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欄資訊交流投資快訊大陸傳真

20198.09.15

<本期專欄>

南京市經濟與社會概況

南京已成為大陸沿海地帶和長江流域富有吸引力的投資熱點,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最繁榮、最活躍的中心城市之一。在2008年富比士(Forbes)大陸最佳商業城市100強中排名第4。在《2008長江三角洲城市可持續發展綜合評價報告》中,南京市可持續發展綜合得分在長三角城市評估中排名第3。在2009的「中國大陸最具軟實力城市」調查評選中,南京市被推選為「中國最具教育發展力城市」。2008年度中國教育滿意度最高城市。

文:編輯部輯

一、經濟總量穩定增長

2006到2008年期間,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總額以12%以上的年均增長速度持續增長。200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75億人民幣(以下同),比上年增長12.1%,高於同期全國9%的增長率。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0,327元,比上年增長9.1%。第二、三產業成為南京市推動整體地區生產總值上升的主要因素。2008年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結構為2.5:47.5:5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93億元,增長1.3%;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795億元,增長9.6%;第三產業高速發展,增加值為1,887億元,增長15.3%。

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面對國際經濟金融形勢的急劇變化、外部需求的嚴重萎縮的局面,南京經濟發展情勢良好,經濟總量實現逐步回升,上半年南京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911.0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2%。第二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027.2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3.58億元,比去年三季度還多14.52億元。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41.58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828.23億元,增長6.5%;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突破一千億元關口,達1,041.24億元,增長14.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3%。全市經濟結構由2008年上半年的2.2:47.9:49.9調整為2.2:43.3:54.5,三產的比重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6個百分點。

二、 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長

2006年到2008年期間,南京市固定資產投資年增幅均超過15%。2008年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2,154.17億元,比上年增長15.3%。

2009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08.61億元,同比增長24.6%,基本達到去年同期的增長速度。第一產業完成投資6.81億元,比下降17.4%;第二產業完成投資634.71億元,增長21.7%,其中工業投資完成627.78億元,增長21.5%;第三產業完成投資667.08億元,增長28.1%。在建項目和新開工項目數量有所回升。全市50萬元以上在建專案3,293個,比去年同期增加121個,其中新開工項目2,356個,增加104個。在建的億元以上項目399個,增加14個;億元以上專案完成投資540.9億元,增長33.9%,增速比1-5月份提高4.1個百分點。

三、消費市場繁榮

200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651.82億元,比上年增長19.7%。2008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3,122.69元,比上年增長13.8%。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15,132.73元,比上年增長14.0%。與同期中國其他主要城市相比,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接近一線大城市水準,南京市具有較廣闊的潛在市場和較強的消費購買能力。

今年以來,南京消費市場繼續保持旺盛需求。上半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54.69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6.9%。一是高檔及裝潢類商品銷售增長較快。全市金銀珠寶類銷售上半年增長13.7%,高出平均增幅7.7個百分點;與居住有關的傢俱類和五金、電料類銷售分別增長107.1%和20.1%。二是汽車銷售繼續回升。全市汽車上半年銷售額82.50億元,同比增長8.3%,高出平均增幅2.3個百分點,6月份當月增幅達到29.5%。上半年全市新增各類汽車59,017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6.9%,其中私家車增加53,216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8.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691.49元,增長10.0%。

四、 對外經貿發展平穩

南京對外開放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600多年前,鄭和率領明朝皇家船隊從這裡七次駛向歐非大陸打通了南京對外開放交流之門。南京與世界五大洲12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在經濟、貿易、科技、文化等領域開展廣泛交流與合作。作為大陸沿海地區的開放型現代化城市,南京積極尋求與國際市場的對接,承接國際資本和產業的轉移。

(一)利用外資。自1984年第一家外商投資企業落戶以來,南京市共引進外資企業1萬多家,截至2008年底,外商投資企業累計投資總額662億美元,累計實際到帳外資201億美元。89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南京投資了157個專案。2008年實際使用外資23.72億美元,增長15.1%。2009年上半年,南京市實際使用外資達到12.99億美元,保持了與去年同期基本相當的水準。

(二)對外貿易。目前,南京已有2000多家企業與世界200多個主要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係,主要出口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機械五礦、紡織服裝、醫藥化工品等。近幾年來,南京的進出口都呈現快速增長。2008年全市進出口總值達405.9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1%。其中,出口總值235.97億美元,增長14.2%。對亞洲、歐洲、北美洲三大主體市場的出口全面增長,全年出口203.84億美元,增長12.2%,占全市出口額的86.4%。全年對非洲和拉丁美洲出口分別增長29.5%和38.6%。全市出口額超千萬美元的企業有260家,出口額達205億美元,增長15%,占全市出口總量的86%。今年上半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國際市場疲軟,進出口業務受到了較大的衝擊,南京市累計進出口總額153.2億美元,其中出口82.1億美元,下降27.4%。從3月份開始,南京的出口環比逐月增長,6月份環比增長4.9%,外貿整體下滑局面已經漸緩。

(三)對外經濟合作。南京與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承包工程、技術承包業務、勞務合作等。2008年,新簽對外承包勞務合作合同金額達10.3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6.4%;實際完成對外承包勞務營業額10.26億美元,增長37.8%。今年上半年,全市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實現新簽合同額5.79億美元,增長32.89%;完成營業額5.65億美元,增長32.6%。

五、財稅收入快速增長

2008年南京市財政總收入達742.40億元,比上年增長18.1%。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86.56億元,增長17.1%。全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404.92億元,比上年增長18.1%。其中,教育支出58.03億元,增長27.5%;科學技術支出9.46億元,增長42.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0.99億元,增長14.1%;城鄉社區事務支出69.83億元,增長10.3%;交通運輸支出16.67億元,增長24.7%。完成各項稅收980.02億元,比上年增長19.2%;其中,國稅徵收完成521.78億元,地稅徵收完成426.65億元,財政徵收完成31.59億元。在各項稅收中,外商投資企業、私營企業分別完成177.00億元和88.47億元,分別增長20.3%和22.4%。

今年以來,南京市財政收入逐漸擺脫了年初同比下降的局面,至一季度累計增幅轉為正增長,並且增速逐漸加快。上半年累計完成財政總收入448.4億元,同比增長13.9%,比一季度高出9.9個百分點。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18.1億元,增長9.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9.0個百分點。上半年,全市稅收系統共組織各項收入558.36億元,同比增長7.5%,增幅比一季度高出6.4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476.33億元,扭轉了一季度下降1.4%的局面,同比增長6.2%;其他收入82.03億元,增長15.6%。

六、科教衛資源豐富

(一)人力資源儲備充沛

南京是中國智慧資源最豐富的城市之一,擁有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河海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航空航太大學、南京郵電大學等各類普通高等院校41所,職業技術學校113所,博士後流動站103個。南京擁有兩院院士78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46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2人。2008年南京市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大學生72.5萬人,占江蘇省全省高等學校在校生人數的43%。目前,南京每萬人中大學生數超過1,100人,名列中國城市第一。2008年,南京市擁有高級專業技術人員6.33萬人,比上一年增長5.2%;中級專業技術人員18.64萬人,比上一年增長5.7%。在甯高校每年向社會輸送10多萬名大學畢業生,其中IT專業畢業生1萬人。與長三角其他城市相比,南京專業技術人才就業傾向穩定,對企業忠誠度高。普通勞動力薪資水準相對低廉,2008年企業職工年平均工資為39,876元。

(二) 技術研發力量強

2008年,南京市研究與發展活動經費支出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2.65%。南京擁有國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5家,國家、省級重點實驗室45個。截止至2007年底,南京全市共有894家符合標準的高新技術企業,自2008年實行新的認定標準以來,已有270家企業獲得重新認定。2008年,全年專利申請量11,692件,比上年增長45.6%。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5,019件,比上年增長47.2%,占全年專利總申請量的42.9%。專利授權量4,816件,增長37.2%;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1,497件,增長48.1%,占全年專利授權量的31.1%。

(三)醫療設施齊備

南京擁有江蘇省人民醫院、省中醫院、省口腔醫院、婦幼保健醫院、南京鼓樓醫院、明基醫院、南京市口腔醫院、SOS國際救援中心等醫療衛生機構1,769個,可直接使用多種語言為境外人員提供醫療服務,並提供綠色就醫通道。全市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6.78人,每千人擁有床位4.52張。

另外,南京擁有普通中學216所,有南京國際學校、南京實驗國際學校、南京英國學校、南京燈塔學校、南京中加國際高中等五所國際學校可接納外籍人士子女入學。

七、基礎設施完備

(一)存量土地供應充裕

根據南京市2008年度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情況,建設用地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24.99%。

(二)用地開發完備

土地供應投資者時已具備「六通一平」和通過政府的再次開發建設的條件,可以通過招標、拍賣或者掛牌方式取得。投資者可以租用相關部門在工業用地上事先建設標準廠房(輕鋼或水泥結構),也可根據自己要求委託承建商建設特殊規格的廠房。

(三)電力供應能力強

南京共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216座,已形成以500千伏雙環網為支撐,以220千伏南北雙環網為骨幹的電網格局。2009年,南京市電網建設投資規模將達35.75億元,南京電網500千伏主網架構將得到進一步優化與完善,為南京新一輪社會經濟發展、城市建設提供可靠的電力支撐。

(四)供水能力強、排污處理系統完善

南京位於長江下游,江河水面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11.4%。從南京過境的水資源較豐富,年平均水資源總量可達9,222億立方米。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系統完善,城鄉生活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125.6萬噸,汙水處理率提升至85%左右。2008年,南京市提供生活用水33,853.3萬噸,工業用水8,725.4萬噸。城市最高日供水量達到165.8萬噸。

(五)天然氣供應有保障

南京氣源來自於新疆塔里木到上海的「西氣東輸」管線。南京市燃氣部門正在加快川氣東送接收工程的建設,2009年9月,除了西氣東輸的氣源之外,「川氣東送」的氣源也將登陸南京市,對南京市的氣源將是很大的補充。

八、人居環境優良

南京與北京、西安、洛陽並列為大陸四大古都,是一座「山水城林」融為一體的園林化城市。南京又是一座綠色的城市,城市綠化率達46%,人均擁有綠地12.7平方米,先後獲得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稱號。2008年榮獲聯合國人居署授予的「聯合國人居獎特別榮譽獎」。南京是全國最安全城市,城市治安良好,刑事案件發案率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最低,連續五年市民對社會治安滿意率都保持在95%以上,「中國最安全城市」排名位居第二。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的一項最新調查中,南京被列為中國大陸最安全、最幸福的城市。

簡單來說,與長三角其他城市相比,南京市不但經濟總量、固定資產等穩定成長,投資消費市場繁榮;同時,在對外經貿發展、科教衛資源,以及土地、水、電、氣價格等基礎建設均具備一定競爭力,且人居環境相當優良。(南京市外經貿局資料提供)

TOP

 

出刊單位: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 大陸經貿事務委員會

地 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電 話:(02)2703-3500轉138•傳 真:(02)2703-3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