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快訊(162期)

大陸降低台資企業上市門檻
 

文:編輯部輯

針對大陸重啟IPO機制,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兩岸金融界人士日前指出,這項辦法將適用於台商企業,並首次規定企業必須獲利才能上市。可降低台資企業上市門檻,對台商上市有利。


中國證監會2006年4月29日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IPO)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向公眾徵求意見。該「辦法」徵求意見稿,加強對發行人獨立性的要求,提高發行人的財務指標條件,希望能推動優質企業A股上市。


為了啟動股權分置改革,大陸證券市場暫停了IPO了一年,大陸證監會重新啟動IPO,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據瞭解,台商企業之前有華映光電、晉德實業、海鷗衛浴三家申請中國大陸A股上市,但因大陸政府暫停IPO而無法上市。


台資證券業元富證券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翁基能說,華映光電等想要在大陸上市的台商,適用這項新的管理辦法。這些台商當初送件審查時,是在IPO暫停之前,因此應該是要按照最新的辦法重新審核。他分析,這項管理辦法的修改重點應該是更加貼近市場,而IPO重啟之後,針對台商在大陸A股上市政策,大陸方面還是傾向於以中小企業板為優先。


專門輔導台商A股上市的台商富蘭德林顧問公司總經理劉芳榮說,這項辦法首次規定企業在三年之內獲利人民幣三千萬元有上市資格,這是大陸證監會首次規定企業必須有獲利才能上市。他指出,從該辦法所規定企業上市股本和稅後利潤,可看出企業上市的門檻降低。企業上市股本規模不少於三千萬元,有利於很多中小企業上市。


劉芳榮說,這顯示大陸政府有意扶持中小企業板塊,鼓勵更多中小企業上市,這對於很多中小企業台商來說,是一利多消息。他表示,這些中小企業台商股本大約在六百萬到一千萬美金,稅後利潤在人民幣兩千萬元到四千萬元。以他所輔導的三千多家台商企業中,就有一千家台商達到這樣的標準。劉芳榮認為,中國大陸現在就是希望建立比香港、新加坡等更寬鬆的證券市場,鼓勵更多企業上市。


上海證券業大和證券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蕭敏捷說,在五一黃金週之後,大陸企業上市需求更加明顯。他說,中國大陸很多企業確實都在等待上市,據瞭解,目前中國大陸企業有三、四百家希望能夠上市。


上海證券交易所國際發展部高級經理劉正軍說,上述辦法經過公開徵求社會各界意見之後,將會正式發表,目前他不知道何時會發表。他認為,台商要在中國大陸上市,應該是適用於上述新的辦法,與中國大陸本地企業適用同一辦法。(摘自2006/04/30中央日報)
 

TOP

出刊單位: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 大陸經貿事務委員會

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電話:(02)2703-3500轉160•傳真:(02)2703-3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