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汽車工業因入會而興盛
前言:在中國大陸履行「降低車價」、「開放外國汽車製造商到大陸投資」的入會承諾下,由於汽車跨國公司透過擴大對大陸的投資、加快本地化發展、豐富產品種類、推出富競爭力產品,以及逐步進入汽車服務貿易領域等措施,全方位進佔大陸市場,因而對大陸汽車工業產生了積極影響,並促使大陸的汽車市場規模已達世界十分之一,使得汽車工業可望成為大陸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文:編輯部輯
大陸商務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自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汽車跨國公司全方位進入大陸市場,實施積極的本地化發展策略,並將大陸市場發展納入其全球策略之中。這些措施皆有利於提高大陸汽車產業的總體水準。
由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和大陸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共同發佈的《中國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評價》指出,改革開放20多年來,幾乎所有的汽車跨國公司都已進入大陸,目前跨國公司在大陸的合資合作企業已經佔據了90%以上的大陸轎車市場。
報告指出,近年來汽車跨國公司的大陸策略發生重大變化,分四點說明:一、以大眾公司為代表;早期進入大陸而投資成功的企業,其策略目標是努力保持領先的市場地位,主要策略為擴大投資、增加產品種類、加強銷售網路,但聲明不再尋求第三個合作夥伴。二、以通用為代表,進入大陸市場的時間較短,但發展很快。通用公司的戰略是在大陸發展戰略夥伴關係,充分發揮集團資源的優勢。三、以豐田、日產、福特和現代為代表,積極搶灘登陸,力拼後來居上。四、由於一些複雜的原因,部分汽車跨國公司在大陸進展不順,這些公司對原來的策略做了反省,提出新的大陸策略,如戴姆勒—克萊斯勒、寶馬集團和沃爾沃等。
報告認為,透過擴大對大陸的投資、加快本地化發展、豐富產品種類、推出富競爭力產品,以及逐步進入汽車服務貿易領域,汽車跨國公司正在全方位進佔大陸市場,而這些措施對大陸汽車工業產生了積極影響。
大陸當年在WTO關於汽車領域的談判內容之一為降低車價問題,當時大陸長期實行高關稅以保護落後的大陸汽車工業。現今大陸在降低進口車關稅、取消進口配額的承諾已經實現,大陸汽車工業也隨著開放而成長。內容之二為開放外國汽車製造商到大陸投資的問題,使得原來僅有個別的、少數的外國投資者得以進入大陸汽車工業,轉為加入WTO後的全面開放,全球各大汽車製造商相繼進駐大陸。在WTO談判時,限制了整車方面外商不能控股以保護大陸汽車製造業,大陸汽車製造業因而得以迅速發展。
現在看來,大陸官方認為當時低估了大陸汽車產業的競爭能力,高估了汽車產業入世後的風險。關稅的降低,對於汽車產業的發展影響不大,因大陸企業有一定的實力,並且將發展重心擺在中低價位車款,與外國形成互補。經濟全球化對汽車產業有重大意義,全球汽車產業結構調整意味著向大陸大轉移的局面形成,廣州花都區有上百家企業進駐,就是這種大轉移的結果。
大陸汽車工業沒有因加入WTO而衰退,主要是因大陸政府採取既開放又保護的政策。由於加入WTO,進口關稅降低、配額取消,目前國際市場上售價2萬美元的車款與大陸國內的車價已接軌,2005年上半年,進口整車的單價仍在3萬美元以上。大陸在低價車上有相對比較優勢,高價車則處於相對不利的地位,主要是因零組件的本土化程度及服務水準差異等。預估未來3∼5年,大陸在所有車款的價位上都將與國際接軌。
大陸的汽車工業在開放的大環境下快速增長,2005年整車產銷量達到550萬輛左右,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生產國,成長率與GDP一致;預料2010年大陸將成為第二大汽車生產國;2020年則可望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生產國。經由加入WTO,大陸已經融入世界汽車工業之中,目前大陸境內有800家中外合資合作企業,占汽車業的40%,另外引進了1,000多項技術,與國外汽車商進行多項聯合開發,大陸的汽車市場規模已達世界十分之一。汽車工業可望成為大陸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大陸汽車工業沒有因加入WTO而衰退,主要是因大陸政府採取既開放又保護的政策。
▊汽車工業可望成為大陸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