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婚姻的變化與阻礙
文:編輯部輯
自1993年有記錄以來,兩岸通婚的數字年年攀高。高峰期的2003年,一年有將近4萬對的兩岸人民結婚。至今已有27萬多對的兩岸夫妻獲得雙方政府認可,其中13萬多名大陸配偶申請在台灣定居,入境在台灣正式居留的有5萬餘人。無論台灣人怎麼稱呼,這群新移民在台灣社會的影響力,愈來愈不可忽視。
內政部統計,5萬多名入境台灣生活的大陸配偶中,大多以女性為主,男性大陸配偶只有1,270人。今年34歲的王新偉,正是這1,270分之一。在廣州時為台資出版公司樂群文化事業工作,認識現在的台灣太太,王新偉對文字敏感度高,思考面向也廣,和太太討論後,決定先定居在台灣,讓小孩在台灣接受國民教育,「目前來說,台灣的義務教育要比大陸好一點,」他說。
和大多數避談兩岸政治及認同的大陸配偶不同,王新偉在受訪過程中不避諱這個問題。他說,「台灣民主制度的現狀,對大陸是好的借鏡」、「兩岸最好維持現況,不要太快有很大的變化(如統一),也不要交惡」,其實和大多數的台灣人想法相去不遠。
他表示,來了台灣以後自己改變很多,台灣的政治民主制度對他影響很大,他不太在意政治人物的言行,但覺得制度不同,可以創造很多可能。王新偉說,可能是個性使然,當打開心胸接受新環境時,很快就可以融入,對他而言,適應台灣並不困難。
遼寧大學會計系畢業的林紅(化名),也面臨相同困境,在台灣工作權、學歷不被認可是她最關心的事。「就算不承認我們的學歷,也可以有個銜接考試,我們不怕。」林紅認為,現在即使有心在台灣繼續深造,拿台灣學歷都很困難。
制度性障礙尚未排除,加上生長背景截然不同,這群跨海定居台灣的「新台灣人」,要完全融入台灣社會,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像王新偉那樣自信、開放的,就像他的性別一樣,在大陸配偶中,還是少數。(摘自2006.06.29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