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快訊(166期)

廈門台協、銀行擬合辦信保
 

文:編輯部輯

 

為破解「銀行有錢不敢貸,台商要錢貸不到」的難題,福建廈門市台商協會正在醞釀與台灣和大陸的銀行一起成立台商信用擔保公司。

三方出資共建擔保公司

綜合香港《大公報》、台北《工商時報》報導,廈門台商協會常務副會長、廈門多威電子董事長曾欽照日前透露,由該協會和大陸、台灣銀行聯辦的廈門台商信保公司正在籌組中,由於具體事宜比較多,最快也要三、五個月後才能成立。


根據初步協議,台商信保公司的股份構成中,廈門台商協會占51%,大陸銀行和台灣銀行共占49%。而在廈門台商協會51%的股份中,協會會員依據出資比例來確定占股份多少。
據悉,台灣的銀行已基本敲定,大陸銀行正在接洽中。


曾欽照透露,等到兩家合作銀行都確定,三方代表會簽訂一個意向書,各自取得本單位授權後,即進行公司的註冊登記。

協助落實專項貸款

為解決台企貸款難問題,國台辦先後與國家開發銀行和華夏銀行聯手,分別推出總額為300億元(人民幣,下同)和200億元專項貸款,服務大型台企和中小台企。


而在廈門,該市台商協會今年5月同農業銀行廈門分行簽訂協議,由後者推出300億元專項貸款,分5年貸給廈門台企。


但廈門台商協會的最新資料顯示,截至8月中旬,廈門還沒有台資企業向國家開發銀行和華夏銀行提出貸款申請,而廈門農行批准專貸的企業也只有兩家,分別為翔鷺集團8億元,路達工業公司5億元。


曾欽照表示,廈門沒有台企向國家開發銀行和華夏銀行申請專貸,主要是這兩家銀行在廈門沒設辦理點,銀行對廈門台企的徵信(即信用徵求徵集)難度大。


他認為,像翔鷺、路達這樣的大企業,信用自然不成問題,但是中小企業的貸款卻成了難題,因為信用不夠、無人擔保,多數無法獲得貸款。


大陸國台辦副主任鄭立中,近日在會見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考察團時也坦承,台商專案貸款確實存在放貸困難問題。他希望各地台商協會能牽頭為台企,特別是中小台企提供信用評估與擔保。

兩岸徵信尚無互相採納

曾欽照說,在當前兩岸金融交流不健全、不正常的情況下,大陸台企融資難的另一個原因在於,它們的母公司在台灣的擔保物和信用不能被大陸銀行所徵信。因此,台灣的徵信工作,必須委托台灣的銀行完成。


他說,目前台灣規定,台企投資大陸的資產,不得超過台企在台灣註冊資金的40%,也就是說資本大頭仍然留在台灣,而企業貸款要憑擔保物和信用,如何把台企在台灣的擔保物和信用拿到大陸來融資,正是台灣銀行需要做的事情。


同時,僅有台灣銀行也不夠,大陸台企在大陸也有擔保物和信用,所以台商信用擔保公司還得把大陸當地的銀行拉進來。


正是基于上述考慮,廈門決定成立一個由台商協會和台灣、大陸銀行共同組成的台商信用擔保公司。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李非認為,成立台商信用擔保公司是兩岸金融交流的一種變通方法,要真正解決問題,還是要實現兩岸金融交流正常化。當雙方銀行都可以到對方開設分行時,台商貸款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轉引自新浪網news.sina.com 2006.8.25)

 

TOP

出刊單位: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 大陸經貿事務委員會

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電話:(02)2703-3500轉160•傳真:(02)2703-3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