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WTO 靠實力也要關係
文:編輯部
廈門的翔鷺滌綸廠,靠著大陸PTA長期處於賣方市場的庇蔭,至少大賺十年。不過隨著WTO開放腳步的進逼,台灣的遠東集團、BP、阿莫科也都拿到了吃大餐的入場券;往後要想吃得飽,比得不只是經營管理能力,上游產業項目的成功整合能力,絕對不可或缺。
中國大陸向世界接軌,接受放諸四海皆準遊戲規則,從進入世貿組織四年的情況來看,歐美國家當年對大陸可能會違反協議的疑慮已經一掃而空。規劃中大幅開放的行業,包括金融、電信、石化等壟斷項目,近年來,外商活躍其中處處可見。
開放較早的證券、保險業,外資企業慢慢感覺到中國大陸的善意,十里洋場未來極有可能成為另一個曼哈頓;甫釋放少數股權給外商的大陸銀行業,即使國內有賤賣的雜音出現,但年輕的央行行長周小川仍義無反顧的朝開放路線邁進。
遵照WTO協議開放的大陸市場,一路上「經濟民族主義」的聲浪未曾間斷過口,為了增強民族工業的體質,全面開放前的進補似乎是必要的。
就在全面開放日子愈來愈近的同時,為了迎戰外資,各行業不約而同都展開了一波快速擴充行動。沿海的輕油裂解廠林立、注資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方便其海外上市、綱鐵業的重組加快等大動作,無非都是為了WTO。
即使只是個PTA的石什中游項目,在中外資企業近二年快速擴張後,就連大陸廠商都承認,好日子大概最多只能維持到2007年;以往PTA每年需要進口四百萬噸以上的現象,將逆轉為可能產量大到可以出口。
翔鷺單打PTA就享有高額利潤的好日子,將跟著中石什、中石油旗下子公司全力投入,同時BP、阿莫科與遠東等台外商也來分一杯羹之後,隨風而逝。
因應這個變局,這家神秘的合資企業,決定爭取更上游的PX項目審批通過,甚至還不排除只要能夠立項,將直接投入石什最上游的輕油裂解廠的投資。
由此可見,管制解除後的大陸市場並非沒有商機了,相反的,未來的贏家可能是投入更多、關係更好,或是技術更超前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