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欄資訊交流投資快訊大陸傳真

20599.01.15

<資訊交流>

大陸環境產業發展新趨勢

大陸的經濟會如何走出下一步?是全世界都非常重視的課題。儘管環保議題與產業的結合,已經成為大陸未來經濟發展的一股非常重要的趨勢,但是大陸未來要如何從環境產業上建立起經濟發展和環境永續之間的正向關係,將是決定中國大陸能否站穩經濟高速成長龍頭的關鍵要素。因此,基於對大陸環境政策與環境產業發展趨勢的掌握與了解,將是大陸台商創造下一波利基的必要條件,本文特就大陸環境政策與環境產業的發展趨勢進行說明。

文:何欣茹(NGO工作者)

去(2009)年底,大陸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一行13家企業21人,在陳尚芹副會長帶領下,於12月22日在台北舉辦一場大陸環保市場研討會,吸引超過45位有意進軍大陸市場的台灣廠商參加,會後並有30家台灣企業與13家大陸環保廠商進行一對一貿易洽談。根據外貿協會表示,大陸第12個5年經濟計畫中,強調的七大新興產業包括節能環保產業。因此,對大陸環境政策的掌握與了解,將是大陸台商創造下一波利基的必要條件。

大陸環保部門位階日漸提升

在高速發展的經濟下,大陸開始強調經濟的平衡發展,也就是不能犧牲環境品質而只強調GDP。在這樣思維下,2008年3月27日大陸國務院正式將環保部門由一個辦公室提升到正式部委,環境保護部掛牌成立,其主要職責是:擬定與規劃環保政策與措施,監督管理環境污染防治,協調解決重大環境問題等。

事實上,大陸環保部門位階的提升,反映出環保議題在大陸官方新進的深化過程。1978年大陸在國家建委之下成立國務院環保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1982年改為城鄉建設環保部所隸屬的環境保護局,1984年改名為國家環境保護局,1998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成立,升為正部級單位。在2008年3月11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上公布《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國家環保總局成為大部制改革中唯一由局升格為部的機構,也成為在大陸中央行政高層會議中擁有發言權的國務院組成部門。

大陸環保產業前景看好

隨著大陸經濟的發展,大陸政府開始節制排放量大、能耗大的資源類產業企業,除了明訂更嚴格的節能減排標準,還透過政策鼓勵「兩高一資」產業轉型或升級。但整體來說,大陸對環境保護的需求仍日漸提升。

由於大陸快速的城市化進程,因此,城市廢物和污水處理的需求仍在持續不斷的擴大。大陸政府基於城市化的需求,制訂了「2010年全國城市污水處理率不低于70%」的目標推動。2008年末,大陸的城市化水平已經達到了45.7%,2008年,中國大陸城鎮污水處理率平均已由2005年的52%提高到了66%,2008年底,中國大陸城市、縣及部分重點建制鎮共建成1,521座污水處理廠,從2005年迄今也增長了67.3%。根據大陸環保單位的估計,發達國家的城鎮污水處理率平均在85%左右,因此,大陸推動城市污水處理部分至少10年才能趕的上發達國家的發展。

其次是固體廢棄物處理領域,尤其是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在大陸更是蘊藏著2,000億(人民幣,以下同)的市場。據2008年6月初大陸環保部公布的《中國環境狀況公報》,2008年大陸進行無害化處理(主要通過填埋、堆肥和焚燒等手段)的城市垃圾量達到了10215.5萬噸,無害化處理率為66%。在幾種主要處理方式中,又以垃圾焚燒發電最為看好。大陸「十一五」規劃中,垃圾發電也是大陸今後重點扶持的幾個領域之一。

為了解決全球金融危機,大陸出台的4兆擴大內需經濟計劃,其中有2,100億元是直接投向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工程的,占總投資額的5.25%。2009年年初,大陸政府又頒布了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其中對環境保護都有所涉及,例如鋼鐵產業的淘汰落後產能、汽車產業的新能源車和小排量車、石化和有色金屬產業的推廣資源綜合利用和廢棄物資源化技術、發展循環經濟等。與此同時,《節能與環保產業振興規劃》、《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等方案的規劃,都可見大陸環保產業有非常好的前景。

因應全球趨勢大陸將全力發展環保產業

2009年底哥本哈根會議的舉辦,正式讓全世界對於環境議題的關注浮上檯面,儘管最後包含美、中、歐、印、日、加等全球主要溫室氣體排放國所簽署的《哥本哈根協議》,被世界各主要媒體批評為以失敗告終,國際各大環保團體也批評其淪為氣候恥辱,世界各國領導人也被抨擊並未真正拯救人類免受氣候變遷危害,但是此次會議明定各國需努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將全球的升溫控制在攝氏兩度以內的協議,對於未來大陸的產業發展來說,仍是一場不得不謹慎面對的艱鉅挑戰。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的最新報告,2000年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量,幾乎都來自於中國大陸,而目前中國大陸在二氧化碳排放量上更是居於世界之冠,在全球1年產生290億噸的二氧化碳當中,中國大陸就排放了60億噸,超過排名第2名美國的58億噸,是最應該進行節能減排的國家。中國大陸本身已為這樣的經濟發展成果付出相當多生活品質上的代價,環境污染與劇烈破壞的問題也已經促使中國大陸必須在產業結構上做出相關因應與調整。

因此,在大陸即將推動的「七大戰略新興產業」與「十二五」)規劃當中(2011-2015年,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已經窺見環境產業將成未來產業發展的主導力量。

首先,在「七大戰略新興產業」方面:中共大陸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2009年底已宣示將正式推動「七大戰略新興產業」成為2010年大陸最大經濟成長引擎,在經濟結構調整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前提下,鎖定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等等七大行業為發展目標。其中,新能源技術革命將率先引動環境產業的發展,包含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沼氣、地熱,以及煤的潔淨利用等,是推動未來大陸環境產業的關鍵;而電動汽車方面,中美兩國將有幾百萬輛電動汽車合作產製完成,遠高於先前大陸政府原先提出的新能源汽車數量。

至於眾所注目的「十二五」規劃,在全球氣候變遷及綠色工業革命現狀下,大陸內部也有很大的呼聲指出「十二五」規劃,應以「綠色發展」為關鍵字,強化節能減排,發展綠色經濟和綠色產業,引導企業走向維持生態永續的方向。可以預見的是大陸官方將在十二五規劃傾力發展環保,大陸環保部科技司副司長劉志全日前在大陸環境服務國際合作論壇上更透露了「十二五」對環保的總投資可能達3.1兆人民幣,比起「十一五」針對環保所投入的1.4兆人民幣足足超過1倍,也就是說,大陸環境產業已成為未來的新興的核心產業。

兩岸環保產業將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事實上,就當前大陸環保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而言,尚不能完全適應大陸節能減排工作的需要,整體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特別是核心設備和關鍵技術水平,以及這些產品的可靠性。此外,大陸環保部官員也公開表示,大陸環保產業市場化水平還落後於環保產業發展的需要,在減低碳經濟發展、迴圈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支援方面還有較多的薄弱環節。因此,在發展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已成趨勢的此時,以解決溫室氣體排放、推動低碳經濟發展來發展環保產業,已成為大陸官方的既定政策。換言之,環保產業將成為大陸新的經濟增長點,將為大陸發展方式的轉變注入強大的動力。

換言之,隨著大陸對環境的日益重視,對環境產業的只會越來越重視。因此,無論是在產業的節能減排或環保提升等方面,環保產業都還有非常大的空間可以發展。而台灣環保產業較大陸成熟,將是一個新的發展契機。事實上,誠如日前新任的台灣區環保設備公會新任理事長、大毅技術工程公司董事長江誠榮所言,面對全球溫室氣體議題持續升高,全球環境趨勢產生大的變革,產業環保的需求將持續增加,台灣環保產業面臨經營環境的挑戰,在全球環保趨勢已朝向資源的有效整合,單靠污染物控制的解決方式,已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未來環保同業應結合環境趨勢,建構優質生活環境,才能為環保產業帶來發展新契機。與此同時,台灣環保產業同業,更應掌握兩岸合作的契機,尋求兩岸環保產業合作,善用產業策略聯盟,建構更緊密之網絡關係,運用「創新價值」,邁入新的里程碑。

TOP

 

出刊單位: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 大陸經貿事務委員會

地 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電 話:(02)2703-3500轉138•傳 真:(02)2703-3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