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大陸台商融資難題
為了解決巨大的通貨膨脹壓力,中國大陸政府以不斷調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銀行利率,以及嚴格控制銀行貸款規模等「宏觀調控」方式,企圖解決大陸的通膨問題;不過,此政策卻造成包括「使得部分中小企業面臨資金鏈斷裂等困難」的負面效應。
文:李永然、陳孟釗(永然聯合法律事務所所長、上海永然投資諮詢公司執行顧問)
隨著美國次級貸款暴露的問題日益嚴重,拖累世界經濟趨緩甚至有衰退的危機,作為「世界工廠」的大陸也因此面對著巨大的通貨膨脹壓力。
一、前言
進入2008年以來,大陸官方公布的CPI(消費價格指數)資料逐月增長,在2月份時甚至高達8.7%,預計全年CPI增幅高達7%。對此,中國大陸政府祭出「宏觀調控」法寶,並相繼推出了多種緊縮政策,其中最顯著的就是不斷調高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提高銀行利率、嚴格控制銀行的貸款規模。
「宏觀調控」雖然控制了通貨膨脹,但是由此帶來的負面效應正逐步顯現。根據大陸發改委發布統計結果顯示,由於銀行不斷收縮貸款規模,相當部分中小企業面臨資金鏈斷裂等困難,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代表的紡織行業首當其衝,行業內中小企業倒閉超過1萬多家,有三分之二的紡織企業面臨重整。
目前,大陸中小企業正面臨著「融資難、原料和用工成本攀升、人民幣升值」等窘境,對於大陸台商來說「融資」更是難上加難。在大陸投資的台商遭受自開放投資以來最大生存危機,在廣東就有數千家台港商撤出珠江三角洲地區,並且這種情況近期在大陸各地有不斷蔓延的趨勢。
二、銀行收縮銀根影響大陸台商生存
目前,到大陸投資的台商主要集中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灣經濟圈和福建沿海經濟帶四個區域。各個區域的台商投資重點有所不同,其中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台資產業主要以電子、機電、資訊等技術密集型產業及其相關配套產業為主,屬於中高端產業;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台商投資以深圳、東莞等地「輕紡」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居多,東莞台商投資的電子產業也多以滑鼠、鍵盤、電源器等中低端產品為主;環渤海灣經濟圈內台商投資在山東的投資表現最好,其次是京、津、冀、遼四地,在山東,台商投資傾向於農業、製造業(包括輕紡、石化、電子),天津則吸收技術含量高的台資企業,北京吸收最多的是服務業,河北、遼寧的台商投資多在傳統產業;福建沿海經濟帶的台商投資已從初期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精密儀器、電子等技術、資金密集型產業發展,福州、漳州兩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已成為台商投資農業的熱點地區。
自目前中國大陸政府採取本輪「宏觀調控」 以來,珠江三角洲地區台商投資企業受到的影響尤為明顯。對於大量從事進出口加工、外貿等業務的台商投資企業來說,大陸本次調控政策使得企業的利潤,特別是代工、外貿等利潤縮水,這使得中小的台商投資企業在目前的經營形勢,而無法樂觀。因而筆者認為大陸台商一定要想辦法突破資金的瓶頸。
三、破解台商投資企業資金瓶頸的三道利器
根據台商在大陸投資的資金需求狀況分析,筆者可以總結出大陸台商在大陸投資所需的資金主要包括以下的幾個種類:建廠時的融資、機械設備融資、原材料購買融資、一般性的周轉資金融資。
對於自建廠房的台商投資企業來說,一般在建設初期就將廠房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抵押給銀行取得貸款,其後該筆貸款一直是以「借新還舊」方式滾動操作。這樣的模式使得台商投資企業在正式經營期間需要融資時很難向大陸銀行提供其可以認可的擔保品。同時,在本次「宏觀調控」之時,很多大陸銀行卻向台商投資企業催收以前「借新還舊」方式操作的貸款,更進一步造成了台商投資企業資金緊張的局面。
目前台商在大陸投資企業筆者建議可以採取以下三個措施,藉以緩解資金需求難題:
(一)主動加強與大陸除四大行以外的中小商業銀行業務聯繫
在大陸的銀行體系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及中國建設銀行四大國有銀行(註)佔有絕對多數的份額,其因網點多、貸款利率低、貸款數額大而受到很多企業青睞。但是因?其國有企業的管理文化,以及因為其貸款規模大,歷來不太重視對中小企業的貸款。而且,在大陸政府採取銀根緊縮的政策下,四大行?保證對大客戶的貸款額度,經常會對中小企業提前催收貸款,加大中小企業的資金緊張問題。
但是,在大陸改革開放後發展起來的中小銀行,比如浦東發展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及一些地方性商業銀行為拓展客戶,通常比較重視對中小企業的服務。同時,這類銀行也經常會開闢一些四大行不大願意做的貸款服務,比如願意接受中小企業更多種類的擔保品,包括接受應收帳款等擔保。因此,台商投資的企業應該主動加強與四大行之外的其他銀行的聯繫。
(二)在大陸投資台商應該注意關注大陸最新經濟政策
為緩解台商在大陸投資融資難題,從2006年起大陸國台辦相繼協調國家開發銀行推出300億元人民幣台商專項貸款,「華夏銀行」也承諾5年內將為台資企業意向性提供人民幣200億元融資額度。同時,大陸各地台辦也積極與金融界協調,協助台商解決「融資難」的問題,例如:上海市台辦和上海銀行界共同簽署〈支援台資企業發展金融合作協定〉,上海金銀行將在3年內為台資企業意向性提供總額為50億元人民幣的授信支援,並做好相關金融服務。
進入2008年以來,為進一步緩解台商投資企業融資難問題,大陸國台辦在5月份發布了〈支援和幫助台資企業轉型升級與產業轉移〉,其中提到將繼續協調大陸金融機構加強?台資企業融資服務。國台辦在與「國家開發銀行」、「華夏銀行」合作支援台資企業融資的基礎上,將與「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等商簽支援台資企業發展的合作協定。同時,國台辦也承諾推動兩岸就建立銀行業監管機制問題進行商談並作出安排,為台灣地區銀行到大陸設立經營機構創造條件。
因此,在大陸投資的台商必需時刻瞭解大陸政府對台商投資的相關法律、政策的動態,知曉大陸政府出台的對台商投資企業的扶持政策。
(三)藉當前兩岸局勢,儘快促使兩岸政府開放台資銀行進入大陸市場
由於進入大陸投資的台商企業大部分是中小企業。這些企業在台灣發展後,在投資大陸就失去了台灣金融體系的支援。由於大陸銀行對台商在台灣的資?無法進行現場核對,不少台商投資的中小企業在大陸缺乏土地、廠房、設備等足夠的抵押物,加之對大陸金融界的運行政策、制度不夠熟悉,加大了台商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自2008年馬蕭當選之後,當前兩岸交流頻繁,可以利用當前局勢敦促兩岸政府當局加快批准台灣的銀行進入大陸,這樣台商在大陸可以得到與在台灣相同的優質服務。
四、結語
2008年7月間江蘇昆山市人民政府舉行研討會,與大陸台商座談,與會台商提及資金緊困是目前台商普遍面臨的艱辛問題,筆者僅藉本文提出上述剖析,供大陸台商及台灣政府參酌!
註:參見劉榮輝著:如何與大陸銀行打交道,頁17∼19,2003年6月,商周出版公司出版。
贈書小啟:李永然律師等著:《台商在大陸VS.最新法律手冊》乙書欲贈讀者,凡附回郵拾元中型信封,寄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九號七樓永然文化公司收即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