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幹部 台商外派首選
文:編輯部輯
「小姐,法國菜上快一點,通通上來,」來台考察飯店業的大陸零售業主管,對法國菜一吃要花三個小時,有點不耐煩。陪同來的幕僚有點不好意思,壓低聲調向飯店人員解釋,「我們老總平時幾個饅頭,配上幾盤菜,就吃得很高興,不習慣法國菜。」
大陸幹部來台感受最深的,不是台灣景色,而是台灣社會風土民情,往往讓他們「水土不服」。一位來台教書兩年的大陸理工科教授,在加州柏克萊大學校友討論網站上張貼一篇「大陸科技人在台灣」,文內提到「台灣的街景比不上大陸壯麗,建設也比不上大陸有效能,但台灣人的友善和體貼讓我感覺到窩心,第一次搭飛機來台,有人送我出關,直到確認我搭上車才離開;颱風天會有教授提醒我別上班,課程結束學生鞠躬感謝,讓我好感動。」
大陸幹部來台層層受限,台灣開放大陸專業人士來台商業考察、短期受訓,或高科技專業人士來台科技研究,並不允許來台工作。限制一多,企業競爭力跟著拖累。
「派出大陸幹部,是因公司進入大陸十多年,早已培養一批優秀的大陸中堅幹部。」寶成集團發言人、執行協理陳芳美說,寶成拔擢人才不分台灣或大陸。台商從大陸轉進東南亞國家投資設廠,中堅幹部多是大陸員工,大陸幹部已是企業全球佈局的「人才庫」。「陸幹外派,也是提供更上層樓的舞台,」陳芳美說,寶成在越南、印尼都有廠,由於印尼管制大陸員工配額,派赴越南的陸幹比較多。陸幹從事工廠管理職務,全方位職能的高階主管仍是台灣人。
一位在大陸工作十多年的台資顯示器大廠高階主管說,電子業早在兩、三年前,外派人力已轉為重用大陸幹部,僅有高階經理人是台幹。「大陸幹部學得快,原本擅長單打獨鬥,現在會組織團隊,帶人帶心,未來大陸幹部也會出個總經理。」這位電子業高階主管說。
陸幹人力成本低,電子業台幹外派的薪資約原薪資的兩倍,每年有五次回台的機票,陸幹僅在既有薪資加點津貼,也能容忍一年只回大陸一到兩次,費用節省不少。
陸幹外派申請簽證是個大問題。「我有時還得去大使館走一走,讓簽證早點下來,經營企業變成搞外交。」這位電子業高階主管說,東南亞國家願意給大陸員工簽證,歐盟、美國和巴西等國對大陸人較不友善,時有刁難,簽證可能被退,這時會改派台幹「短打」一、兩個月。(摘自2006/06/30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