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欄資訊交流投資快訊大陸傳真

17796.09.15

<本期專欄>

手機廠打噴嚏 代工廠重感冒

近來在國際手機市場排名出現細微的變化,而從其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台商從事OEM、ODM,可能會面臨新的結構性風險。因此,如果我代工台商沒有事先沙盤推演,並且及早訂出因應計畫,那麼我代工台商在某些零組件、手機組裝的投資,有可能會血本無歸。

文:駱河

根據國外市調機構Gartner的調查,美商摩托羅拉在2007第二季全球手機市場中「勉強」保住世界第二大的地位;不過,摩托羅拉的手機市占率,卻大幅流失超過7個百分點。如果摩托羅拉未來幾個月無法推出明星產品來鞏固市場,其手機市占率勢必繼續下滑。

代工也有雞蛋理論

Gartner的調查發現,諾基亞第二季的市占率以36.9%,繼續領先其它廠牌的業者,而摩托羅拉與去年同期的21.9%相比,則嚴重衰退至只剩14.6%,摩托羅拉與三星電子的13.4%市占率差距正快速消失中。全球出貨量前三大的手機廠牌,出現只有摩托羅拉獨憔悴的景象。當全球手機使用數量達到30億支的規模下,單一大廠出現市占率大幅下滑,是過去所沒有的情況,供應零組件、機殼、邏輯晶片、小尺吋面板等元件給摩托羅拉的台商業者,必然是同步受害。

根據外電的分析,摩托羅拉在市場上節節敗退,該公司市占率已創下自2004年第三季以來最低。尤其值得對照的是,摩托羅拉想盡辦法消化庫存,但韓國三星卻是努力增加庫存。這凸顯三星對自己現有的產品十分具有信心,摩托羅拉只要一失足,三星將立即取而代之。如果這個預測成真,摩托羅拉執行長Ed Zander,也非捲舖蓋不可了!

事實上,在台灣的手機市場上,就看得到摩托羅拉節節敗退的跡象,這不但足以證明該公司的產品策略有重大瑕疵,就連行銷、廣告也沒有突破性的創新。正當手機市場的流行趨勢起了變化之際,摩托羅拉失去轉型與開創新手機應用的先機。手機通路商才剛公佈的銷售數字,確認了這個殘酷的事實。根據本地通路商的統計,2007年七月份台灣手機銷售總量約為64.7萬支,其中諾基亞30.5%穩坐龍頭,其次是索尼愛立信、摩托羅拉、三星、LG。

再就七月份手機銷售額比較,諾基亞占33.8%、索尼愛立信占26.2%,至於摩托羅拉只有10.6%,顯見在台灣市場上,曾經短暫當過幾次市場一哥的摩托羅拉,正快速隕落。值得從事OEM、ODM台商深思的是,對於品牌大廠的過度依賴,雖然品牌大廠賺錢時,台商也能同蒙其利。但台商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就一定要承擔訂單銳減,或產品開發不順,甚至是來自外部因素(如在美歐掀起的iPhone熱,市場對傳統照像、按鍵手機的需求迅速降溫)的衝擊。摩托羅拉的生產夥伴華寶已經將2007年手機出貨量從年初預估的7500萬支,調降為5500萬支。若摩托羅拉的銷售情況無法改善,為摩托羅拉代工的業者,今年勢必要面臨極大的虧損壓力。

新的挑戰激起新遊戲規則

摩托羅拉之所以出現目前的困境,原因眾說紛紜,比較有可能的原因是當初該公司太樂觀看待3G市場,然而3G手機的銷售卻不如預期。此外,新世代的寬頻接取技術WiMAX正如火如荼地展開,摩托羅拉具有基地台等局端設備的技術,自然也會快速切入WiMAX市場。

為此,摩托羅拉原本的3G策略馬上面臨挑戰,因為當品牌大廠明知道更快更好的服務即將來臨,又怎麼會認真投入在3G手機平台的研發與新應用的提倡?所以不止摩托羅拉,其它手機業者也同樣陷入新的困境,每家業者在進入新世代技術的同時,都必須思考如何在現有頻寬下,做出更具創意的行動生活應用?

蘋果iPhone算是開了一個新的應用先例,iPhone使用觸摸式面板,結合iTune、iPod上多元的影音資料庫,iPhone一上市立即吸引全球的目光。雖然蘋果號稱會花1億美元為iPhone行銷,但蘋果執行長Steve Jobs表示,第三季底前iPhone總銷售量可望達100萬支,這對一個新的手機品牌來說,是極具潛力而且威脅性很強的產品。另外則是以Web 2.0創造不同生活體驗的網路巨人Google也準備投入手機市場,推出GPhone,預定2008年第一季上市。

不論蘋果也好,Google也罷,手機的產能到處都拿得到,尤其是在台灣和大陸,因此設計手機不再只是諾基亞、摩托羅拉的專利,誰掌握到手機裡的應用軟體和消費者的使用偏好,誰就能進入手機市場,甚至主導這個市場。雖然iPhone的市占和傳統的手機大廠出貨量還有很大的差距,但就是產品線的布局來看,高階、智慧型手機的市占消長仍具有指標意義;至於中低價以量取勝的手機,蘋果和Google都占不到便宜,如果摩托羅拉連這一塊地盤也搶不過三星等廠商,不但跟著它的供應商可能要挨餓,未來生產合作的前景,也愈來愈看不到清楚的方向。

不過,從樂觀的一面來看,為摩托羅拉代工或提供零組件的台商也不需氣餒,全球幾個重要國家和市場,其手機的成長逐漸飽和,只要能做出差異化的產品,優異的操作介面、成功的軟體開發、結合網際網路的生活應用等等,手機大廠還是可以期待穩住自己的形象及營收獲利。不見得爭得世界一哥或二哥,就對企業是最好的。也就是說,代工業者追求的只是代工利益,所以除了應考慮多建立不同品牌的夥伴關係外,如何跨入高設計門檻的領域,專攻自己的特長,打破一味追求出貨量第一的迷思,專做手機OEM和ODM未來還是有生存空間。(作者為資深媒體工作者)

TOP

 

出刊單位: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 大陸經貿事務委員會

地 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電 話:(02)2703-3500轉138•傳 真:(02)2703-3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