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綠能產業的未來
新興能源是目前大陸相當重視的核心產業,根據大陸國家能源局7月在2010年上半年能源經濟形勢發布會上最新的發布,「新興能源產業規劃方案」已經編製完成,並規劃在未來的十年內,投入人民幣5兆元(約合新台幣23.7兆元)發展新興能源產業,且預期在2020年前,每年可創造的產值高達人民幣1.5兆元(約新台幣7.11兆元),顯示大陸未來新興能源所牽涉的經濟效益及產業革命,不可小覷。
文:何欣茹(NGO工作者)
目前大陸「新興能源產業規劃」的建制,不僅包括新的能源的開發,也包括對傳統能源的升級,也就是說,即將推動的新興能源涵蓋了兩個方向,其一是核電、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及非常規天然氣等新能源資源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開發,另外一方面也針對傳統能源的升級變革進行部署,例如車用新能源、智慧型電網、潔淨煤、分佈式能源等,促進新技術的產業化。
新興能源產業為大陸未來10年發展趨勢
總共5億的投資,將有60%將投資核電、風電與太陽能等新能源,至於傳統能源升級則佔其餘的40%,其中,電網投資總額約為人民幣5,000億元(約新台幣2.36兆元)、動力電池汽車補貼可能達到人民幣1兆元(約新台幣4.73兆元),而分散式能源與潔淨煤炭利用等有人民幣5,000億元(約新台幣2.36兆元),預計在2011至2020年十年間,以吸引內外資的方式,發展內地新興能源產業。
在環保節能當道的發展趨勢下,新興能源將成為企業是否能夠存續並發展的關鍵,要不是採用新的可再生能源,就是要能擁有將傳統能源升級變革的技術,這樣的發展延續大陸「十二五」規劃對於新能源革命、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的重視,將帶動整體產業的變革與創新。其中,太陽能、風電、核電、智能電網,在大陸這波「碳戰爭」中最被看好,而新興能源所涉及的關聯產業十分廣泛,乙太陽能產業來說,在新制訂的再生能源政策激勵下,中國大陸在內地供應鏈的各個領域均投向擴大太陽能發電的方向前進;至於在「十二五」規劃中被納入的智慧電網,其關聯產業更包括電力設備、資訊通訊、新能源等。如何搭上這一波新興能源的發展列車,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核心課題。
新興能源將決定企業發展與永續
大陸各省也對此提出發展計畫,像是黑龍江省日前來台招商時,即鎖定綠能汽車產業和綠色能源太陽能、水力發電等項目,希望與台商建立合作關係,尤其當地的大慶是全中國第一個提出綠能電動汽車發展規劃的城市,未來將以汽車電池、汽車半導體等核心技術,發展為綠能汽車的基地。除此之外,黑龍江省也擬定了「黑龍江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未來10年將朝擴大風電、水電、生物質發電、太陽能發電總容量的目標邁進。黑龍江受惠於地理環境上的條件,面積大、日照充足,發展綠色能源的潛力極大,目前正極力尋求台資企業或是其他外資企業共同合作開發綠色能源市場。
總體來說,發展新興能源主要有四個好處:一、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二、減少人類對化石能源的依賴;三、可以通過用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為原料來製造生物燃料,這樣可以騰出更多耕地來種糧食,以應付糧食危機;四、新能源將提供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新的產業革命。不過,新能源成本高,企業也必須通過技術上的突破來降低成本,並且考慮如何優化供應鏈,提高附加價值。
這波新的能源革命,經常被看作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術的快速發展,將為降低能耗、減少環境污染創造新的技術基礎,顯著改變未來能源結構。
兩岸在綠能發展上的合作前景
日前,兩岸都非常期盼在新興能源上相互合作,共創綠能產業的未來。日前大陸商務部長陳德銘呼籲,後ECFA時代來臨,期盼兩岸可以共創品牌,一同涉獵全球綠色、環保、低碳、節能新商機;而台灣方面,由經濟部推動的「兩岸搭橋專案」政策,也針對綠能產業搭建了多座橋樑,今年以來陸續推動了「兩岸太陽光電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兩岸LED照明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以及「兩岸風力發電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透過建立「一產業,一平臺」模式,先納入太陽光電、LED照明、風力發電等產業,而生質燃料、氫能與燃料電池、能源資通訊等,也將在未來列入兩岸合作議題,開拓全球綠能市場的合作戰略。
兩岸所合作的綠能項目,已經具有基本規模。太陽能族群以在大陸設廠的茂迪、合晶和強茂最有利基。茂迪在昆山廠擁有一條65MW(百萬)的太陽能電池生產線,預計將在年底裝設第二條產線;合晶底下的陽光能源(Solargiga Energy),主力產線包括太陽能電池上游的多晶矽材料與太陽能電池等,是大陸第二大矽晶圓廠。而風電方面,則以生產節能風力葉片用樹脂的上緯,在福建成立風機組裝廠的東元成大贏家,尤其上緯受惠於大陸發展節能產業,在節能風力葉片用樹脂事業部門方面有相當獲利;而東元則積極在兩岸部署建造風電市場,並已於今年6月在福建福清成立風電組裝廠,包括其在青島消費電子展所推出的小風機組,預計將啟動風電節能事業的成長動能。
台灣重技術、大陸具市場優勢
在新興能源產業方面,兩岸具備技術、資金及人才上的互補優勢,加上大陸具有豐富再生能源,並擁有廣大市場條件,未來兩岸若能展開密切合作,預期可以在激烈的全球綠能產業競逐中,佔有一席之地。目前台灣太陽能業者的品質遠優於中國業者,成本又較美德國、日本及德國等先進國家低廉,加上積極垂直整合,並有台灣的電子大廠提供資金端的豐沛資源,若再結合系統端的品牌優勢,可以具有提升獲利能力的「小而美」優勢。
反觀大陸,不僅擁有龐大綠能市場,近年也頻頻釋出扶持政策,包括對光伏發電的系列補貼;或是加快審批速度,鼓勵內陸建核電站;甚至也針對陸上風電及海上風電,採取特許權的招標政策等等,由此可見,風電和光伏已成為大陸政府在新興能源方面長期支持的對象。而另外一方面,水電、核電和非常規天然氣行業也在政府支持之列。其中,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突破,將成為中國大陸新興能源產業發展的關鍵,如果能夠早點抓住此一機遇,爭取先進的技術革新,將有助於大陸整體新興能源產業的發展。
結語:綠色技術將決定企業競爭優勢
要推動新興能源產業的未來,政策上的扶助只是其中的一環,真正的關鍵是,有沒有足以發展新興能源產業的自有關鍵技術?以及企業內部的綠色人才及綠色能力是否足夠?目前,從事環保技術、工程項目、環境諮詢與環境服務等工作的「綠色人才」最受市場青睞,相關綠能技術及綠能服務能力,將成為影響企業發展的關鍵。從大陸環境人才網最新發佈的環境人才招聘資料看,諸如環保工藝工程師、安裝/調試工程師、垃圾廢物處理的需求最大;在招聘企業方面,環保工程、環保設備、水處理三類企業招聘最多。建築、電力、化工能源等相關行業對專業環保人才也有一定需求。
此外,兩大類節能人才需求最大,一是節能技術人才,需要擁有大型工程項目經驗、可獨立設計大型環境工程項目的實務經驗。二是節能管理人才,需要對節能產業中某個專項領域有深刻認識,具備市場運作經驗和一定管理能力的高階人才也是企業非常迫切須要的人力。
在這些綠能產業中,又以能夠研製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符合特種工藝污染管理需求的產品的高階技術人才最為缺乏,這牽涉到企業能否對環保技術進行研發、創新,以及能否對環保設備的設計提供諮詢或是進行安裝調適,影響企業的發展甚鉅。包括污水處理工程師,能源審計、節能專案經理、節能工程師等等專業工作項目,或是太陽能產業中,有關高溫利用、光伏、氫能、ICGG發電方面都是新興能源產業非常迫切須要的人才。要節能減排,發展新興能源產業,相關低碳經濟、低碳技術、及綠色能力是關鍵,兩岸能否積極培養出專業技術人才,將決定整體新興能源產業的實質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