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對轉內銷的監管
一談到加工貿易轉內銷,大多數台商企業第一個想起的頭痛問題,便是海關監管;因為內銷與外銷畢竟不同,尤其海關對於內銷有著不同於外銷的管理規定,如果台商企業因為不瞭解海關對內銷的管理要求,增加了經營風險,那就不值得了。為此,本文特就加工貿易轉內銷的海關內銷政策進行說明,並提出應注意的事項。
文:袁明仁(華信統領企業管理諮詢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
由於外銷訂單不足是當前台商企業面臨的最大困難,為了渡過難關,許多加工貿易企業在履行產品出口的同時,開始思考兼做大陸內銷市場。
自從海關實施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改革,明確了內銷各個環節和流程,環環相扣、有條不紊,一般加工貿易轉內銷徵稅一天就可以完成了。以下介紹海關如何積極建立「綠色通道」,協助加工貿易企業轉內銷,使內銷成為企業的避風港。
一、台商須知的海關內銷政策
台商企業對加工貿易轉內銷以前沒有從事過,因此必須先突破原有的外銷思維模式,包括對海關政策的理解,才能大膽又放心的去做內銷,否則整天提心吊膽的擔心海關查廠或補稅,這樣是無法做好內銷的。
其實,從海關政策角度來講,內銷途徑一直是允許的。只是過去海關對從事內銷的加工貿易企業總是以有色眼光看待,認為企業做內銷有走私的嫌疑。而且加工貿易企業對既做外銷又做內銷的海關管理要求也不瞭解,擔心會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管理風險,所以少有企業問津,而且確實有台商加工貿易企業兼做內銷而被海關處罰的案例發生。
例如東莞塘廈有一家電器廠,這家台商生產的家用電器出口很暢銷,因此嘗試以外銷產品打內銷市場,沒幾年,該台商已經打入北京、上海、成都、武漢等地的大型商場。但因為在開展內銷業務時,沒有按照海關的要求做好保稅料件的分區管理及內外銷帳冊分開作帳管理,而且也沒有將用保稅物料與非保稅物料生產的內銷產品分開,結果被海關以有偷稅漏稅嫌疑而被處罰。該台商電器廠為了怕因內銷而影響到整個工廠的營運,因而放棄了建立多年的內銷通路。
台商做內銷因不懂海關規定而被海關處罰的案例,在台商企業中屢見不鮮。以致台商誤以為加工貿易從事內銷一定會被海關罰款,而且會被海關企業分類降級,以致影響到加工貿易的正常運作。
海關對內銷業務的監管要求真的有那麼嚴格嗎?其實關鍵在於是否「合法」及是否「繳稅」。企業開展內銷業務,特別是用保稅料件生產內銷產品,只要把握以下幾個關鍵,就可以將風險降到最低。更何況為了協助企業因應金融海嘯,目前海關針對企業內銷,還頒佈了一系列優惠和便利措施。
台商首先應確認企業是否具備內銷資格。可以通過查看批文中是否有批註內銷比例或查看企業是否有辦理內銷批准證。其次,確認企業的設備是否可以生產內銷產品。哪些設備是在海關允許範圍內的?哪些設備須先到海關提前辦理解除監管手續,或根據使用年限補繳關稅及增值稅,方可使用?哪些設備具有生產內銷產品的比例要求?
再次,企業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最適合的內銷途徑與方式。可以選擇在進口環節就向海關申請徵稅;也可以選擇逐批內銷申報的方式,只是應注意在內銷產品生產前,需向外經貿部門申請《內銷批准證》,在國內銷售前,一定要先向海關申請補征關稅和增值稅。當然,如果你是聯網監管、AA類、A類企業,可以選擇先內銷,再集中徵稅方式。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企業內外銷業務同時並存時,內部的管理應該嚴格按照海關規範要求,將內外銷從生產訂單、生產流程、庫存到出貨,都應該分開記錄與管理,比較能夠降低風險。
二、台商企業開展內銷業務的主要方式
台商企業開展內銷業務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
(一)保稅料件因故轉內銷
外商投資企業用加工貿易合同保稅進口料件,其製成品在合同執行過程中因故不能按規定加工產品複出口,企業在規定的製成品返銷截止日期以前應向市外經貿局提出申請,經批准後到海關辦理料件徵稅手續後其製成品可在國內銷售。
(二)用一般貿易方式進口料件生產製成品內銷
外商投資企業用一般貿易方式徵稅進口料件,生產製成品直接在國內銷售。採用這種內銷方式時,企業直接向海關申報料件進口並辦理徵稅手續,無需事先簽訂加工貿易合同。
(三)國內採購原材料生產製成品內銷
外商投資企業在國內購買原材料生產,製成品在國內市場銷售。
三、加工貿易轉內銷先過海關內銷徵稅這一關
台商欲將加工貿易料件轉內銷,需先學會與各地海關打交道,特別是需瞭解各地海關對內銷的徵稅時間及手續辦理。以下分別介紹東莞、廈門、珠海、昆山、寧波及大連等地海關對加工貿易轉內銷徵稅的支持做法。
(一)東莞海關對內銷徵稅的支持做法
東莞海關對企業分類為A類及AA類的出口企業或者是海關聯網監管的企業,推行「內銷集中申報」模式,亦即加工貿易企業可以先行內銷,一個月內再集中辦理一次內銷手續並繳齊稅款。東莞海關允許這些符合資格條件的企業先行內銷保稅料件及其製成品,並在內銷當月內(最遲於次月15日前)集中辦理內銷繳稅的申報手續。2008年東莞外資企業實現內銷總額1673.6億元人民幣,比2007年成長19.5%,緩解了出口訂單減少的影響。比2007年增加了279億人民幣內銷額,大約占東莞2008年全年出口額的6%。黃埔海關駐鳳崗辦事處的統計顯示,2008年該關區內銷徵稅達2.9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成長了92%。
(二)黃埔海關對內銷徵稅的支持做法
黃埔海關加強與地方商務主管部門的聯繫配合,成立內銷專項工作小組,建立定期會晤及通報制度,專題研究解決內銷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形成內銷聯合管理的長效機制,共同促進加工貿易內銷發展。
黃埔海關全面推行「窗口作業」,內銷審核「即時申報、即時出單」。進一步簡化審價手續,提高審價效率,海關在審查確定加工貿易內銷貨物完稅價格時,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審定進出口貨物完稅價格辦法》相關規定的,可以不進行價格質疑;經納稅義務人書面申請,可以不進行價格磋商,由海關按照規定的方法審查確定貨物的完稅價格。建立內銷預審核制度,將審價歸類環節前移,報關環節不再進行重點審核,加快單證流轉速度,提高審核效率。
對聯網監管企業,經主管海關批准,可允許在商務主管部門制發的《加工貿易保稅進口料件內銷批准證》範圍內先行內銷保稅料件或其製成品,並在內銷當月內(最遲於次月15日前)集中辦理內銷繳稅的申報手續;對於非聯網監管的AA類及A類企業,經企業申請,商務主管部門及主管海關審核批准後,在提供擔保的情況下,參照對聯網監管企業的管理,試點推行內銷「集中申報」模式。
全面推廣「加工貿易紙質手冊電子化系統」,為企業、海關和商務三方聯網奠定基礎,實現「電子申報、網上備案、無紙通關、無紙報核」的全程電子化管理;完善「內銷徵稅管理系統」,實現海關業務現場內銷管理電子化、審核無紙化。
(三)廈門海關對內銷徵稅的支持做法
為了縮短內銷徵稅辦理時間,廈門海關提前做好對加工貿易內銷徵稅的歸類、審價、單耗審核等環節工作,建立關區常見內銷商品動態價格資料庫,構建內銷「快速通道」,實現「即時申報、即時出單」;針對漳州燦坤公司等大型企業內銷訂單量增大、合同變動頻繁的實際情況,對其採用「先內銷後在當月集中申報」內銷模式納稅,簡化內銷作業手續。
(四)珠海拱北海關對內銷徵稅的支持做法
珠海拱北海關對獲得國家「家電下鄉」訂單的廣東長虹電子公司制訂「量身訂做」式內銷支持措施,輔導企業合法快速地辦理內銷手續。2009年8月及9月,該企業已內銷「液晶顯示幕」金額達1,500萬美元,徵稅2,400萬元人民幣,與去年同期成長了3倍以上,預計全年內銷徵稅可超6,000萬元人民幣。拱北海關還積極推行聯網監管企業集中辦理內銷徵稅措施,目前已通過集中內銷方式為聯網監管企業辦理集中內銷徵稅9批次,內銷金額1,932萬美元,徵稅2,826萬元人民幣,這個數額相當於參與集中內銷企業2008年內銷徵稅總額的2.6倍。
(五)昆山海關對內銷徵稅的支持做法
昆山是大陸IT產業重鎮,其中筆記本電腦產量更是占到全球總產量的四成以上。昆山出口加工區內仁寶集團、緯創集團分列全球筆記本電腦生產商第2名和第3名。為了幫助加工貿易順利打開內銷大門,昆山海關設立「內銷專管員」制度,對龍騰光電(昆山)有限公司,加工區仁寶集團、緯創集團等內銷需求較大的加工貿易企業採取「主動核查、定期跟蹤」的措施,輔導企業合法快速地辦理內銷手續;積極推進監管往前移,提供預歸類、預審價服務,並針對IT類企業價格變動快的特點,明確專人負責,收集第一手資料,確保價格審核的即時性、準確性;同時整合內銷審批窗口,對加工區外企業實現內銷審批、歸類審價的「一站式服務」。上半年,昆山出口加工區筆記本電腦內銷達25萬台,同比成長近33倍,內銷筆記本電腦1.26億美元,實現稅收入庫1.46億元人民幣,其中2009年6月單月實現稅款入庫超過7,000萬元人民幣。
(六)寧波海關對內銷徵稅的支持做法
寧波海關通過設立「加工貿易內銷審批專用窗口」縮短企業辦理內銷徵稅手續的時間,提高效率,為企業帶來便利。2009年上半年,完成加工貿易內銷徵稅2862票,平均審核時間控制在一個工作日內,完成加工貿易內銷徵稅2.76億元人民幣。
(七)大連海關對內銷徵稅的支持做法
大連海關強化對加工貿易內銷商品的審核流程,提出確保一個工作日內完成對正常加工貿易內銷貨物的審核及徵稅手續。中國華錄松下(大連)電子資訊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投影儀。2009年以來,內銷業務大幅成長,僅6月份就內銷投影儀1萬多台,補稅額超過800萬人民幣,七月份預計內銷9000台。
四、 小結:加工貿易轉內銷共創三贏
2009年上半年,由於保稅倉儲貨物、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貨物、加工貿易料件轉內銷,海關分別徵稅114.3、240.8和114.7億元人民幣,占總體稅收的比重分別比去年同期上升了0.6、0.7和0.5個百分點。其中從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中心進口到國內非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貨物徵稅分別為22.6億元人民幣和15.9億元人民幣,同比均呈大幅度成長,成長幅度分別為60.4%和23.9%。
由上可知,加工貿易轉內銷,對當地政府而言,不僅增加了額外的一筆稅收,同時也減少企業關廠倒閉的風險,不僅對企業有利,也對當地就業及社會穩定提供了不小的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