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欄資訊交流投資快訊大陸傳真

18197.01.15

<本期專欄>

2007年台商投資現況調查

為了解台商大陸投資是否受到大陸宏觀調控,以及施行《物權法》、《企業所得稅法》、《勞動合同法》的影響,同時蒐集台商對大陸內銷市場拓展的看法、投資營運管理的問題,以及對政府相關措施的具體意見,全國工業總會特於2007年11、12月間,針對已向經濟部投審會登記的2萬家台商,隨機取樣2,000件進行調查,結果回卷者470家,回收率23.5%。

文:蔡宏明

大陸國家統計局公佈資料顯示,2007年前三季,中國大陸國內生產總值達166,043億元,同比增長11.5%,增速不但快於去年同期0.7個百分點,而且前三季消費物價上漲上漲4.1%,顯示宏觀經濟出現「偏快」轉向「過熱」的傾向。

同時,大陸將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物權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企業所得稅法》、《勞動合同法》,對台商大陸投資之影響,值得關注。

為具體瞭解台商大陸投資是否受到上述發展之影響,並蒐集台商對大陸內銷市場拓展的看法、投資營運管理的問題,以及對於政府之相關措施之具體意見,全國工業總會特於2007年11月15日至12月10日期間,針對已向經濟部投審會登記的2萬家台商,隨機取樣2,000件,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回卷者470家,回收率23. 5%。

壹、受訪者大陸投資特性

本次調查整體回卷中,呈現受訪者大陸投資活動之特性如下:

一、台商投資型態
分析註明投資型態的台商可知,獨資佔68.5%(2006年調查為79.2%);合資者佔18.3%(2006年調查為14.7%);合作經營者佔5.1%(2006年調查為6.1%),此結果與2006年的調查結果比較,採合資者有增加現象,顯示台商基於進入內銷市場考量,因而促使其希望藉由「合資」與中方共同拓展內銷市場。
  
二、投資規模
根據填答投資金額的受訪者資料顯示,投資金額100萬美元以下者佔20.4%(2006年調查為26.6%)、101∼500萬美元者佔47.2%(2006年調查為35.0%), 501~1,000萬美元者佔11.1%(2006年調查為12.5%),1,000∼2,000萬美元者佔5.1%(2006年調查為9.8%),2,000萬美元美元以上者佔13.2%(2006年調查為5.1%)。若和去年調查相比,顯示台商大陸投資有大型化趨勢。
  
三、投資行業
根據填答投資行業的受訪者資料顯示,受訪廠商的前十大行業分別為:電子及電器製造業佔18.3%、橡膠、塑膠製品製造業佔13.2%、食品及飲料製造業佔8.5%、服飾品製造業佔8.5%、石化及化學品製造業佔8.5%、機械儀器製造業佔6.8%、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佔6.0%、基本金屬及礦產物製品製佔5.1%、紡織業佔3.8%、紙及紙製品製造業佔3.0%、批發及零售業佔3.0%。
  
四、長期派駐大陸的台籍幹部人數:
根據填答投資行業的受訪者資料顯示,長期派駐大陸的台籍幹部人數5人以下者佔41.7%;6至10人者佔28.1%;11至30人者佔17.0%;31至50人者佔8.1%;51至100人者佔0.4%;101至150人者佔0.4%;151人以上者佔3.0%,顯示台商大陸投資長期派駐大陸的台籍幹部人數,90%以上為30人以下,且近半數台籍幹部人數為5人以下。

貳、對大陸經濟與市場前景之看法

一、對2008年大陸經濟與市場景氣的看法

(一)受訪者認為「2008年大陸經濟成長率將比2007年更好」達56.4%(2006年調查為62.4%),認為「不變」的佔23.5%,認為「轉緩」的佔20.1%(2006年調查為11.2%),顯示受訪者看好2008年大陸經濟景氣,但是與以往相比,趨於保守。

(二)受訪者認為「2008年公司產品(或服務)在大陸市場之需求比2007年更好」達53.0%,認為「不變」的佔41.8%,認為「轉緩」的佔5.2%,顯示受訪者看好2008年公司產品(或服務)在大陸市場之景氣,但是與以往相比,趨於保守。

(三)受訪者認為「2008年所屬『產業』在大陸市場之景氣比2007年更好」達57.1%,認為「不變」的佔33.0%,認為「轉緩」的佔9.9%,顯示受訪者看好2008年所屬「產業」在大陸市場之景氣。

(四)受訪者認為「2008年產品(或服務) 大陸廠之出口將比2007年更好」達49.5%,認為「不變」的佔41.0%,認為「轉緩」的佔9.4%(2006年調查為1.0%),顯示受訪者看好2008年出口景氣,但是因為人民幣升值、調降出口退稅率、實施加工貿易管理等因素,與以往相比,2008年產品(或服務) 大陸廠之出口將比2007年「轉緩」的比例昇高。

二、大陸燃料、原物料價格持續維持上漲對台商的營運的影響

大陸燃料、原物料價格持續維持上漲,究竟對台商大陸市場的營運是否有影響?本次調查結果如下:

(一)燃料價格上漲的影響
表示「影響甚巨」的佔19.1%,表示「有所影響」的佔65.5%,合計達84.6%;表示「影響不大」的佔14.5%,表示「沒有影響」的合計只佔0.9%。

(二)原物料價格上漲的影響
表示「影響甚巨」的佔29.4%,表示「有所影響」的佔61.3%,合計達90.7%;表示「影響不大」的佔8.5%,表示「沒有影響」的合計只佔0.9%。

(三)電價價格上漲的影響
表示「影響甚巨」的佔22.6%,表示「有所影響」的佔64.3%,合計達86.9%;表示「影響不大」的佔12.3%,表示「沒有影響」的合計只佔0.9%。

(四)缺電之的影響
表示「影響甚巨」的佔28.9%,表示「有所影響」的佔51.9%,合計達80.8%;表示「影響不大」的佔15.3%,表示「沒有影響」的合計只佔3.8%。

(五)勞工成本上漲的影響
表示「影響甚巨」的佔32.8%,表示「有所影響」的佔57.9%,合計達90.7%;表示「影響不大」的佔8.9%,表示「沒有影響」的合計只佔0.4%。

上述結果顯示,大陸燃料、原物料價格持續維持上漲,使台商大陸市場營運已經明顯感受影響,其中「勞工成本上漲」、「原物料價格上漲」的影響,尤其顯著。

三、人民幣持續升值對大陸市場營運的影響

(一)對人民幣升值的看法

大陸中國人民銀行曾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調整為8.11元,升值2%;並由釘住單一美元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2007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速度提高了將近一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由2006年底的7.8087上漲為2007年12月25日的7.3261,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升值幅度達6.59%。在全年的升值過程中,下半年的升值速度又比上半年明顯加快,下半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幅度達3.95%,其中11月份的加速尤為明顯。按月平均中間價計算,11月期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幅度達1.05%。自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已累計升值11%以上。

受訪者認為「2008年人民幣匯率將趨於貶值」佔2.1%,認為「持平」的佔17.0%;認為「升值」的佔80.4%,顯示受訪者認為2008年人民幣匯率將趨於升值。

(二)人民幣持續升值對大陸市場營運的影響

人民幣匯率趨於升值,究竟對台商大陸市場的營運是否有影響?本次調查結果如下:

1.人民幣升值對「原物料取得成本」的影響
表示「影響甚巨」的佔26.0%,表示「有所影響」的佔48.9%,合計達74.9%;表示「影響不大」的佔24.7%,表示「沒有影響」的合計只佔0.4%。

2.人民幣升值對「出口市場拓展」的影響
表示「影響甚巨」的佔27.4%,表示「有所影響」的佔48.3%,合計達75.7%;表示「影響不大」的佔20.9%,表示「沒有影響」的合計只佔3.4%。

3.人民幣升值對「大陸內銷市場拓展」的影響
表示「影響甚巨」的佔15.3%,表示「有所影響」的佔46.0%,合計達61.3%;表示「影響不大」的佔33.6%,表示「沒有影響」的合計只佔5.1%。

4.人民幣升值對「對於未來投資之展望」的影響
表示「影響甚巨」的佔17.4%,表示「有所影響」的佔51.1%,合計達68.5%;表示「影響不大」的佔28.1%,表示「沒有影響」的合計只佔1.7%。

上述結果顯示,人民幣升值,使台商在「出口市場拓展」、「原物料取得成本」已經明顯感受影響,同時「對於未來之展望」的不利影響,也是受訪者所關心的。
  
參、大陸經貿政策對台商之影響
  
一、大陸調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影響

大陸調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究竟對台商大陸市場的營運是否有影響?本次調查結果如下:

(一)調低商品出口退稅率對「出口市場拓展」的影響
表示「影響甚巨」的佔13.5%,表示「有所影響」的佔47%,合計達60.5%;表示「影響不大」的佔29.6%,表示「沒有影響」的佔10%。

(二)調低商品出口退稅率對「未來投資之展望」的影響
表示「影響甚巨」的佔12.3%,表示「有所影響」的佔42.1%,合計達54.4%;表示「影響不大」的佔37.4%,表示「沒有影響」的佔6%。

上述結果顯示,大陸實施調低商品出口退稅率以來,台商已經明顯感受「出口市場拓展」受影響,同時「對於未來之展望」的不利影響,也是受訪者所關心的。
  
二、大陸近年來清理開發區、嚴格控制土地供應的影響

大陸近年來清理開發區、嚴格控制土地供應,究竟對台商大陸市場的營運是否有影響?本次調查結果如下:

(一)嚴格控制土地供應對「土地之開發與取得」的影響
表示「影響甚巨」的佔13.6%,表示「有所影響」的佔28.5%,合計達42.1%;表示「影響不大」的佔43%,表示「沒有影響」的佔14.5%。

(二)嚴格控制土地供應對「廠房之擴建」的影響
表示「影響甚巨」的佔13.2%,表示「有所影響」的佔28.5%,合計達41.7%;表示「影響不大」的佔43.4%,表示「沒有影響」的佔14.5%。

(三)嚴格控制土地供應對「未來投資之展望」的影響
表示「影響甚巨」的佔13.6%,表示「有所影響」的佔29.4%,合計達43%;表示「影響不大」的佔44.3%,表示「沒有影響」的合計佔12.3%。

上述結果顯示,雖然大陸嚴格控制土地供應,台商明顯感受「土地之開發與取得」受影響,同時「對於未來之展望」的不利影響,也是受訪者所關心的。

三、宏觀調控的影響

為解決流動性過剩問題,2007年大陸央行採取了「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一年中連續六次上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10次調高存款準備率。這從大陸央行收縮流動性的歷史來看,是極為罕見的。

大陸實施宏觀調控究竟對台商大陸市場的營運是否有影響?本次調查結果如下:

(一)宏觀調控對台商「資金調度與融通」的影響
表示「影響甚巨」的佔16.6%,表示「有所影響」的佔46.4%,合計達63%;表示「影響不大」的佔26.8%,表示「沒有影響」的合計只佔7.7%。

(二)宏觀調控對台商「未來投資之展望」的影響
表示「影響甚巨」的佔13.6%,表示「有所影響」的佔52.8%,合計達66.4%;表示「影響不大」的佔26%,表示「沒有影響」的合計只佔5.1%。

上述結果顯示,大陸實施宏觀調控以來,台商已明顯感受「資金調度與融通」受影響,同時對於宏觀調控對「對於未來之展望」的不利影響,也是受訪者所關心的。
  
四、大陸施行《企業所得稅法》的影響

為了解台商在大陸目前所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情況,本次調查請受訪者填寫所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結果顯示;「所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15%以下」的佔18.3%;「所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15%」的佔31.5%;「所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4%」的佔29.4%;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15%」的佔31.5%;「所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3%」的佔13.6%。

大陸實施施行《企業所得稅法》究竟對台商大陸市場的營運是否有影響?本次調查結果如下:

(一)大陸實施《企業所得稅法》對台商對大陸營運之影響:
表示「不利」的佔51.3%、表示「很不利」的佔14.9%,合計達66.2%;表示「無影響」的佔24.6%,表示「有利」的佔7.5%,表示「很有利」的佔1.8%,合計只佔9.3%。

(二)大陸實施《企業所得稅法》對台商「未來投資之展望」的影響
表示「不利」的佔49.8%、表示「很不利」的佔7.7%,合計達57.5%;表示「無影響」的佔24.3%,表示「有利」的合計只佔13.6%。

(三)對於企業所得稅負擔提高,台商的因應策略是:表示「繼續投資」的佔29.4%,表示「改變投資地點,往有優惠之地區投資」的佔29.9%,表示「轉型為高新技術企業」的佔22.6%,表示「增加中國以外地區的投資」的佔25.8%,表示「回台投資」的佔10.0%。

五、大陸實施《物權法》對台商之影響

大陸實施《物權法》究竟對台商大陸市場的營運是否有影響?本次調查結果如下:

(一)大陸實施《物權法》對台商大陸投資之土地使用權之影響:
表示「無影響」的佔48.5%;表示「很有利」的佔1.3%,表示「有利」的佔27.2%,合計佔28.5%;表示「不利」的佔17.4%,表示「很不利」的佔0.9%,合計達18.3%。

(二)大陸實施《物權法》對台商「未來投資之展望」的影響
表示「無影響」的佔45.1%;表示「很有利」的佔1.3%,表示「有利」的佔32.3%,合計佔33.6%;表示「不利」的佔16.2%,表示「很不利」的佔0.9%,合計17.1%。

(三)對於《物權法》台商的因應策略:(可複選)
表示「無特別措施」的佔65.5%,表示「在大陸置產(買房地產)」的佔24.9%,表示「以廠房土地抵押,增加銀行貸款」的佔25.8%,表示「採買「四荒土地」(荒山、荒溝、荒丘和荒地)」的佔0.4%。

六、大陸《勞動合同法》的影響

大陸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勞動合同法》,為了解台商在大陸僱用大陸員工情況,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大陸員工人數為「20人以下」的佔6.8%,「21至50人」的佔10.2%,「51至100人」的佔19.6%,「101至500人」的佔31.1%,「501至1,000人」的佔15.3%,「1,001至3,000人」的佔4.7%,「3,001人以上」的佔7.2%。

在是否成立工會方面,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有成立工會」的佔15.7%,「沒有成立工會」的佔77.9%。

《勞動合同法》施行後,對大陸營運之影響:「不利影響」的佔58.0%,「很不利」的佔10.6%,二者合計高達68.6%;「無影響」的佔28.3%,「很有利」的佔0.9%,「有利」的佔2.2%。

當問到《勞動合同法》對台商營運「最大的影響」為何?受訪者表示,最大的影響是「人事成本方面」(佔43.2%),其他依序是「勞資糾紛方面」(佔32.7%)、「管理機制方面」(佔25.5%)和「員工流動方面」(佔14.1%)的問題。
  
肆、台商大陸投資的整體經營績效與投資展望
  
一、整體經營績效
台商大陸經營績效是國人關心的問題,當問及「2007年大陸投資的經營成果如何?」時,表示略有盈餘的佔62.8%(2006年調查為55.1%),大有盈餘的佔3.8%(2006年調查為6.3%),合計佔66.6%。另有15.4%表示略有虧損(2006年調查為14.3%),而表示收支平衡者佔17.9%(2006年調查為23.3%),此一結果與2006年調查相比,表示有盈餘的比重有上升現象。

二、大陸投資事業盈餘原因
(一)管理良好(60.8%)、(二)當地市場需求增加(53.4%)、(三)開發新產品(39.7%)、(四)生產技術改進(37.0%)、(五)具備完善的行銷通路(28.0%)、(六)財務操作良好(27.0%)、(七)產品外銷活絡(21.2%)、(八)原料成本下降(15.9%)、(九)產品回銷台灣順暢(11.1%)。
  
三、大陸投資虧損原因
(一)當地同業間競爭激烈(71.3%)、(二)原料成本上漲(64.0%)、(三)勞工成本上漲(61.8%)、(四)進口品加入當地市場競爭(22.1%)、(五)缺乏完善的行銷通路(16.2%)、(六)投資成本過大或正在建廠中(14.0%)、(七)當地經濟景氣不佳(11.8%)、(八)工廠內部員工互相牽制(10.3%)、(九)產品外銷不佳(9.6%)、(十)市場需求減少(5.9%)、(十一)公司財務操作不順(2.9%)。
  
四、影響大陸投資的最主要關鍵因素
當問到「影響您大陸投資的最主要關鍵因素為何?」
(一)「成本價格上漲問題」(佔42.1%);(二)「法律稅制問題」(佔35.1%);(三)「人民幣升值問題」(佔28.5%);(四)「市場景氣因素」(佔25.0%);(五)「人身安全問題」(佔17.1%);(六)「融資管道問題」(佔13.2%);(七)「出口退稅率調降問題」(佔7.5%);(八)「宏觀調控問題」(佔6.6%);(九)「土地供應問題」(佔4.8%);(十)「產業升級問題」(佔4.4%)。
  
五、投資展望
至於「台商對未來大陸投資事業是否增資或減資?」本次調查顯示,表示未來一年內「可能增資」者佔35.6%,表示「一定增資」可能增資者佔9.9%,表示「尚無增資計畫」可能增資者佔50.6%,表示「可能減資」者佔3.9%。
至於台商除投資本業外,在大陸是否有其他投資?本次調查顯示,「僅從事本業」者佔64.8%,表示「轉投資服務業」者佔12.4%,表示「轉投資其他製造業」者佔11.6%,表示「投資房地產」者佔9.0%。
  
六、是否考慮改變投資規模與動向
至於,在回答「近年來面對中國投資環境轉變,是否考慮改變投資規模?」時,表示「維持原本投資規模」者佔59.1%,表示「持續加碼大陸投資」者佔29.4%,表示「減少原本大陸投資規模」者佔9.4%,表示「結束投資計畫」者佔1.3%。
在回答「近年來面對中國投資環境轉變,是否考慮改變投資動向?」時,表示「不會改變原本既定投資」者佔66.4,表示「選擇返台投資」者佔5.1%,表示「到大陸其他地方投資」者佔15.3%,表示「到其他國家投資」者佔11.1%,表示「結束投資」者佔1.7%。
  
七、台商大陸上市問題
對於台商大陸上市問題,受訪者中表示「本公司為上市公司」者佔15.7%,表示「本公司未來有上市的計畫」者佔14.0%,表示「本公司5年內沒有上市的計畫」者佔27.2%,表示「本公司未來沒有上市的計畫」者佔41.7%。
至於,如果未來有上市計畫,將選擇在那裡上市?本次調查顯示,選擇「香港」最多佔38.1%,其次是選擇「台灣」佔35.4%,第三是選擇「大陸」佔20.1%,第四是選擇「新加坡」佔2.1%,第五是選擇「美國」佔1.1%。

一、曾遭遇的問題

台商大陸經營績效與其面臨的投資問題有關,本研究詢問台商大陸投資面臨的投資環境問題時發現,台商所遭遇的前十二大問題(複選)分別是︰

(一)貨款難以收回(52.6%)、(二)海關手續繁複(46.6%)、(三)額外交際費用及其他費用(35.0%)、(四)大陸缺乏履行合約誠意(32.9%)、(五)當地市場無法開拓(27.4%)、(六)勞資糾紛(27.4%)、(七)當地政府行政干預(26.5%)、(八)電力通訊與運輸設備不足(25.2%)、(九)物料存貨成本增加(22.2%)、(十)利潤不易匯出(20.1%)、(十一)銀行貸款與週轉困難(18.8%)、(十二)派遣人員適應困難(15.0%)。

此結果顯示,大陸「貨款難以收回」、「額外交際費用及其他費用」、「大陸缺乏履行合約誠意」是台商在大陸內銷時最常遇到的問題。同時,由於加工貿易管理和大陸關務上之限制,使得台商認為「海關手續繁複」是重要的經營問題。至於「當地市場無法開拓」則顯示值得注意的問題。

二、曾遭遇的糾紛

台商在大陸投資面對的投資糾紛的五大問題(複選)分別是︰

(一)勞資糾紛(佔55.7%)、(二)與當地政府之糾紛(佔39.6%)、(三)財務糾紛(佔33.0%)、(四)大陸夥伴心存詐騙(佔11.3%)、(五)利潤分配不均(佔5.2%)。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調查中,「勞資糾紛」比例大幅上升,顯示「勞資糾紛」已經成為是台商在大陸經常面對之難題。至於「與當地政府之糾紛」顯示台商在大陸經營仍面對經營環境不夠規範之問題。「財務糾紛」的原因應與台商與合作之中方或與生意往來之中方企業間之爭議有關(如被騙貨品、拖欠貨款)。

三、台商解決糾紛的方式

至於,台商解決糾紛的方式主要依序為:

(一)利用人際關係解決(佔60.4%)、(二)私下和解(佔28.5%)、(三)透過當地公部門(佔27.1%)、(四)司法訴訟(佔19.3%)、(五)花一些錢擺平(佔18.8%)、(六)透過當地台商聯誼組織解決(佔15.0%)、(七)透過台企聯解決(佔1.4%)、(八)由大陸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仲裁(佔0.5%)、(九)在大陸以外之第三地區仲裁(佔0.5%)。

四、台商輔導服務需求

本次調查顯示,台商最需要得到輔導機構服務依序為:

(一)協助解決經貿糾紛(佔53.6%)、(二)法律稅務諮詢(佔53.2%)、(三)獲得大陸經貿資訊(佔40.8%)、(四)銀行融資服務(佔34.8%)、(五)協助解決大陸廠經營管理問題(佔33.5%)、(六)加強廠商間之聯繫(佔26.2%)、(七)對派赴大陸幹部之教育訓練(佔15.0%)。

今年調查中,台商對「協助解決經貿糾紛」和「法律稅務諮詢」的需求大幅提昇,顯示前述台商所遭遇的「經貿糾紛」、「法律稅務」和「貨款難以收回」是困擾台商之重要課題。此外,「獲得大陸經貿資訊」和「銀行融資服務」則一向是台商需要得到輔導機構的服務。

總之,對於大陸經濟過熱與宏觀調控措施,台灣除應注意其對台灣之衝擊外,如何對台商提供足夠之資訊,使其了解對大陸市場經營環境變化之影響,進而對有意分散風險之台商,就技術、產品,甚至資金等方面提供輔導與協助,是值得政府重視之課題。

同時,大陸為控制貿易順差的擴大,實現貿易收支平衡,未來可能借助於加快人民幣升值,而此將牽動亞洲國家貨幣之升值壓力,同時也將對新台幣匯率升值,及大陸台商出口的影響更加顯著,因此未來人民幣走向,更值得密切關注。

最後,由於宏觀調控措施包括促進大陸產業結構調整之作為,長期而言,在優勝劣敗及淘汰過時產業後,市場上將可排除一些惡性競爭的壓力,有助於大陸市場穩定發展,但相對地,大陸產業的競爭力也將因此而加強,將對台灣造成競爭壓力。(作者為全國工業總會副祕書長)

TOP

 

出刊單位: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 大陸經貿事務委員會

地 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電 話:(02)2703-3500轉138•傳 真:(02)2703-3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