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總2006陸況報導
為具體瞭解大陸宏觀調控、原物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等對台商的影響、台商對兩岸經貿互動、政黨交流、大陸經濟與市場前景、大陸內銷市場拓展、大陸主要城市市場潛力與投資環境的看法,以及台商面臨的投資營運管理問題、需要的輔導與對於政府相關措施的具體意見,全國工業總會特於去年11至12月間,進行「2006年台商大陸投資意見調查」。
文:蔡宏明(工業總會 副祕書長)
壹、前言
中國大陸2006年上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為9兆1,443億人民幣,較上(2005)年同期成長10.9%,其中,第一產業產值增加8,288億人民幣或5.1%;第二產業產值增加4兆6,800億元或13.2%;第三產業產值增加3兆6,355億元或9.4%。其中,今年前8個月的固定資產投資較上年成長29.1%。儘管中國大陸實施宏觀調控,但今年前8個月的成長幅度仍高於中共官方的預期,顯示中國大陸內部的生產投資仍相當熱絡,而且似乎有過熱的跡象。若固定資產投資未來增長的速度未能明顯趨緩,將造成生產原料供應緊張、景氣過熱、通貨膨脹等現象發生,並不利於經濟健全成長。 2006年以來中國大陸實施數波的宏觀調控措施,自8月19日起又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由2.25%提高到2.52%;仍然無法抑制過熱發展的房地產市場,中共副總理曾培炎於2006年9月10日強調,宏觀調控政策將持續實施,下半年政策重點放在抑制固定資產增長。同時出台的「新國八條」土地政策,預料將提高50%的土地取得成本,並對台商企業造成衝擊。
為具體瞭解台商大陸投資是否受到上述發展之影響,對大陸內銷市場拓展的看法、投資營運管理問題,以及對於政府之相關措施之具體意見,全國工業總會於2006年11月15日至12月10日,針對已向經濟部投審會登記的2萬家台商,隨機取樣3,000件,進行問卷調查,回卷者304家,回收率10.01%。本次調查在95%的信賴區間水準下,抽樣誤差為5.36%。
貳、受訪者大陸投資特性
本次調查整體回卷中,呈現之受訪者大陸投資活動之特性如下: 一、赴大陸投資時間
本次整體回卷中,註明在大陸投資時間者計有298家,於1993年前,赴大陸投資者佔17.1%;1994至2000年間赴大陸投資者佔47.3%;2001年以後赴大陸投資者佔35.6%。此結果雖與投審會登記資料在1993年以後大量增加有關,但亦顯示近十年來,由於大陸擴大對外開放政策,以及大陸經濟快速成長,對台商極具吸引力。
二、台商投資型態
分析註明投資型態的293家台商可知,其投資型態為獨資者佔79.2%(2005年調查為52.8),合資者佔14.7%(2005年調查為36.9%),合作經營者佔6.1%(2005年調查為10.3%)。此結果與2005年的調查結果比較,採獨資者有大幅增加現象,顯示台商基於與大陸企業合作時經常產生糾紛,因而促使其希望藉由獨資,掌握經營的自主權。
三、投資規模與投資行業
根據填答投資金額的236家受訪者資料顯示,投資金額100萬美元以下者佔26.6%(2005年調查為28.8%),101∼500萬美元者佔35.0%(2005年調查為36.0%),501~1000萬美元者佔12.5%(2005年調查為20.8%),1000-2000萬美元者佔9.8%(2005年調查為9.7%),2000萬美元美元以上者佔16.2%(2005年調查為4.7%)。
若和去年調查相比,投資金額在2000萬美元以上的比例達16.2%,顯示台商大陸投資有大型化趨勢。
參、大陸內銷市場拓展與競爭壓力
一、台商大陸內銷比例
拓展大陸內銷市場,一向是台商大陸投資的主要動機。當本調查問及「大陸廠營運生產之產品的銷售地區所佔比例如何?」時,在填答本題受訪者中,有61.50%的受訪者表示「在大陸當地銷售」(2005年調查為56.66%);31.07%的受訪者表示「外銷到其他地區」(2005年調查為32.07%);7.43%的受訪者表示「回銷台灣」(2004年調查為5.37%),顯示「在大陸當地銷售」已成為台商大陸廠生產產品之主要銷售流向;而「回銷台灣」的比例,則有增加現象。 二、台商產品打入大陸內銷市場的困難度與競爭壓力
雖然,大多數台商看好大陸內銷市場,但當問及台商產品打入大陸內銷市場的困難度時,認為困難度很大的佔18.8%(2005年調查為8.3%),認為困難大的佔63.2%(2005年調查為62.0%),二者合計高達82%(2005年調查為70.3%);
相對地,認為困難度小的佔16.4%(2005年調查為28.5%),認為困難度很小的只有1.6%。此結果反映台商產品打入大陸內銷市場的困難度有愈來愈高的現象,也凸顯出不管是大陸市場特性或台商本身在市場開拓上,大多數均面臨困難問題,值得深入探討。
然而,當問到「大陸加入WTO以來,貴公司大陸內銷市場銷售所感受到競爭壓力的程度如何?」時,表示無競爭壓力者佔4.0%(2005年調查為5.0%)、競爭壓力不大者佔32.4%(2005年調查為35.3%),表示競爭壓力大者佔45.2%(2005年調查為47.5%)、表示競爭壓力很大者佔18.4%(2005年調查為12.2%),合計台商在大陸內銷市場銷售面對競爭壓力者達63.6%(2003年調查為50%;2004年調查為63.9%;56.6%),顯示大陸加入WTO後,有六成以上之受訪者感受到在大陸市場銷售存在競爭壓力。
至於,在回答「大陸加入WTO後,您認為在大陸內銷市場上主要的競爭者,是來自於哪些地區或國家的廠商?」時,有74.1%的受訪者表示是「大陸當地企業」,其次是香港廠商佔15.5%;第三是南韓廠商佔15.2%,第四是美國企業佔11.1%;第五是日本企業佔10.8%,顯示大陸當地企業因有在地優勢,已經對台商帶來極大的競爭壓力。此外,台商與香港廠商、南韓廠商、美國、日本業間之競爭亦值得注意。
長期以來,賒貨後難收貨款,一直是台商在大陸市場從事內銷活動時所面對的最大困難。當本調查問到「最近三年內,從事大陸市場內銷時,是否曾經遭遇到貨款無法收回?」時,結果有51.5%的受訪者表示曾經遭遇到貨款無法收回,表示未遭遇過者有48.5%,此現象與大陸三角債問題嚴重,以及大陸買主或經銷體系缺乏履行合約付款條件與期限義務的觀念有關,而台商在大陸遭遇到貨款無法收回現象有升高趨勢,則可能是因為宏觀調控導致大陸企業付款能力下降所致,是台商應注意防範的。
台商在大陸內銷市場拓展績效
到底台商在大陸內銷市場拓展的績效如何?根據本研究針對有對大陸內銷之受訪者的調查結果顯示,認為內銷績效極理想的祇有0.3%,表示理想的佔25.6%,成績普通的有56.3%;認為不理想的有15.0%、極不理想的有2.7%。此結果顯示,多數台商大陸內銷績效「普通」,尚未顯現大量獲利之現象。 至於,台商對於未來一、二年大陸廠內銷成績的預期如何?本次調查顯示,受訪者表示極樂觀者佔4.1%、樂觀者佔67.9%、不知道者佔13.5%、不樂觀者佔12.8%;極不樂觀者佔1.7%。顯示雖然目前內銷績效尚未顯現,但有半數左右的受訪者對未來大陸內銷市場之前景,極為樂觀,顯示其對本身經營能力有相當的信心。
肆、對大陸經濟與市場前景之看法
受訪者認為「2007年大陸經濟成長率將比今年更好」達62.4%,認為「不變」的佔26.4%;認為「轉壞」的佔11.2%,顯示受訪者看好2007年大陸經濟景氣。
受訪者認為「2007年公司產品(或服務)在大陸市場之需求比今年更好」達57.0%,認為「不變」的佔40.3%;認為「轉壞」的佔2.7%,顯示受訪者看好2007年公司產品(或服務)在大陸市場之景氣。 受訪者認為「2007年所屬產業在大陸市場之景氣比今年更好」達57.7%,認為「不變」的佔36.7%;認為「轉壞」的佔5.7%,顯示受訪者看好2007年所屬「產業」在大陸市場之景氣。
受訪者認為「2007年產品(或服務) 大陸廠之出口將比今年更好」達53.7%,認為「不變」的佔45.3%;認為「轉壞」的佔1.0%,顯示受訪者看好2007年出口景氣。
伍、人民幣升值的影響
大陸中國人民銀行宣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調整為8.11元,升值2%;並由釘住單一美元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2005年11月25日大陸國有中國銀行買入美元現鈔報價為1美元兌換人民幣7.9997元(已升值1.36%,),創下人民幣7月匯改以來的最高價,首次突破8元大關,至九月底,人民幣匯率已升穿7.90關口。
人民幣升值究竟對台商大陸市場的營運是否有影響?本次調查結果如下:
一、原物料取得成本的影響
表示「有利」的佔43.9%、表示「很有利」的佔1.3%,合計達45.2%;表示「無影響」的佔30.9%,表示「不利」的佔17.6%,表示「很不利」的佔6.3%,合計佔23.9%。
二、出口市場拓展的影響
表示「不利」的佔25.7%、表示「很不利」的佔7.3%,合計達33%;表示「無影響」的佔37.0%,表示「有利」的佔28.7%,表示「很有利」的只佔1.3%,合計佔30%。
三、大陸內銷市場拓展的影響
表示「有利」的佔36.9%、表示「很有利」的佔1.4%,合計達38.3%;表示「無影響」的佔49.2%,表示「不利」的佔9.8%,表示「很不利」的佔2.7%,合計佔12.5%。
四、對於未來大陸投資的影響
表示「有利」的佔33.6%、表示「很有利」的佔1.3%,合計達34.9%;表示「無影響」的佔45.8%,表示「不利」的佔15.9%,表示「很不利」的佔3.3%,合計佔19.2%。
上述結果顯示,受訪者感受人民幣匯率升值對「出口市場拓展」的不利影響較為關切。至於對「大陸內銷市場拓展」和「對於未來投資之展望」則認為無影響之比例較高。
至於未來一年內人民幣匯率,受訪者認為未來一年內人民幣匯率將趨於「貶值」的佔0.7%,認為「持平」的佔14.1%,認為趨於「升值」的佔85.2%,顯示多數受訪者認為人民幣匯率將趨於「升值」。
陸、宏觀調控的影響
大陸決定,繼續落實要堅持「突出重點、區別對待、有保有壓、適度微調」宏觀調控。抑制投資、信貸、房價過快成長的局面,大陸實施宏觀調控對究竟對台商大陸市場的營運是否有影響?本次調查結果如下:
一、宏觀調控對台商「燃料取得成本」的影響
表示「不利」的佔45.0%、表示「很不利」的佔15.1%,合計達60.1%;表示「無影響」的佔31.9%,表示「有利」的合計只佔8%。
二、宏觀調控對台商「原物料取得成本」的影響
表示「不利」的佔41.9%、表示「很不利」的佔19.1%,合計達61%;表示「無影響」的佔28.9%,表示「有利」的合計只佔10%。
三、宏觀調控對台商「資金調度與融通」的影響
表示「不利」的佔44.4%、表示「很不利」的佔16.2%,合計達60.6%;表示「無影響」的佔30.6%,表示「有利」的合計只佔8.7%。
四、宏觀調控對台商「土地之開發與取得」的影響
表示「不利」的佔43.5%、表示「很不利」的佔15.1%,合計達58.6%;表示「無影響」的佔35.8%,表示「有利」的合計只佔5.7%。
五、宏觀調控對台商「廠房之擴建」的影響
表示「不利」的佔38.1%、表示「很不利」的佔11.7%,合計達49.8%;表示「無影響」的佔42.5%,表示「有利」的合計只佔7.7%。
六、宏觀調控對台商「出口市場拓展」的影響
表示「無影響」的佔44.3%,表示「不利」的佔35.2%、表示「很不利」的佔10.4%,合計達45.6%;表示「有利」的合計只佔10%。
七、宏觀調控對台商「大陸內銷市場拓展」的影響
表示「不利」的佔37.6%、表示「很不利」的佔10.5%,合計達48.1%;表示「無影響」的佔39%,表示「有利」的合計只佔12.8%。
八、宏觀調控對台商「對於未來投資之展望」的影響
表示「不利」的佔41.8%、表示「很不利」的佔13.3%,合計達45.1%;表示「無影響」的佔27.6%,表示「有利」的合計只佔17.3%。
上述結果顯示,大陸實施宏觀調控以來,台商以明顯感受「廠房之擴建」、「土地之開發與取得」受影響,同時對於宏觀調控對「出口市場拓展」和「大陸內銷市場拓展」的不利影響,也是受訪者所關心的。
至於,大陸調降出口退稅率對台商大陸市場營運之影響程度如何?本次調查顯示:表示「不利」的佔37.4%、表示「很不利」的佔9.2%,合計達46.6%;表示「無影響」的佔28.8%,表示「有利」的佔23.3%,表示「很有利」的只佔1.2%,合計佔24.5%。
柒、台商大陸投資的整體經營績效與展望
台商大陸經營績效是國人關心的問題,當問及2006年大陸投資的經營成果如何時,表示略有盈餘的佔55.1%(2005年調查為45.3%),大有盈餘的佔6.3%(2005年調查為2.9%),合計佔61.4%(2005年調查為48.2%)。只有1%的受訪者表示嚴重虧損,有14.3%表示略有虧損(2005年調查為19.3%),合計佔15.3%,而表示收支平衡者佔23.3%(2005年調查為28.8%),此一結果與2005年調查相比,表示有盈餘的比重有上升現象。
當問到對未來一年大陸投資之經營利潤時,受訪者中表示2007年將大有盈餘的佔5.6%,略有盈餘的佔68.2%,合計佔73.8%,收支平衡者佔21.2%,略有虧損者佔4.3%,嚴重虧損者佔0.7﹪。此結果可發現,認為未來將有盈餘的比例上升,顯示台商對未來市場前景及本身經營能力,有相當的信心。
捌、台商大陸投資面臨的投資糾紛
台商在大陸投資面對的投資糾紛的五大問題(複選)分別是︰
一、財務糾紛(佔44.0%)
二、與當地政府之糾紛(佔38.5%)
三、勞資糾紛(佔29.7%)
四、大陸夥伴心存詐騙(佔11.4%)
五、利潤分配不均(佔5.5%)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調查中「財務糾紛」比例大幅上升,顯示財務糾紛是台商在大陸經常面對之難題,其原因應與台商與合作之中方或與生意往來之中方企業間之爭議有關(如被騙貨品、拖欠貨款)。至於「與當地政府之糾紛」顯示台商在大陸經營仍面對經營環境不夠規範之問題。
至於,台商解決糾紛的方式主要依序為:
一、透過調解(佔53.8%)
二、利用人際關係解決(佔52.4%)
三、司法訴訟(佔29.4%)
四、透過台商聯誼組織解決(佔24.5%)
五、花一些錢擺平(佔17.5%)
六、由大陸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仲裁(佔3.5%)
七、在大陸以外之第三地區仲裁(佔1.4%)
顯示台商解決糾紛的方式,則以「透過調解」或「利用人際關係解決」為主,但值得注意的是,透過「司法訴訟」和「台商聯誼組織解決」,也逐漸成為台商解決糾紛的途徑。
玖、台商需要的輔導
本次調查顯示,台商最需要得到輔導機構服務依序為:
一、銀行融資服務(佔58.6%)
二、協助解決經貿糾紛(佔42.1%)
三、法律稅務諮詢(佔35.8%)
四、獲得大陸經貿資訊(佔33.4%)
五、加強廠商間之聯繫(佔27.2%)
六、協助解決大陸廠經營管理問題(佔24.8%)
七、對派赴大陸幹部之教育訓練(佔21.9%) 今年調查中,台商對「銀行融資服務」和「協助解決經貿糾紛」的需求大幅提昇,顯示前述台商所遭遇的「銀行貸款與週轉困難」和「貨款難以收回」是困擾台商之重要課題。此外,「法律稅務諮詢」和「獲得大陸經貿資訊」則一向是台商最需要得到輔導機構服務。
拾、台商對政府的建議
最後,當問及台商對政府及相關單位有何建議(複選)時,受訪者的建議優先順序依序為:
一、儘速開放三通(佔75.7%)
二、簽署投資保障協定(佔47.7%)
三、成立辦事處,處理廠商遭遇之問題(佔46.1%)
四、准許國內銀行赴大陸設分行,以利銀行評估廠商之貸款(佔41.4%)
五、推動兩岸客運包機常態化(佔39.8%)
六、協助在大陸設立醫院或醫療機構(佔38.5%)
七、推動兩岸貨運包機便捷化(佔34.5%)
八、開放半成品回銷台灣,及放寬核准項目(佔31.3%)
九、在大陸設學校,讓台商子女就學(佔26.3%)
十、提供大陸投資環境分析(佔23.7%)
十一、由政府出面協調國際知名保險公司,增辦投資保險(佔15.5%)
十二、公會應多組團訪問大陸(佔11.8%)
十三、由政府出面協調開放工業區(佔11.8%) 其中,「儘速開放直航」是台商長期以來所爭取的,特別是在兩岸經貿交流深化、兩岸往返頻繁之際,開放直航自然成為台商的主要訴求。
「簽署投資保障協定」受到重視,顯示隨著台商赴大陸投資的件數、金額以及占我國對外投資比例之持續擴增,突顯出台商在大陸投資權益保障問題之重要性。
至於「推動兩岸客運包機常態化」,則是在春節包機實現後,受訪者希望該權宜直航方式,能有常態化之適用。而「在大陸設學校,讓台商子女就學」和「協助在大陸設立醫院或醫療機構」,應與台商當地化傾向增加有關。「准許國內銀行赴大陸投資設分行」之建議,則與台商大陸投資面臨融資不易問題有關;至於,「開放半成品回銷台灣」無疑與台商產品回銷台灣的比例提高有關。
拾壹、結論與建議
在全球化及國際化趨勢下,企業都必須進行全球布局,目前政府限制實收資本額新台幣8,000萬元之企業赴大陸投資金額上限分設二段關卡,除有40%上限限制,復有依淨值規模遞減投資之比例,對於廠商全球佈局(含大陸)極為不利。
更值得重視的是,去年台灣新申請上市的企業已急遽遞減,今年申請上市的迄今只有11家,很多已上市的公司甚至要求輔導下市,同時尋找到亞洲其他地方上市的方法,這些都導因於40%的限制。而歐洲商會10月份的報告也指出,今年歐商走了33家,主因也是40%的限制,因為合作的企業被限制住,他們只好忍痛拆夥。
最後,我們期待政府能體認台商到中國大陸投資是全球佈局的一環,是企業競爭力的延伸,並造就台商在台灣的營業規模擴大,對台灣整體經濟發展是正向的循環。希望政府能盡快開放封測業及其他科技產業赴大陸投資,才不會讓台灣的優勢盡失。
對於台商在大陸投資面對之競爭壓力,以及因大陸宏觀調控政策、缺電或勞工成本上升而受影響的廠商,政府有必要提供相關之輔導和協助,特別是提供法律稅務諮詢、銀行融資服務,並協助解決經貿糾紛。
是故,就台商而言,應熟諳大陸相關法令,方可於權益受侵害時,適時合法地尋求救濟途徑;而就台灣政府而言,基於目前兩岸特殊之政治情勢,迄今仍未簽訂兩岸投資保護協定,故政府無法比照國際間外交事務的處理方式來保護大陸台商之權益,從而,藉由訴諸國際組織(如WTO)以保障台商投資權益及台灣國家利益,將是目前兩岸政治敵對氣氛下,值得另闢之路徑。我們期望兩岸仍以同樣建設性思維,開展兩岸對話,務實處理直航與客貨運便捷化協議問題,進而為企業營造更有效率的運籌環境,並藉以建立兩岸制度化協商機制與良性互動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