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十一五機會與挑戰
前言:經過16年開發開放,是上海經濟發展的增長點,也是台商投資重點區域的浦東,最近除被國務院批准為綜合改革試驗區外,更制定和頒布了「十一五」規劃,並明12項重點和戰略產業的發展格局、目標和路徑。由於其中服務業即占了7項,故筆者認為,「十一五」期間,台商在浦東投資服務業將有巨大的商機。
文:楊周彝
最近幾年,上海城市化和國際化水準日益提高,上海的商務成本也隨之攀升,上海正面臨後工業化時代轉型,逐步由服務業取代製造業,低水平的勞動力密集型製造業在上海已經沒有發展前途。
台商在上海投資的兩大趨勢
現階段台商在上海投資呈現兩大發展趨勢,一是產業資本朝向高科技領域,尤其是電子資訊產業集中;二是與現代服務業有關的投資類別快速上升。這顯示台商對上海的產業結構導向非常敏感,依循上海整體經濟發展的結構變化,而調整自身的投資型態。上海作為大陸的經濟和商業中心,扮演對外開放重要窗口的角色,已成為兩岸經濟交往與合作中的熱點地區,台資投資專案和合同台資額始終居大陸前五位,產業發展層次也始終處於尖端地位,尤其是在吸引台商現代服務業投資方面更獨佔鰲頭。
顯然上海在吸引台資和優化滬台經濟合作方面,已面臨區域競爭增加、產業集聚擴大的態勢,已發生和正在發生的台企產業結構變化,既是挑戰又是機會。
浦東-台商投資的重點區域
浦東經過16年開發開放,是上海經濟發展的增長點,也是台商投資的重點區域。
最近制定和頒布的浦東新區「十一五」規劃,提出產業發展重點為7大重點產業:金融、物流商貿、資訊、文化、房地產、汽車及成套設備製造、石化及精細化工,以及五大戰略產業和重點培育產業:生物醫藥、旅遊會展、專業仲介服務業、現代農業、新材料新能源產業。
浦東「十一五」規劃,對上述產業的發展格局以及發展目標和路徑,進行詳盡描述。
這是浦東開發開放16年來,首次從五年規劃的角度,強調2006年至2010年浦東產業發展的方向。
浦東服務業的巨大商機
上述12項重點產業和戰略產業中,服務業占7項,這與台商投資上海和浦東的大趨勢一致。筆者認為,「十一五」期間,台商在浦東投資服務業將有巨大的商機:
一、房地產業:上海房地產市場低迷的背景,浦東把房地產業作為重點產業發展,說明浦東繼續發展房地產業前途光明。
「十一五」期間,浦東將新建近千萬平方公尺的高檔寫字樓、高檔酒店和高檔住宅,進一步拓展並完善浦東CBD﹙商業金融區﹚集聚功能,擴大浦東的現代服務業。
2005年11月,李嘉誠以人民幣45.6億元承租浦東世紀大道一塊面積8.9萬平方公尺的地塊,每平方米地價高達人民幣5.1萬元,顯示浦東高檔房地產業在「十一五」期間將有更大發展空間。
二、總部集聚:台資在上海設立大陸投資總部或營運總部,統籌在大陸的投資活動必然趨勢。上海已有台企大陸地區總部、營運中心或投資性公司10餘家,研發中心8家,浦東是最適合台資企業總部集聚的福地之一。
三、發展服務外包:商務流程外包正成為全球資本轉移的新趨勢,台資企業可到浦東進行軟體發展、研發設計、電信網路服務、人力資源系統開發管理、金融分析、結算中心、交易處理、採購等外包業務,浦東新區已制定一系列鼓勵投資的功能性、優惠性政策。
四、科教文衛:根據「關於上海加速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若干政策意見」,台商可到浦東投資科研、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領域:
(一)投資專業醫院、醫學檢測、養老院和康復院;(二)與浦東職教院校開展合作辦校
,在職教領域實現滬台合作的突破;(三)鼓勵臺灣的科研機構利用上海的科研優勢和兩岸的人才優勢,與浦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合作,或到上海建立研發機構;(四)鼓勵臺灣科技精英和臺灣的海外留學生到浦東的各類科研機構、民營高科技企業就業或自主創立研發企業。
最近國務院批准浦東成為綜合改革試驗區,批准的方案共有十個方面內容,包括加快發展各類要素市場,積極推動金融創新;打破要素流動的體制障礙,推動區域統一大市場建設;增強創新能力,著眼提升國際競爭力,形成有利於創新的制度和體制環境,以推動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增強吸引國際人才、技術、資本的能力;健全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制度,加強教育、科技和產業聯盟緊密結合,促進創新資源有效配置;營造有利於風險資本發展的環境,完善科研成果轉化服務體系。
浦東進行綜合改革試點,核心是由政策優勢轉為體制優勢。換言之,浦東將擁有更大的自主創新改革的空間,許多領域可以更深入地先試,包括台商投資的政策和相關領域。(作者為浦東改革與發展研究院副研究員、現任研究院秘書長兼浦東台灣經濟研究中心副秘書長;摘錄自2006.3.30經濟日報)
(表一)十一五規劃六大發展重點
(表二)十一五期間大陸十大挑戰
(表三)十一五經濟規劃指標﹙2006年—2010年﹚
▊浦東經過16年開發開放,是上海經濟發展的增長點,也是台商投資重點區域。
▊上海在吸引台資和優化滬台經濟合作方面,已面臨區域競爭增加、產業集聚擴大的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