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大台商的未來發展
台灣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轉赴中國大陸投資,且在大陸經濟起飛及龐大市場規模的效應下,我台商在大陸子公司的經營績效卓著,不但讓在台上市上櫃的母公司能夠獲得相當程度的奧援,尤其是挹注台灣母公司的資金需求;同時,更可以讓台灣母公司的股價獲得激勵,以及讓公司整體獲得長足的成長。
文:編輯部 隨著廿一世紀的到來,大陸經濟的發展已經牽動著全球的未來。大陸的強大而廉價的出口壓低了全球的物價。中國市場的強大需求亦拉高了全球原物料的價格。於此同時,大陸政府的宏觀調控,也讓全球資本市場隨之波動。
我們可以發現,在中國熱潮下,台灣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轉赴中國大陸投資,在大陸經濟起飛及龐大市場規模的效應之下,台商在大陸子公司的經營績效卓著,並挹注到台灣母公司,讓在台上市上櫃的台商企業能夠從子公司獲得相當程度的奧援。我們可以這樣說,台商在大陸的投資,讓台灣的企業可以獲得股價的激勵與公司的成長。
「台商1000大」調查所揭示的趨勢
根據這一次最新公佈的2007版「台商1000大」調查指出,2006年台灣500大民營製造業有超過7成前往中國大陸投資,500大民營服務業也有近3成6投資中國大陸。
如以台灣1000大企業來看,則已有5成25的大型企業登陸,投資大陸比重更已過半;如果進一步以台灣500大民營製造業看,更有超過7成(70.4%)投資中國大陸;如以500大民營服務業看,也有近3成6(35.8%)投資中國大陸,顯示不僅是製造業把中國大陸當作生產基地,服務業也跟著吹起西進風。
製造業延伸到服務業
2006年中國大陸加入WTO的過渡期結束,大陸「十一五」規劃提出了加快服務業發展,大陸服務業市場將加快開放,而台灣產業也處於轉型之中,這就為台商在大陸投資服務業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大陸服務業起步晚、基礎較低、技術程度並不算高,仍是以傳統服務業為主,因此,也為台商投資大陸服務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同時,台灣在物流業、專業服務業,包括會計師、醫師、律師等行業都比大陸擁有優勢,可以進行兩岸服務業的優勢互補。而製造業發展迅速,對物流、金融、電子商業等服務業的要求越來越高,更需要引進包括台資等外來資本;另外,大陸的勞動力成本比較低,人員素質比較高,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也為台商投資大陸創造了良好條件。
因此,台商在經歷了製造領域的投資浪潮後,未來將會逐漸向商業、研發、物流、醫療、房地產、基礎設施、教育、文化等領域轉移。在上海、北京等地台商開始積極布局文化藝術產業、廣告業、建築設計業等知識型服務業已陸續登陸。然而,我們必須注意的是,服務業在大陸的發展,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城鄉和地區差異。
台商千大營收將超越台灣千大
從今年「台商1000大」調查的排名,我們不僅看到新進榜的台商多達260家,其中擠進前100大的台商也多達15家,也看到了1000大台商可觀的成長。
由2007年調查的總體數據來看,1000大台商逐年茁壯,規模越來越大。2006年1000大台商合計營收總額高達人民幣1兆3,168.25億元,這個數字不僅較2005年的9,981.38億元,又成長了31.93﹪之多,且連續兩年1000大台商的營收總額都以超過30﹪以上的速度成長。
同時,1000大台商中營收成長的家數有763家、賺錢的企業家數更高達864家,雙雙創下此項調查三年來的新高。這正代表著大型台商在大陸經營的活力。進一步觀察,這1000大台商稅前利潤超過2,500萬元人民幣的有376家,稅前利潤達1億元人民幣以上的台商有88家,以上這些數據在在顯示大型台商的獲利能力的提升。
由於大陸台商成長幅度遠高於台灣企業,根據這次「台商1000大」的調查,預估在5年內,台商1000大的營收就將超越台灣1000大。2006年台商1000大平均營收成長率高達45.88%,台灣1000大平均營收成長率僅16.03%,如果未來兩岸維持2006年營收成長速度,最遲2012年台商1000大營收就將超過台灣1000大,屆時絕對是台灣經濟上的一大震撼。
西進企業與台灣母公司逐漸脫鉤
另外,從這一次「台商1000大」的調查中可以發現,台商在大陸投資的成長情況,並未完全反映在台灣500大製造業上。此一現象的形成可能與製造業在大陸已經自成產業鏈,或自行接單,或不再由母公司購買原料及關鍵零組件有關。
其次,台商在大陸轉投資事業或以切割方式到海外上市,或台灣母公司改變投資持股方式,進而影響母子公司的關聯性。
由此可以看出,台灣500大製造業「出走台灣」的影響極有可能擴大。除了製造業外,服務業也出現「出走台灣」的現象。我們可以想見,如果台灣內需不振的情勢不能有效改善,未來服務業西進風潮將不下於製造業。
政府欠缺長期穩定的兩岸政策
當台商在台海兩岸同時發展,在大陸的成績與規模越來越好的趨勢中,是否有一天,大陸會與台灣的產業關係,變成了「不良競爭」的關係?如果台商在兩岸的投資無法產生互補互利,將變成彼此競爭的格局,這將會減弱我們台灣企業的全球競爭力。
1000大台商的規模日益壯大,在大陸立足穩定,這樣的發展,對於在台的集團或母公司的未來,將有很大的幫助。然而,台商的規模再大,但總是企業個別單打獨鬥,缺乏來自台灣的奧援與支持。政府沒有兩岸長期、一致性、完整且穩定的政策,不但讓台商在訂定企業的發展策略時無所適從,甚至波及台灣經濟發展的穩定。這將是我們台灣不能迴避的重大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