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欄資訊交流投資快訊大陸傳真

17896.10.15

<本期專欄>

藉財稅會計搞定勞動人事

大陸勞動人事問題不只是法律問題,有很多是與財務運作息息相關,如工廠的「製造、管理、銷售」三項費用中都有人事成本,若台商要執行降低勞動人事成本方案,則必須配合自己的行業特性、所處地區或時間成本等綜合考量。又在實務中,很多勞動人事問題都可依賴財務手段解決。

文:劉芳榮(富蘭德林事業群總經理)

勞動人事不只是法律問題,大陸很多勞動人事問題與財務運作息息相關,且實務中很多勞動人事問題,都可依賴財務手段解決。

舉例來說,薪資高低直接影響員工穩定,高薪資雖然增加成本,但極少人會以財務數字去衡量人員流失或是員工更換頻繁,甚至是處理勞動人事糾紛增加的公司成本,這些勞動人事引發的隱性成本,量化後可能會大幅超過看得見的加薪成本;另一方面,屬於財務層面的個人所得稅問題,也影響到人員工作的士氣,因為台商是否替自己的員工規劃個人所得稅,將實質影響最後進到員工口袋的真實收入,這種情況下,以財務手段進行合法節稅規劃,也是留住人才的利器,對公司與員工更是種雙贏的結果。

不管有形成本還是無形人事成本,台商要以財稅會計手段降低勞動人事成本,應先從兩方面著手:

一、不能只靠單一成本數字:

人事成本的量化指標,對台商利用財務手段降低人事成本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台商應先分析在公司總成本中,到底勞動人事占多少比率?有些行業因為是勞力密集行業,對人事成本的變化極為敏感;但也有些行業並非全依賴人力,還有大量技術或來自原材料成本的影響,如果人事成本占總成本比率不高,台商就算再降低人事成本,對總體成本控制也沒有助益。台商應先建立人事成本與總成本、人事成本與營業額、人事成本與其他財務指標的關係,找出影響成本的真實關鍵,才能判斷大陸人事成本上漲對自己的影響。

工廠的「製造、管理、銷售」三項費用中都有人事成本,如果台商要執行降低勞動人事成本方案,也要細分到底那塊人事費用可以降低,並配合自己的行業特性、所處地區,或時間成本等綜合考量。如此得到的人事成本量化指標,會提供台商在降低人事成本時,最大綜效的判斷,不會流於成本數字的表面迷思。

二、強化台籍個人所得稅規劃:

台籍派駐幹部薪資全部移往大陸子公司發放成為趨勢後,台籍幹部在大陸繳納的外籍個人所得稅,便成為台灣母公司與派駐大陸台籍主管間的敏感問題,從而衍生了派駐大陸台幹的勞動人事問題。

台商一方面要為派駐幹部規劃個人所得稅,另一方面在會計處理上又要合法,為兩者兼顧,除了先滿足地方稅務局對當地外籍個人所得最低申報標準後,差額薪資可以權利金、勞務費或出口佣金名義將資金匯往境外,再由境外支付給台幹。實務作法中,還可利用企業為外籍員工租賃宿舍的作法,將部分在大陸核發的薪資,以房租形式支付給台籍主管。以上海為例,目前房租的稅率仍為5%,遠低於外籍個人所得稅的累進稅率,在大陸官方還未改變外籍個人住房補貼可免徵個人所得稅前,以租金形式取代部分台籍個人收入,也是可以考慮的稅務規畫。【原載於 2007/02/14《經濟日報》;富蘭德林www.myChinaBusiness.com】

TOP

 

出刊單位: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 大陸經貿事務委員會

地 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電 話:(02)2703-3500轉138•傳 真:(02)2703-3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