿出超擴大、經濟保持9%以上成長、物價穩定,以及原油進口成本迭創新高、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增大等因素,再加上新的匯率形成機制已研擬完成,也讓大陸當局較有信心選擇此時面對現實。

人民幣升值對大陸經濟之影響
人民幣升值對大陸經濟是否造成不利影響,嚴格而言,需要進一步觀察。不久之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Mundell 曾指出,人民幣升值對大陸經濟至少將產生六大影響,首先將影響大陸出口;其次將使大陸通貨緊縮面臨更大壓力;再其次為導致大陸對外資吸引力下降,減少外商對大陸的直接投資;降低大陸企業的利潤率,增大就業壓力;財政赤字和銀行壞帳可能因人民幣升值而增加,進而影響大陸貨幣政策穩定。不過,這些論點都有待實證。

從個別產業來看,人民幣升值可能帶來的影響將是錯綜複雜的,舉例來說,據估算,人民幣若升值 3%,大陸紡織製品出口值可能會下降 30%;不過,對電力和煤炭行業大部分企業而言,若升值幅度在 5%∼10%以內,則不會有顯著的影響,但對石化工業的影響則較明顯。

大致上,從事一般貿易的外貿企業、出口導向型企業(例如紡織業)、房地產業等所受的衝擊可能較大,不過最後都將傳導到金融部門,尤其人民幣升值,稍早流入的熱錢達到目的後若陸續撤出,對大陸金融業的打擊將很大。以 1980年代日圓大幅升值後,造成日本經濟泡沫破滅的經驗來看,人民幣升值可能不利於大陸金融穩定,從而影響其經濟穩定成長。

不過,必須指出的是,人民幣升值對大陸經濟的影響也並非全屬不利,因為一方面大陸具備生產要素稟賦上的優勢,在某一程度內,有能力吸收人民幣升值所帶來不利的影響;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將有利於大陸遏制通貨膨脹的壓力,且能更有效地利用國際資源,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升其在國際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尤其人民幣升值將增強大陸企業的海外併購實力。

人民幣終於升值,但由於升值幅度不如一般所預期,因此國際金融專家普遍認為,人民幣仍有進一步升值的可能。國際匯市針對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換匯點折價不降反升,以七月廿一日資料為例,一個月期和一年期人民幣NDF折價,在人民幣匯率升值 2%後,分別擴增至7分和4.7角,顯示市場預期人民幣一個月後可能漲至8.04元,而一年後則可能漲至7.64元。果真如市場所預期,此番人民幣升值,很可能是人民幣未來升值趨勢的一個開端。

此外,必須注意的是,大陸這次調整人民幣匯率,除了確定升幅為「1美元兌人民幣比率由8.2765調整至8.11」之外,同時宣佈新的匯率制度,是以市場供需為基礎,並參考一籃子貨幣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不再盯住美元。美元兌人民幣的交易價格,由人民銀行公佈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價作為次日的中間價,交易時允許上下0.3%幅度內浮動。

在此新的匯率制度下,幾乎可以預期,未來人民幣匯率變動的頻率會較過去增加,幅度可能也會大一些。客觀而言,在一籃子貨幣匯率制度下,由於納入籃子裡的貨幣都是主要貿易伙伴,且依相互貿易密切程度予以加權,因此,透過一公式計算而得之匯率水準,本質上不會受到單一貨幣(譬如美元)幣值大幅波動的影響。

應審慎建立風險規避機制
今後較令人擔心的是,該計算的公式不夠透明化,且大陸當局在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制度下,有管理的浮動之背後,仍然充滿行政干預。果真如此,則未來人民幣匯率變動即不容易預測,也就是說人民幣匯率波動的風險將較大。

此外,由於大陸經濟實力逐漸攀升,目前外貿總額在全球排名第三,同時也由於大陸與東亞各國經貿關係密切,此次人民幣升值消息傳出之後,立即對全球股匯市造成影響,尤其對東亞各國造成的影響更為明顯。

當然,這種現象有可能只是短暫性的,不過,基於前述人民幣匯率在未來波動可能較過去更不可預測,包括台灣在內的東亞各國之金融及經濟形勢,未來勢將經常受到大陸人民幣匯率調整的影響,這是國際經濟相互依賴程度高所必須承擔的代價。對於跨境從事工商業活動的企業而言,除了必須要重視掌握大陸經濟及金融情勢變化之外,更應審慎建立人民幣匯率波動之風險規避機制,並保持最佳的營運彈性。(摘自經濟部投資業務處所發行《全球台商e焦點》)

Top


出刊單位: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 大陸經貿事務委員會
地  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
電  話:(02)2703-3500轉138  傳  真:(02)2703-3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