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金融海嘯時期東莞產業現況
為了解後金融海嘯時期大陸華南地區產業現況,工業總會於2009年9月赴大陸華南地區進行短期考察,以了解金融海嘯後該地區產業現況。本文主要以東莞市政府公布的資料為基礎,輔以與當地會員廠商的座談歸納整理而成。
文:黃健群(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大陸組資深專員)
一、金融海嘯前後東莞經濟概況
自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東莞經濟以年均20%左右的幅度增長,東莞每年招商引資約40億美元,相當於新建500個工廠。根據東莞市統計局的資料顯示,雖然經過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2008年東莞GDP仍比2007年增長14.0%,為人民幣3,702.53億元。從《2007年廣東區域綜合競爭力評估分析報告》可以得知,東莞的綜合競爭力和綜合發展甚至位居廣東省第一。
然而,自2008年開始,大陸政府為抑制過熱的經濟而實施經貿新措施所造成的出口衰退,以及9月源自於美國的全球金融海嘯,使東莞經濟成長率急速滑落,外資企業受到很大的衝擊(註1)。事實上,長期以來東莞外貿進出口總值僅次於深圳、上海、蘇州,位居大陸第四。然而,根據工業總會2008年的調查,自2007年以來,大陸華南地區發生了三波企業倒閉潮,台資企業也受到很大的衝擊,1迄今仍在營運的廠商,許多仍僅是勉力維生。
二、金融海嘯後東莞產業概況及其變動情形
東莞向來有所謂八大支柱產業,分別為電子資訊、電氣機械、紡織服裝、傢俱、玩具、造紙及紙製品、食品飲料、化工製品等。這八大產業或多或少都受到這一波金融海嘯的衝擊,但關廠歇業主要仍集中在傳統型、低技術、高耗能的行業,包括傢俱、玩具和服裝,而其他如五金塑膠、電子產品、陶瓷建材等,也有許多台資企業關廠歇業。而這些關廠歇業的東莞台商,都是以中小規模、勞力密集度高、低附加價值、沒有自主接單能力的傳統產業為主,如製鞋、紡織服裝、傢俱、陶瓷、玩具等產業。
事實上,由於東莞主要的經濟主體為外資經濟,而外資經濟中又以加工經濟為主,根據統計,東莞外向型經濟占該市工業總產值的80%左右,占出口總額的90%以上,因此對外依存度極高,對國際經濟波動極為敏感。換言之,從產業結構來看,東莞製造業以外資為主,具有資金、技術方面的優勢,而研發及經營銷售兩頭在外的產業鏈模式,使得東莞外資製造業受國外市場影響較大,經營自主權較小,因此,當國際金融海嘯發生時,東莞製造業受到的影響就非常大。
美國是東莞最大的出口地,每年東莞有170億美元的商品直接出口美國,130億美元商品通過香港轉銷美國。因此,目前,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造成的需求衰退,對主要以出口歐美為主的珠三角企業來說,衝擊相當大。更進一步來說,訂單減少是以出口為導向的東莞產業界自金融危機以來普遍遇到的難題。根據東莞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統計資料顯示,2008年第四季度客戶訂單同比減少約15%至20%,預計2009年全年的客戶訂單同比減少約30%至40%。以下為金融海嘯後東莞變動較大的幾個產業:
(一)玩具業仍未回穩
玩具是東莞八大支柱產業之一,受金融海嘯衝擊較大。事實上,中國大陸是世界玩具生產的重鎮,全世界有70%的玩具都是在大陸生產製造,廣東省占了大陸玩具生產的75%,東莞則占了廣東省玩具的60%。
然而,金融風暴並非衝擊東莞玩具的主要原因。自2007年開始,由於歐美陸續公布了新的玩具安全、環保等標準,再加上《勞動合同法》實施、最低工資提高等一連串新法規實施,都加大了玩具業的競爭壓力。東莞玩具協會認為,由於受到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下調、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料價格居高不下及玩具質量檢測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業者的製造成本大幅上升,2007年的玩具生產成本將較2006年上升15%,再加上金融海嘯後歐美市場萎縮,到2010年之前,東莞3,800多家玩具企業中,能活下來的最多只有2,000家,剩下的1,800家是會倒閉的,而半數倒閉的將是台資玩具企業。
東莞玩具業之所以會面臨這些問題,其原因包括:幾乎全是做加工貿易,沒有自有品牌,缺乏自主開發能力,整個行業處於國際玩具產業鍊末端。由於是勞力密集的產業,使得東莞玩具業面臨著來自勞動力價格更為低廉的印度、越南等地的競爭壓力。此外,東莞玩具產品結構與國際市場需求脫節。目前歐美等發達國家主要以成人玩具和高科技電動玩具為主,但東莞仍以填充絨毛玩具和低端電動玩具為主。
根據海關統計資料顯示,2008年上半年東莞玩具業出口5.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5%,其中東莞對美國出口2.1億美元,下降幅度高達15.8%,而2008年東莞出口玩具14.7億美元,出口同比增幅由2007年成長23%逆轉為負3.7%;此外,歐美相關法規將於2009年正式實施,玩具出口形勢將更嚴峻,且業者估計仍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出口才能回穩。
(二)傢俱業受創最大
據海關統計,2007年東莞傢俱業出口增長15.5%,增幅已經比2006年下降了16.9%,而2008年前10個月,這個數字卻劇降至3.5%,全年出口增長率連續兩年降幅超過一半。其中,東莞對美國出口傢俱13.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4%,而對香港的出口更大幅下滑39.2%,僅有4,789萬美元。
以大陸傢俱出口第一的東莞大嶺山鎮來說,根據統計,2008年1-11月光是大嶺山鎮的傢俱業者倒閉或搬遷就有31家(外資企業12家,大陸內資企業19家);2008年11月後,因金融海嘯爆發後訂單減少,又倒閉了13家,尚未關停的傢俱業者海外訂單只到09年的第一季。到了09年上半年,大嶺山一半以上的傢俱業虧損5%,2成家具廠虧損10到20%,即使仍有利潤,利潤也下降了2/3。
總的來說,自2007年開始大陸加工出口貿易政策調整後(註2),東莞傢俱業就面臨了經營的壓力,再加上《勞動合同法》增加的3-5%的成本,以及原材料價格的普遍上漲,還有人民幣升值等因素(註3),金融海嘯影響下訂單的減少,讓東莞傢俱業者的景況,更是雪上加霜。
(三)紡織服裝、鞋業前景未明
金融風暴對服裝行業的影響:訂單減少、出口下降、行業訂單和利潤下降。歐美消費市場萎縮導致訂單下降是首要因素。東莞紡織服裝行業協會調研報告顯示,東莞紡織服裝有60%是出口,僅有40%內銷,其中歐美市場占了出口市場的大部分。
普遍來說,在東莞從事服飾業的台商認為,金融海嘯衝擊下出口訂單2009只有2008年的60%左右,企業只好通過裁員來壓縮成本,並且減少生產。根據官方統計,有著「世界鞋都」之稱東莞厚街鎮在2007年有54家外資企業關閉,其中包括擁有4,000多名員工的台企常登鞋業公司。以服裝產業聞名的虎門鎮在2007年年底走了200家外資企業, 2008年虎門鎮企業倒閉現象比2007年底更嚴重,虎門外來勞工大批撤離,勞動仲裁一起接一起。鎮村兩級光是第一季外來工遣散費就花了人民幣2,000多萬元,沒有搬離的工廠也幾乎沒有在營運,可以說加工業正在離開虎門。
在鞋業方面,金融海嘯影響最嚴重的時期,歐美市場轉變消費觀念,更多關注的是價格因素。大陸的鞋類產品基本上屬於中低端產品,這次危機衝擊的首先是高端鞋類產品,其次才是中低端產品。這也為東莞加工企業留下一線生機。東莞鞋出口仍以加工貿易為主。黃埔海關統計,2008年全年東莞出口鞋5.4億雙,比2007年相比下降8.7%,價值為26.1億美元,價值逆勢增長了16.6%。事實上,2007年東莞鞋業出口的數量與2006年相比較,衰退達8.7%,但單價卻已逆勢上漲了9.3%。從一整年來看,東莞2008年上半年的鞋業出口較平穩,但8月開始,就每況愈下,直到1月大陸政府出台鞋業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3%以後,鞋業出口量才稍有起色。儘管鞋業出口總量出現下降,但東莞鞋的出口均價卻持續上揚。
厚街鞋商認為,東莞鞋業出口量減價揚(註4),美國消費力下降只是原因之一,其他還包括國際石油價格持續攀高,帶動塑膠等製鞋原材料價格不斷攀升,增加企業經營成本;而出口退稅率上調之前,企業利潤受壓,出口意願下降;此外,受歐盟對大陸皮鞋反傾銷影響,東莞對歐盟出口受限皮鞋持續走低等等,都是東莞鞋業出口變化的原因。
事實上,由於東莞鞋出口市場近八成集中在美國和歐盟市場,市場過於集中,不僅造成反傾銷風險,且容易受單一市場消費下降的衝擊;其次,東莞皮鞋過分依賴加工貿易,出口產品附加值低,無法擺脫缺乏自主品牌的被動局面;更重要的是,勞動力成本優勢逐漸喪失,出口空間日漸萎縮。
三、金融海嘯後東莞產業發展前景
面對金融海嘯衝擊後東莞產業環境的變化,東莞市政府除了針對受創較嚴重產業給予政策上的寬鬆(如玩具業、傢俱業等),包括出口退稅率上調、暫緩實施台賬保證金實轉、減少各項規費的收取等等。而眾多的台資企業更是該市重點扶持的對象。具體來說,針對金融海嘯後台資企業的困難,東莞政府以「從思想上關心、從資金上扶持、從服務上改善」三個方面考慮,並以8項經濟措施來幫助東莞台資企業渡過難關。
總的來說,面對產業發展的困境,東莞市政府為了克服目前產業發展的困境,其出台政策舉措的核心要旨,仍是希望藉此促進東莞產業的轉型升級。而事實上,自2009年3月開始,為協助東莞台資產業升級轉型,東莞市台辦、台協邀請台灣九大產業專業服務機構,為台商診斷企業情況,並針對個別企業開出產業升級的藥方,也逐漸開始發揮效益。此外,廣東省省委書記汪洋一再強調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而作為廣東省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試點城市的東莞,日前出台〈東莞市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以落實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在〈方案〉中,清楚釐定以搭建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服務平台等九大舉措,落實各鎮成立轉型升級服務中心、引台灣金融機構入莞、松山湖建IT研發中心區、加快推行「無紙通關」、多手推動不停產轉三資、內銷全面推行「窗口作業」、建加工貿易產品直銷中心、建立企業倒閉風險預警機制等幾項重要工作,用5-10年實現加工貿易企業產品結構升級、企業結構升級、產業結構升級和市場結構升級等。
四、結論
為了宏觀調控,大陸自2007年陸續施行的經貿新措施,更是以出口為主的東莞企業關廠歇業的主要原因。然而,這些以《勞動合同法》為主經貿新措施的施行,使得以勞力密集製造產業為主的東莞受創很大,因此,大陸經貿新在2008年9月金融危機爆發之前,許多廠商就已經因為成本大幅提升而負荷不了。對於台資企業乃至港企來說,金融風暴造成訂定急速的萎縮,使得一些企業順勢將工廠關停。因此,對東莞台商來說,大陸經貿新措施對出口貿易造成的嚴重衝擊更甚金融危機。
東莞產業環境的確面臨新的變化,其產業衝擊較大的產業迄今仍未有明確穩定的復甦現象。然而,不可諱言,東莞仍是華南地區吸收外資的重要地區,再加上兩岸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當地產業的發展仍具相當潛力,其關鍵仍在其轉型升級的成效如何,這部分則有待後續觀察。
註釋:
1 第一波為2007年9月到2008年6月,主要是勞動成本上升及勞資糾紛造成台商關廠;第二波為2008年7月至2008年10月,次貸風暴造成訂單流失及經營困難;第三波為2008年11月至2009年6月,主要原因為資金鏈中斷而倒閉。請見工業總會《大陸經貿新措施影響調查》。
2 2007年出台的44號公告和110號文,將傢俱行業和化工行業列入了限制類和禁止類企業,對傢俱企業實行台賬保證金實轉給企業資金周轉造成較大的壓力。
3 人民幣升值會增加傢俱企業約3%左右的生產成本。
4 2009年8月,東莞鞋業出口卻開始出現價量齊跌的現象,同時,對美國和歐盟的出口都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