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半導體簡析
前言:觀察大陸半導體生產熱絡的指標,除包括有眾多重要人物到訪中國半導體設備展外,大陸半導體設備的訂貨/出貨比值、封裝測試廠的佈局行動,也是重要指標,如大陸半導體設備的訂貨/出貨比值已達到1.01,象徵半導體業者看好未來景氣,才會大量訂購設備與材料:另由目前大陸的封測廠幾乎每一家的訂單都塞爆了可知,大陸半導體生產非常地熱絡。
文:莊衍松
美國製造商聯盟(Manufacturers
Alliance)日前公佈一份調查報告,指中國大陸今年就可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製品輸出國,在此之前,2001年大陸製品輸出只有美國的一半。調查報告也發現,大陸半導體製品輸出成長強勁,值得注意。
半導體製造景氣看好
上海浦東新國際展覽中心舉辦的中國半導體設備展(Semicon China
2006)規模一年比一年盛大,幾家台資為主或者有大量台藉工程師的半導體大廠皆參與盛會:包括大陸最大的半導體公司中芯國際、台積電、和艦、宏力、華虹NEC等皆參展,中芯國際更在會場中展示先進的九○奈米製程的8吋及12吋晶圓;至於台積電雖然在台灣擁有更先進的製程,但在上海的場子裡,只展示該公司在松江廠所生產的第一片8吋晶圓。
事實上,大陸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筆記本型電腦、數位相機、行動電話等高科技電子相關產品的生產重鎮,大陸當地的半導體廠商必須全力擴充產能,才能消化大量的生產訂單。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協會(SEMI)前不久公佈半導體產業最重要的觀察數據──半導體設備的訂貨/出貨比值(BB
ratio),2006年2月已到達1.01,這是2004年8月以來,最佳的比值。這個比值象徵半導體設備正處在供不應求階段,也就是出貨趕不上訂單,這證明半導體製造業者對於未來景氣看好,才會大量訂購設備與材料。
SEMI樂觀預估,2006年大陸地區的半導體材料採購金額有19億美元,半導體設備採購則有16億美元,合計大陸的半導體大廠今年需要支出35億美元購買材料和設備,以因應市場所需,這是Semicon
China愈辦愈盛大的主因。今年參展的國際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廠商超過1000家,各憑本事競逐大陸半導體市場的商機,已是業界的共識!
目前擁有8座晶圓廠的中芯國際執行長張汝京說,大陸半導體需求的成長率是兩位數,比全球半導體市場平均成長率還高。也難怪Semicon
China
冠蓋雲集。據媒體報導,台積電除了有大陸區最高負責人曾繁城親自出席外,總經理蔡力行也風塵僕僕從新竹趕至浦東。不過,要突顯大陸半導體生產熱絡的觀察指標,還不是重要人物的到訪,而是半導體後段封裝測試廠積極的佈局行動。
在幾大半導體廠的產能開出下,大陸一個月可製造出高達20萬片以上的8吋晶圓,因此後段的封測廠產能是否消化得掉?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目前大陸的封測廠幾乎每一家都訂單塞爆。為了因應後段的生產需求,中芯國際與新加坡聯合科技(UTAC)共同合資的封測廠AT2已經正式在四川成都開幕啟用,不過就算有AT2再加上艾克爾(Amkor)、新科金朋(STATS-ChipPAC)、威宇等工廠,封測訂單仍難消化殆盡。其它的國際整合元件製造廠(IDM)如英特爾(Intel)、飛索半導體(Spansion)、飛利浦(Philips)、美光(Micron)等公司,在大陸雖有封測廠,但無法提供產能給晶圓代工業者使用,這也是新帝(SanDisk)自己可能要在大陸蓋封測廠的主因。
就半導體製造而言,台積電、聯電、中芯、新加坡特許是全球最重要的四大代工業者,隨著大陸IC設計產業的茁壯,未來大陸對晶圓代工的產能需求勢必更加殷切。作為兩岸經濟發展的觀察者,不能忽略了半導體產業在大陸的重要性,以及半導體對大陸出口經濟的影響力。(作者為前資策會專案經理、資深媒體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