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欄資訊交流投資快訊大陸傳真

21099.06.15

<本期專欄>

緊縮政策下的因應策略

為抑制過熱的經濟,以及避免引起過度反應,造成二次衰退,大陸從年初就開始進行貨幣縮緊政策。又為要兌現該政策,大陸不僅迄今已上調3次存款準備率,同時也透過央行公開市場買賣債券、票據,以吸收流動資金。本文特就中國人民銀行貨幣緊縮政策背景進行陳述,並提出因應的策略思考。至於我台商,此時則必須趕快檢視企業的財務,要求會計財務人員以較中肯的會計處理準則忠實估算企業的償債與獲利能力,以因應未來市場需求下降的變遷。

文:邱志昌(淡江大學統計系教師)

自今年年初起,中國人民銀行開啟了升息的政策之後,中國金融市場的利率明顯走高,對經濟情勢反應最敏感的證券股價指數也以持續下跌反應。

股市會下跌之基本原因是:第一,股市的資金成本是機會報酬,股市的波動率高,大多數提供資金的金融機構都必需面對擔保品的價值瞬息萬變的風險,因此雖然收取較高的利息以補貼此一風險,但仍會要求提供十足的擔保,以免損失;第二,因此股價所反應的大多市當下最新的產業發展趨勢,如競爭的型態與最新產品等。

由上證指數1年來的變化可以看出,自2008年第4季的反彈,到2009年的8月為最高峰;2010年1月之後上證指數走的格局是下跌的格局,今年5月的2600點已到短期的底部區。

大陸經濟發展是「計劃經濟」

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目前仍處於計劃性經濟,這一種經濟最大的發展特質是每一個階段都是以5年,6年或10年為一期。由於全球經濟景氣循環的區間最多以5-6年為一循環,因此每一期的計劃性經濟大多為6年,很少超過此一期間的;中國大陸的計劃性經濟以5年1期,現在已將進入第12個5年計劃性經濟,大陸的計劃經濟有下列幾個特色:第一,以社會主義的架構為基礎沒有改變,也就是「土地是國有」、「人口的遷移是管制的」,這兩項制度決定中國大陸勞動力與土地資源的運用最後的主權都在政府手中;第二,每一階段都有發展不同地區,大陸產業的發展雖有重點產業,但實際的發展中不管政策或是民間投資都是全面性的,而政策對於區域發展較重視。

產業的發展與經營有四大要素,土地勞力資金與管理的技術等,為因應經濟發展的需要,中國大陸在土地與勞動力的運用上雖然是因地制宜,因勢利導,但仍然承襲土地國有制,與照顧無產階級;為求經濟發展的快速,中國大陸近20多年以來由外部取得的生產要素以資金與高級技術人才為主,外資與本國國有銀行不斷投入融合中國大陸本身之資源而創造出高度成長。

計劃經濟最大的利基是「聚焦」(focus),在政策的引導與資金的集中之下,部份產業加速發展,以出口為導向的產業成果是先由生產面的蓬勃再到消費面。中國大陸經濟的發展即由此生產面勞動薪資的增加,到人民所得的提高與消費水平的提升,對於食衣住行的需求迅速增加。

這20多年以來的資金不斷投入,在政策上引導係以生產面為主,但在人民所得增加之後對於消費面也大幅增加,這使得物價也隨之上揚。

大陸經濟發展過熱的可能後果

物價上揚會使購買力受損,亦即名目工資收入的成長低於物價的成長之後,會出現勞動供給曲線的後彎(backward),後彎的供給曲線將會使勞動總供給減少,勞動成本增加;短期由於物價的上揚剛開始時會以增加工時來因應,但如果勞動者發現其勞力再增加所帶來的結果仍然無法因應物價的上揚,他會有兩種反應,一為認命,二為提升自己競爭力。但工人的這兩種決策都無法由他自己決定,前者寄望在企業的競爭力,後者則需付出自己學習的成本;如果不幸工人所採取的策略都無法重拾過去的購買力,則會尋求外部的力量,如透過工會向資方提出要求加薪,或是透過民意機關向立法單位遊說,提高最低工資與政府預算對於工人的福利支援;甚至以罷工等劇烈的手段來爭取,進一步則會演變為社會與政治問題。

社會主義的國家對於人民的福利照顧最基本的要求是食與衣,進而追求住與行及育及樂;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在總體的數據上雖然每年都有兩位數的經濟成長率,但城鄉的差距很大;在通貨膨脹的過程中,通常存在產業發展結構性的傾斜,及貧富不均差異的擴大。因此,多數資本主義國家在物價上揚與景氣過熱的階段中,多會開始進行緊縮的貨幣政策,通常它的步驟如下:第一,漸漸溫和的發行非自償行公債,自金融市場中賣出公債收入游資;第二,提高對金融體系融資的貼現利率,通常這一步驟施行以後代表政策對於緊縮政策的執行宣示;第三,對於發展過快的產業進行擴產的嚴格審查及信用融資的差別待遇,也就是所謂的信用管制.進行到這一步,影響的效果還是有限;如果進一步;第四,提高商業銀行對於人民銀行的存款準備率,則它的緊縮是全面性的。

以目前中國人民銀行的政策及金融市場的反應來看,中國大陸這一次的經濟降溫已是全面性的;在這全面性降溫中,資源會進行重分配,包括:一、追求證券股票與房地產投機與投資的資金,將因為資金成本的提高,資金的投入將會減少;二、部份競爭力較差的產業中負債比較高的企業,將會面臨轉型或結束經營或尋求合併;三、競爭力教強的企業,在產業降溫時,會面臨產品市占率大幅波動,為了要鞏固原有的利基,必需要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或是提供較貼心的售後服務,或是研發生產下一代的產品。

如何因應可能的緊縮政策

首先必需要留意自己的財務狀況,在緊縮政策中首先必先注意的是資金成本的提高後的幾個問題:一為企業本身的利息支出將提高,二為客戶的付款的速度會變慢。在衡量企業短期的償債能力,我們通常以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來衡量,流動比率即是: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流動資產為現金與約當現金(即銀行可轉讓定存單,銀行本票等,不包含定存)加基金及金融投資,與應收帳款淨額與應收票據及存貨等。流動負債為一年之內或一個營運週期會到期的債務(不包含已列入償債基金之債務) 。

在財務報表方面要注意的是「存貨」這一項,存貨的價值是會因市場的供需而變動。例如在2008年金融風暴時,全球房地產的價格大幅下跌,建商的在建房屋與未售房屋-就是它的存貨,價格下跌;存貨的評價就必需忠實表達,否則會發生流動比率錯估高估的情形。對於存貨的評價,最實際的是個別認定法;但這在技術上相當不可行,因此大多數企業都採平均法或是先進先出或是後進先出,搭配「成本與市價孰低」,由會計師做評價。

台商企業要注意的是,如果過去在存貨的評價上是採取先進先出法,則在物價上揚的期間中,每一期的獲利會有高估的趨勢;在緊縮政策落實之後,必需注意到存貨的市場價值;如果是生產製造業,存貨還包含原料與在途原料,在製品與製成品等,原料價格的變動也要掌握。當市場的需求降溫後,產品的市場相對供給會增加,價格就會下降;價格的下降會使存貨價值下降,流動比率下跌,短期償債能力變差。存貨價值的變動與產品的營業週期有關,如營建業因為週期長因此存貨價值變動的風險大;食品業週期短,存貨價值變動的風險低。目前中國大陸的經濟有全面降溫的趨勢,企業存貨價值的變動及評價是第一個要注意的。

結論

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緊縮政策,對中國大陸的經濟短期過熱降溫與長期持續發展有益;以政策執行的時間點來看,人民銀行的緊縮政策執行在希臘引發的歐元危機之前,也在人民幣可能會升值之前。這顯示,人民銀行在今年初起即對全球經濟變遷做準備。台商此時必需趕快檢視企業的財務,要求會計財務人員以較中肯的會計處理準則忠實估算企業的償債與獲利能力,以因應未來市場需求下降的變遷。

TOP

 

出刊單位: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 大陸經貿事務委員會

地 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電 話:(02)2703-3500轉136•傳 真:(02)2703-3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