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欄資訊交流投資快訊大陸傳真

16895.12.15

資訊交流 (第168期)



兩岸共創面板新商機

前言:在今年面板產業走入景氣循環低潮時,台灣各大面板廠即已發生技術人員不足現象,如果將來景氣大好時,人力不足的狀況將非常棘手。當然屆時若能專案引進大陸科技與技術人才,或許能解燃眉之急;但最好的辦法,恐怕仍須將部分產能交由大陸的子公司來負責,才有可能讓台灣面板產業持續壯大,繼續保持我台商在面板和液晶電視的競爭優勢。

文:莊衍松

十月份大陸3C通路發動罕見的價格戰,國際知名品牌的液晶電視價格降幅逾三成,價格可直接與大陸國產品牌競爭。在2008年北京奧運的推波助瀾,以及大廠液晶電視價格率先降價的帶頭作用下,明年中國大陸地區的液晶電視,極可能產生爆炸性成長。但成長的背後,卻突顯台灣面板產業必須面臨的隱藏性危機,有待兩岸科技人才共同謀求解決之道。


和台灣面板產業息息相關的液晶電視(LCD TV),前陣子在大陸出現前所未見的大降價。大廠牌在大陸「十一」長假的降幅竟高達30%,價格比北美的平均售價還低。這種現象顯示,出產液晶電視的家電業者,可能有極大的庫存壓力亟需消化。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大廠的降價行動,主要用意還是建立新一波換機潮的灘頭堡。

國際大廠引爆價格戰

這一波包括新力(Sony)、東芝(Toshiba)、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十月份在大陸3C通路發動罕見的價格戰,液晶電視價格降幅逾三成,價格可直接與大陸國產品牌競爭。根據大陸32吋入門同時也是最主流機種的液晶電視通路最新報價,大陸本土品牌「創維」產品型號32L98SW售價人民幣8,699元;「長虹」產品型號LT3219P售價人民幣7,999元;而降價後的Sony產品型號KLV-32U200A售價僅人民幣6,800元,樂金32LC2R售價亦僅人民幣6,900元。在大陸銷售的國際大品牌32吋液晶電視不但比國產品牌便宜,和目前北美區的預估平均售價1100美元(約人民幣8700元)相比,也低了許多。大陸的彩電(彩色電視機)業者直言,國際大廠在大陸所做的選擇性降價策略,簡直是把他們逼得走投無路。


其實2005年以來,全球平面電視市場競爭激烈的趨勢一直沒有退燒的跡象。以2006年前三季(一月至九月)的價格水準來看,液晶電視價格至少比2005年便宜四成,專業機構預估第四季,液晶電視的價格還會再跌18%。造成液晶電視快速跌價的原因,除了和面板產能大增進而讓生產成本大幅降低、通路舊貨庫存需快速消化有關之外,國際大廠提高向台灣面板廠的下單量,進而壓低面板採購單價也是重要因素。


去年台灣面板工業的生產規模,已經超越日本和南韓,成為全球最大的TFT LCD供應地區。尤其是在32吋及37吋主流電視面板,具有價格優勢。這次Sony、三星、樂金等國際大廠之所以敢在大陸掀起價格戰,其實和這些業者所採購的面板成本大幅降低有絕對的關係。友達、奇美據信就是這波國際大牌子低價液晶電視的面板主要供應商。


研究機構Display Search預估,2007年全球液晶電視市場將達六千六百萬台的規模,較2006年成長50%以上。而每年第四季,受到聖誕節將屆、及各通路年終促銷的激勵,各大液晶電視品牌都會有一波大降價來推升整體市場。該機構預估今年全球液晶電視預計將可達到四千二百萬台至四千三百萬台之間。

大陸彩電市場面臨洗牌

目前,歐洲市場仍是全球液晶電視的最大市場,佔全球液晶電視銷售40%左右。也因此包括飛利浦、三星、SONY、日立、東芝、JVC都加速歐洲的產品佈局。至於中國大陸的液晶電視市場,受到2008北京主辦奧運的吸引,也極具想像空間。目前除了有TCL、康佳、創維等國產品牌之外,台資的奇美電子也有動作以低價推自有品牌的液晶電視,在大陸和其他品牌一搏。奇美預估2007年該公司的彩電在大陸的銷量可上看3萬台。此外,鴻海集團旗下的群創,在深圳龍華基地生產液晶監視器。對於快速成長的液晶電視市場,群創也有所準備。該公司副總許世忠就指出,群創正在做電視面板的技術開發並與鴻海配合,預估2007年中正式投產液晶電視。不過新力、東芝、三星電子、樂金電子今年十月份的降價大動作,已經打破市場的均勢。明年大陸的彩電市占率,勢必重新洗牌。


據媒體報導,擁有TFT LCD面板生產線,並推出自家LCD TV的奇美電子正著手規劃額度高達四百億元的聯貸案,合計該公司今年聯貸的規模達一千億元。加上今年所完成的私募普通股、大陸寧波廠聯貸、成功發行的ABCP,奇美電今年籌措的資金將達一千三百億元以上,創下歷年以來的新高水準。至於剛購併廣輝的新友達,則籌資八百二十億元。據可靠的推估,台灣面板廠投資金額將於2009年破新台幣2兆元大關。這似乎暗示著面板業的爆發期即將來臨,業者必須提前準備,才能因應全球未來的產能需求。

面板出貨再刷新歷史紀錄

奇美電子董事長廖錦祥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說,TFT LCD面板製造「是台灣百年來難得一見的產業」,因為歐美鮮少廠商投入生產,日本業者也由於生產成本高,無法跟台灣競爭。大陸業者近年雖然奮起直追,但預估要達到與台灣面板廠同樣的規模也非易事。之前,友達董事長李焜耀就曾驕傲的表示,台灣的航空貨運有高達四成的生意是幫台灣的面板廠載運成品至世界各國。台灣做面板製造,間接促進航空貨航業的興隆。


事實上,對面板的需求不只有液晶電視,電腦監視器(Monitor)、筆記型電腦(NB)對中小尺寸面板的需求仍持續穩定成長。尤其是微軟(Microsoft)最新版的作業系統Vista和英特爾(Intel)、超微(AMD)所力拱的雙核心處理器,對於推升電腦換機潮,有關鍵性的影響力,製造面板的台商工廠自然也同樣受惠。以台灣最大的面板業者友達上個月的出貨數量就可看出一些端倪:


依據友達所公佈的統計,9月份友達大尺寸面板出貨量達474萬片,連續第三個月創下歷史新高紀錄,較8月成長12.7%,中小尺寸面板達822萬片,也刷新去年9月的歷史新高紀錄,較8月成長18%,友達合計第三季大尺寸出貨量約達1263萬片,季增率約24.6%,第三季中小尺寸出貨量則達2080萬片,季增率達15.1%。


問題是,資金和設備對面板廠來說都不是難事,最難的是:當全球絕大部分液晶電視和電腦監視器所需的TFT LCD面板的訂單都交給台灣的工廠生產時,台灣卻面臨專業人才的嚴重缺口。未來就算有大量的訂單,但沒有足夠的人力來做也是枉然。

人才缺口問題亟待解決

目前光電產業人才荒日益嚴重,尤其是影像顯示人才,各大廠都沒有足夠的技術人員。這種現象已經發生在今年面板產業走入景氣循環低潮階段。如果將來景氣大好,全球面板供不應求時,人力不足的狀況將更加棘手。屆時若能專案引進大陸科技與技術人才,或許才能解燃眉之急。但這畢竟是治標不治本的作法。對於面板產業來說,這時再談科技人力的規劃與培訓為時已晚。最好的辦法,恐怕仍是像台灣半導體製造公司一樣,將部分產能交由大陸的子公司來負責,才有可能讓台灣面板產業持續壯大,並且由兩岸的科技人才聯手,繼續保持由台商所創造的面板和液晶電視的競爭優勢。


不過,面板和半導體都是台灣政府眼中極重要的戰略性的產業。台灣中部科學園區和南部科學園區的光電產業聚落已經成形。台灣的半導體業者申請赴大陸設廠,其困難度和限制都有前例可循。所以台灣面板業投資金額最多的八代廠,仍會在台灣落腳。因此台商要在大陸大規模設先進面板廠的可能性,至少目前還看不出來。只是未來會不會有所變化,還要持續觀察。

景氣低潮下漂亮的成績單

韓國面板大廠LPL前不久對外宣布,該公司不堪鉅額虧損,已決定大砍2007年度的資本支出,約只有2006年的三分之一而已。這些錢主要是用於5.5代廠與7.5代廠的擴充之用,該公司暫無建置八代廠的計畫。反觀台灣四大面板廠在景氣最低迷時,不但爭取到更多的國際大廠的訂單,成功的供應鏈管理,也讓工廠能持盈保泰,順利度過產業淡季的考驗,令國際投資機構刮目相看。


現在台灣面板業質優價廉的產品,更成了大陸液晶電視價格戰的幕後推手。當然市場廝殺愈慘烈,消費者愈有便宜可撿。這其中最大的受益者,除了大陸家電的消費者之外,提供面板材料和相關零組件的台商,也會樂不可支吧!(本文作者莊衍松為前資策會專案經理、資深媒體工作者)

TOP

出刊單位: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 大陸經貿事務委員會

地 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電 話:(02)2703-3500轉160•傳 真:(02)2703-3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