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MAX釋牌的影響評估
今年7月,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發出6張台灣WiMAX執照,象徵台灣無線通訊及無線生活應用,即將邁入全球領先國家之列。尤其重要的是,台灣是極少數用政府的力量推動民間投入WiMAX研發的國家。對於WiMAX未來技術發展與可能商機,台灣會面臨什麼挑戰?實有待吾人進一步深入探討。
文:駱河
由13個投標團隊共同搶標6張802.16e頻譜的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中譯為「全球互通微波存取」)執照,終於在7月份塵埃落定。這是台灣邁入實質行動生活的新里程碑。也是台灣電子製造業、WiMAX電信業攜手向全球先進國家展現無線網路研發與應用實力的開端。
根據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的預測,2015年包括基地台、網路鋪設、局端設備等,全球WiMAX設備產值可望達到140億美元,其中台灣用戶端設備(Consumer Premise Equipment, CPE)代工出貨量可望維持八成水準。資策會的分析認為,過去3G技術發展受到高通(Qualcomm)等大廠壟斷,台灣廠商地位受到壓抑而且代工利潤十分微薄。反之,WiMAX由英特爾(Intel)主導並且讓台灣的網通廠參與規格的製訂,這對最近才加入WiMAX戰局並且小有成果的網通業者來說,目前的產業地位已不可和過去同日而語。
下一世代的新通訊革命
其實,台灣官方把WiMAX視為下一階段極具成長潛力的電子科技產業,並不是沒有原因,因為半導體、平面顯示器已進入產業成熟期,產值成長也趨於穩定。不過,通訊產業由於產品推陳出新(如剛上市的iPhone,即引起全球對行動電話創新功能的關注),連線速率的倍數成長,將使得更多的網路應用功能搬至可隨身攜帶或可移動式的裝置上。而且通訊革命下,包括局端設備、基地台、終端產品、應用軟體等,都是台灣廠商可利用既有的經驗,繼續加值的項目。尤其是局端設備,因為難度高,加上有大廠的專利保護,台灣業者很難切入這一塊。這次推動WiMAX,是英特爾跨出CPU之外最大的投資項目,連英特爾也還在測試摸索。因此台灣官方認為機不可失,由政府領軍帶著廠商朝WiMAX衝鋒陷陣。
WiMAX到底有什麼能耐,讓台灣官員聯合業者集中火力全力搶攻?根據2007年在台北舉辦的WiMAX論壇,大眾電信與摩托羅拉合作,在台北市政府大樓頂臨時裝上一個WiMAX基地台,並且把一部裝有WiMAX接收卡的筆記型電腦放在大型客車內,讓客車以平均30公里的時速測試。結果發現筆記型電腦在車上用無線網路下載50Mb的檔案,僅需時不到2分鐘,且電腦可輕鬆即時收看Youtube的影片。按WiMAX技術規格,WiMAX最高傳輸速度可達每秒5Mb,可容許車速為每小時100公里。
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華電信與北電(Nortel)合作,模擬在救護車上使用無線網路和醫院的急診室醫師視訊連線。醫師透過WiMAX傳回的心電圖、呼吸狀況,對救護車的照顧人員提供必要的指示,讓病人在送進醫院前,先做完一切可挽救生命的急救措施。至於在急診室的醫師,在病人還未送進醫院前,已透過無線網路率先掌握了病人或傷患的情況,醫師可提前調出病人的病歷,迅速做出必要的緊急應變。
當然這只是WiMAX的應用之一二,WiMAX只是一個無線寬頻連網的工具,所以要看WiMAX的發展,就是要看在哪些地方需要寬頻。而且同為無線上網的3G手機,其頻寬雖然可以收看電視、使用影像電話,但就品質而言,3G的影音表現,仍無法和WiMAX可以傳輸更高品質的影音節目相提並論。也難怪當初花了數百億元搞3G的電信業者,一邊罵WiMAX來得太早,一邊又不得不爭取WiMAX執照。
政府不要業者輸在起跑點上
幾個月前,全球WiMAX Forum主席Ron Resnick在台北宣佈,該組織將在台灣設立兩座WiMAX設備與產品測試中心,其中還包括了全球第一個兼具移動式與固定式WiMAX產品測試認證的實驗室。這和中國大陸及韓國僅有一座WiMAX測試中心相比,顯示WiMAX Forum對於未來台灣在WiMAX設備、基地台、終端產品的倚重。
事實上,國際技術聯盟之所以願意送來兩個大禮,政府部門釋出的善意是扮演關鍵性角色。至於台灣政府之所以採積極的態度,或多或少是受到韓國的刺激。眾所周知,韓國政府在韓國的高科技產業、數位內容產業、汽車工業等扮演了極重要的推手。目前台灣DRAM、半導體,皆感受到韓國廠商的強大競爭壓力。WiMAX技術至少還需要三至五年才會大幅成長,因此政府先期先投資,並對國際技術連盟釋出善意,至少讓台灣的網通廠不要輸在起跑點上。
根據經濟部的預算規劃,政府總共要投入96億元的經費,輔導台灣的業者開發相關設備和產品,一旦政府的資金到位後,可望帶動民間310億元的設備投資。如今,6張執照已經順利發出,接下來就看得標的電信業者何時開始營運。不過,站在網通業者的立場,不論電信業者何時開台,在正式營運前,都可以充份和國內的設備業者合作,再加上英特爾、摩托羅拉、北電、恩益禧的協助,台灣可以很快地由點而線而面,架構出綿密的WiMAX網路。
目前看來,WiMAX可能的挑戰在於台灣執照發放過多,台灣電信業者經營WiMAX的風險大增。而且根據媒體報導,台灣中南部的Wifi無線上網使用率過低,斷線也無法修理,地方政府更無力負責維運的成本,導致數億元的投資統統白費。未來再推出WiMAX,其商業獲利模式也引起不少的疑慮。
甚至有一說法,WiMAX只有生活在都會的人才會使用,而且WiMAX恐怕無法取代光纖,而電信業者也不可能在偏遠或非核心地區建基地台,就算建基地台也會面臨周圍民眾的抗爭事件,阻礙WiMAX的進展。這些因素,都有可能讓WiMAX的未來藍圖大打折扣。這是看好所謂「WiMAX概念股」的台商,一定要有的基本認識。(作者為資深媒體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