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欄資訊交流投資快訊大陸傳真

18597.05.15

<資訊交流>

海關企業分類管理辦法解析

為了鼓勵企業守法自律,提高大陸海關管理效能,保障進出口貿易的安全與便利,大陸海關總署在今年1月4日以第170號令新發佈大陸《海關企業分類管理辦法》,取代1999年3月31日頒行的《海關對企業實施分類管理辦法》。該辦法規定,自2008年4月1日開始,在大陸海關註冊登記的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報關企業的分類管理,開始適用新法。

文:徐曉婷、王瓊林 ( 漢邦會計師事務所協理、副理 )


一、大陸《海關企業分類管理辦法》的特點

特點1.對不同類別企業實施差別管理

大陸《海關企業分類管理辦法》(以下簡稱新法)規定,大陸海關總署按照守法便利原則,對適用不同管理類別的企業,制訂相應的差別管理措施,其中AA類和A類企業適用相應的通關便利措施,B類企業適用常規管理措施,C類和D類企業適用嚴密監管措施。

特點2.與大陸國家信用信息體系建設相銜接,將其他行政部門的紀錄列入考核

新法規定,在大陸商務、人民銀行、工商、稅務、質檢、外匯、監察等行政管理部門和機構無不良記錄者,才能歸類在A與AA類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大陸海關總署正在研發「企業守法評估系統」,建立以企業為單元、整合涉及企業的各方面信息,為分類管理提供動態、及時的行政處分依據。

二、新舊法對於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管理類別的比較

三、企業管理類別與加工貿易銀行保證金之關係

大陸海關依企業的分類等級及所進口料件的類別,確定是否需要繳納「加工貿易銀行保證金」:

四、台商對新法的因應

對於新法調整海關企業類別的分類條件,影響在大陸經營加工貿易企業台商的進出口資金成本及通關便捷度,建議台商應先檢視自身企業之體質,體質不佳者應避免被歸為低類別管理,體質佳者則爭取高類別管理,說明如下:

(一)體質不佳者應避免被歸為C類或D類

若被歸類為C類企業,必須繳納100%保證金,且在通關、加工貿易業務開展和後續管理環節均實行嚴密的監管措施。若被歸為D類企業則禁止進行加工貿易,必須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所有貨物,將增加巨額稅務成本(包括關稅及增值稅),嚴重影響競爭力。建議體質不佳的台商應當加強管理力度,其因應方式說明如下:

1.嚴禁走私行為

根據大陸《海關法》第82條及83條,走私行為包括:

(1)運輸、攜帶、郵寄國家禁止或者限制進出境貨物、物品或者依法應當繳納稅款的貨物、物品進出境的。

(2)在內海、領海、界河、界湖、船舶及所載人員運輸、收購、販賣國家禁止或者限制進出境的貨物、物品,或者運輸、收購、販賣依法應當繳納稅款的貨物,沒有合法證明的。

(3)未經海關許可並且未繳納應納稅款、交驗有關許可證件,擅自將保稅貨物、特定減免貨物以及其他海關監管貨物、物品、進境的境外運輸工具,在境內銷售的。

(4)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購走私進口的貨物、物品的。

經營加工貿易之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甚至是邊角料均是(3)所述之保稅貨物,公司應嚴格禁止將未辦結海關手續的保稅貨物在境內銷售,並控管保稅料件之海關帳與倉庫帳之數量平衡。

外資企業進口之免稅設備是(3)所述之特定減免貨物,監管期限為5年,公司對該監管設備應進行例外管理及定期盤點,監管期內若擬轉售或出租,應以原進口時的價格,扣除折舊部分價值作為完稅價格,補稅後始可進行處分。

2.控制違反海關監管規定行為


根據大陸《海關法》第86條,違反海關監管規定行為摘錄如下:

(1)進出口貨物、物品或者過境、轉運、通運貨物向海關申報不實的。

(2)不按照規定接受海關對進出境運輸工具、貨物、物品進行檢查、查驗的。

(3)未經海關許可,擅自將海關監管貨物開拆、提取、交付、發運、調換、改裝、抵押、質押、留置、轉讓、更換標記、移作他用或者進行其他處置的。

(4)擅自開啟或者損毀海關封誌的。

(5)經營海關監管貨物的運輸、儲存、加工等業務,有關貨物滅失或者有關記錄不真實,不能提供正當理由的。

公司應特別管控上述作業,且1年不得超過3次之違反行為,由於新法對於警告以及罰款額在人民幣1萬元以下的違反海關監管規定行為,不作為企業分類管理評定記錄,故應控制罰款金額在1萬元以下。

3.不應拖欠進出口稅及海關罰款

新法認定所謂「拖欠」,係指自繳納稅款期限屆滿之日或自海關行政處罰決定規定的期限屆滿之日起超過3個月仍未繳納稅款或海關罰款。當公司面臨應繳進出口稅或海關罰款時,務必要在上述期限內繳清,操作方式可考慮:

(1)向當地銀行貸款。(需負擔人民幣利息)
(2)向境外法人或個人舉借外債。(公司必須保留投註差)
(3)提前收取出口外匯或延後支付進口外匯。(以營運資金暫時支付)
(4)若確有經濟困難,可申請延期或者分期繳納罰款。(大陸《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第61條)

(二)體質佳者爭取為AA類或A類

AA類企業及A類企業均可享受通關便利措施,建議體質較佳的台商,當進出口總值超過50萬美元時,應爭取歸類為A類企業,其因應方式除了不得發生前述走私、違反海關監管規定及拖欠稅、罰款之行為外,應特別注意下列管理作業:

1.加強報關員及報關的管理

新法規定A類企業之進出口報關差錯率(指企業上一年度所有報關員記分的總次數除以報關單總數的百分比)必須控制在3%以下,由於大陸法令耕迭頻繁,建議公司在僱用報關員時,最好給予最新法令之測驗,確定其報關知識足夠勝任目前工作,避免個人疏失影響企業經營。

公司應建立完善的報關管理制度,在進出口申報前,所有報關資料應經關務主管覆核,並定期執行外部稽核作業,尤其是保稅料件之進、出、存管理,以其進出口報關之正確性及即時性。

2.對口部門的管理

新法最特別且最嚴苛的規定是,在大陸商務、人民銀行、工商、稅務、質檢、外匯、監察等行政管理部門和機構無不良記錄者,才能歸類在A類企業。但新法所述「不良記錄」之字眼實在籠統,公司應密切注意「企業守法評估系統」之標準是否出台,並以其內容作為作業準則。

3.主動申請調整適用管理類別

在企業管理類別的調整上,海關採取「主動下調企業適用管理類別,被動受理企業上調申請」的方式,建議公司應隨時檢視企業是否符合調升的資格,並主動申請調升所適用的管理類別,操作如下:

(1)當已適用B類管理1年(連續12個月)以上,應主動申請調整為A類企業。
(2)當已適用A類管理1年(連續12個月)以上,應主動申請調整為AA類企業。

綜上,大陸海關在管理方式與應用信息科技的手段不斷地進步,未來將利用中國大陸電子口岸系統,進一步整合各不同行政部門所有的企業活動信息,對企業執行更有效率及嚴密的的監控,以往人治的性質將慢慢由精準的信息與法治所取代,台商在企業經營與管理的心態與方法上,應有相應的調整與改變。

TOP

 

出刊單位: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 大陸經貿事務委員會

地 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電 話:(02)2703-3500轉138•傳 真:(02)2703-3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