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一窩蜂」搶奪生意
國內產業的產值規模一直是政府極為重視的數字,因為高產值的背後,就代表著台灣的產業經營能力與市場開拓有傲人的成果。然而,台灣追求產值極大化的過程中,政府部門及各民間研究機構,並沒有適時提醒業者諸如「庫存升高」、「供需變化」的風險及「缺乏核心專利技術」的問題,尤其DRAM和面板產業所出現的冷熱兩極市況,就值得我們警惕。
文:駱河(資深媒體工作者)
2008年1月底前是上市公司法說會的高峰期,也是檢驗2007年營運狀況的指標。對台灣兩個重要的產業來說,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理由就在於以友達、奇美為首的面板業營收獲利頻創新高;相反的,力晶、茂德等DRAM廠則受到市場供過於求,DRAM報價一敗塗地影響,每家業者營收都烏雲罩頂,股價也打落水狗,只要和DRAM沾到邊的大老闆們,無不心裡直嚷2007實在是個「歹年冬」。
DRAM和面板 冷熱兩極
資本密集度甚高的DRAM和面板產業出現如此冷熱兩極的市況,值得重視。尤其是DRAM的市場供過於求太嚴重,廠商的營業額太低,甚至還拖累國科會為三大科學園區定下的2007全年營收目標無法如期達成2兆元新台幣的規模。或許政府官員可以把DRAM景氣低迷的市況視為自由市場的自然現象,然而,這其實凸顯政府在產業政策規畫與產業供需預警工具上出了極大的問題。
國內產業的產值規模一直是政府極為重視的數字,因為高產值的背後,就代表著台灣的產業經營能力與市場開拓有傲人的成果。然而台灣追求產值極大化的過程中,政府部門及各民間研究機構,並沒有適時提醒業者的庫存升高及供需變化的風險。而業者在2006年市況大好時,也瘋狂擴充2007資本支出,結果DRAM需求不如預期,就造成今天DRAM產業的血流成河。
DRAM目前的慘況,就好像去年颱風過後高麗菜價格飆漲,吸引農民搶種,結果到了高麗菜收成時,價格卻因供需失調而大幅崩跌。DRAM和高麗菜的差別只在於農民敢把一卡車的高麗菜往地上扔,或向政府抗議;DRAM業者雖還不至於把DRAM晶圓片灑在大馬路上任人踐踏。但心中的氣憤與無奈,應和搶種高麗菜的農民差不多。
DRAM割喉大拍賣 難煞車
DRAM業界一直有一個矛盾的心理,那就是「洗頭理論」。國內許多業者都嚐過2006年的甜頭,展望2007年他們也要洗個頭,容光煥發地迎接財神來報到。不過DRAM廠開始大量生產後,才發現許多因素造成價格大幅下滑。這時就像頭已經洗一半了,要DRAM廠減產,或者延後興建12吋新廠根本不可能。於是在大環境極為糟糕的情況下,業者詭異的期待某家DRAM廠最好發生大爆炸,或者暗自祈禱別人趕快關廠或停產。一旦DRAM價格回升,最好是自己的產能滿載,大賺一筆。這是多麼不健康的經營心態!
當然,這段期間不論韓國或台灣,並沒有任何一家DRAM廠爆炸或火災,更沒有人真的減產或關廠。於是只要有任何不利DRAM供給面的風吹草動,DRAM業者都希望讓它野火燎原,提振一下DRAM的價格。否則只好賣一顆賠一顆,繼續割喉大拍賣。
DRAM廠因進入70奈米等先進製程,再加上12吋廠產能不斷開出,DRAM出貨成長的速度遠非8吋廠或0.18微米的水準所能相提並論。據專業機構推測,2008年開始,DRAM廠若還使用90奈米,都會因為成本無法降低而失去競爭力。可見DRAM產業的競爭因為價格因素,幾乎已到達生死的臨界點。技術不行的,或資金不夠的,很快就會被淘汰。
友達繳出史上最亮麗財報
再看台灣2007年高科技產業另一個極端:台灣面板龍頭大廠友達2007年繳出史上最亮麗的財報,年度淨利高達565億元,2007年一年的獲利就超越過去3年總合,每股盈餘高達7.22元,擊敗樂金飛利浦(LPL),奪得2007年全球面板廠獲利王座。至於大同集團的華映,過去連年虧損,去年也拜面板出貨大好所賜,呈現難得的賺錢榮景。業界預估2008年若成長率看好,友達和奇美電兩家公司的營收加起來就有近1兆元新台幣的實力。
根據官方統計,2007年台灣平面顯示器整體產值高達新台幣1.69兆元,整體面板產值(包括TFT-LCD、TN/STN-LCD及OLED等)之全球市占率達39.2%,首度超越韓國之33.5%,排名世界第1。
面板產業之所以在2007年大好,主要的原因就是液晶電視市場需求極大,2007年一共有7,985萬台需求,到2010年更可能達到1億4,550萬台的規模。此外數位相框、行動電視、智慧型手機、可攜式導航裝置等中、小尺吋的需求也極為可觀。因此面板廠擴產再擴產,始終填不滿消費市場的胃納。
平面顯示器產業在台灣北、中、南分別形成三大產業群聚園區,由於台灣面板產業需要仰賴日本、美國的設備與材料,因此美商康寧、日本旭硝子、日東光學等公司也就近來台為客戶服務,帶動台灣面板廠就業人口達9萬人。當然,台灣並沒有掌握絕大部分高利潤的面板設備和材料的關鍵技術,當2007年台灣的友達、奇美電大賺時,提供材料和設備給台灣的外商更是數鈔票數到手酸。
儘速解決核心專利技術問題
不過,對於2008年的面板榮景,受到美國景氣有衰退之虞的影響,已經轉趨保守。這時不免令人聯想到,面板產業會不會向DRAM或高麗菜一樣,也有產能過剩問題?
目前最令人關切的是去年12月,友達和奇美電都出現出貨下滑的情況。而2008年以來,面板價格更是驚驚跌。雖然友達還要投資1,200億元蓋新廠,但包括外資在內的重要投資法人,皆開始拋售面板類股,使股價接連重挫。難道這是物極必反,好不容易盼來的面板春燕,只停留一年就要飛走了嗎?
台灣各行各業多年來都存在著「一窩蜂」的搶奪生意本事,DRAM和面板業等高科技產業似乎也是如此。台商精於代工製造,一開始也許利潤不錯,但什麼行業在台灣都沒有三年好光景。大家搶進的結果,往往最後淪為殺價競爭,落得台商大輸、國際大廠看我們笑話的結局。現在台灣又有一堆科技人才和資金擁進太陽能光電了。或許新的產業能讓廠商賺到錢,但缺乏核心專利技術的問題不謀求解決之道,以及貪圖在市況好時冒險大撈一筆的心態,最後一定會讓DRAM、面板,乃至於太陽能光電產業大起大落的故事不斷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