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欄資訊交流投資快訊大陸傳真

21299.08.15

<資訊交流>

後ECFA時代的機遇與挑戰

經過數個月的折衝,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已於8月17日由我立法院審議通過,誠如國際貿易談判經驗豐富的副總統蕭萬長所言,談判是「give and take,有取有給」,因此,ECFA的簽署,對台灣乃至未來兩岸的發展,充滿了機遇與挑戰。特別是,後ECFA時代兩岸產業將進入諸多層次的競爭與合作,我們如何以台灣為主體,放眼兩岸、布局全球,是政府和企業所必須共同思考的課題,同時也是後ECFA時代台灣未來發展的關鍵。

文:黃健群(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大陸組資深專員)


在此次兩岸兩會簽訂的ECFA協議中,最令人關注是其附件一〈貨品貿易早期收穫產品清單及降稅安排〉,其內容就是兩岸相互承諾降稅的清單。其中,大陸同意對台灣降稅早期清單,也就是國內產業界一直關注的早收清單,在兩岸協商談判過程中,即引發不少的討論。就兩岸發展趨勢及國內政治現實來看,ECFA所代表的兩岸經貿整合,將是台灣在經濟全球化下的必由之路,就產業界的立場來看,後ECFA時代台灣的未來,將是一個全新的格局。

ECFA對台灣產業利大於弊

ECFA的早收清單,包括製造業、農業及服務業,台灣得到的項目是大陸的2.02倍,若以降稅金額來看,大陸的稅收損失也遠遠超過台灣。這樣的結果,雖然並非讓所有產業都感到滿意,但台灣卻因此而能省下的9.8億美元關稅支出,再加上農業早收清單又爭取到包括其他活魚、金針菇、茶葉、柳丁等18項10%以上農產品優惠關稅,且目前不准由大陸進口的830項農產品,維持原限制規定,不進一步開放;原已開放自大陸進口的1415項農產品亦不降稅、台灣17項敏感性制造業沒列入早收清單,可以說,此次ECFA協議,對台灣整體經濟發展仍是利大於弊。此外,台灣較具競爭力袋包箱、針織成衣及服飾品、泳衣、襪、內衣、毛巾、鞋、小家電、手工具等傳統產業的產品等50項具有出口潛力的產品,都得以降免稅進入大陸市場,這不但有助於廠商透過三通採取國際貿易方式供應客戶,而可促成相關產業供應鏈根留台灣。

列入早收產業將有更多競爭優勢

ECFA早收清單讓台灣539項產品得以以較為公平的稅率進入大陸市場,許多業者除了肯定之外,也紛紛表示簽訂ECFA對產業發展及出口有很大的助益。

事實上,由於在這次ECFA中,石斑魚、虱目魚、烏魚、秋刀魚、生鮮甲魚蛋等5項水產品列為早收清單,使得漁民團體都認為這是一項利多。以虱目魚為例,未來台灣可以冷凍魚片等加工方式外銷大陸,建立穩定外銷供銷通路,照顧漁民生計。根據統計,台灣虱目魚1個月出口量,就多達1000公噸,每月產值200萬美金。過去主要出口國是美國,但台灣部分養殖業者近年到東南亞養虱目魚,分食了美國外銷市場,外銷虱目魚價格因此波動不穩定。業者表示,兩岸簽訂ECFA以後,虱目魚列入早收清單,未來大陸可望成為虱目魚第二外銷市場,分階段省下的10%稅金,可增加漁民收益,且台灣養殖技術好、水質佳,在大陸市場非常具有競爭力。

台灣服務業將進軍更大的市場

這次ECFA早收清單中開放的11項服務業包括金融業3項、非金融服務業(包括醫療、航空等)8項。事實上,台灣經濟以服務業為主體的經濟,服務業產值占GDP的74%以上,因此,此次ECFA早期收穫清單,大陸對台灣開放金融、保險、證券、會計審計服務、會議服務、電腦服務、醫療服務等,為台灣服務業提供了新的市場與商機,預計將促成新一波台灣服務業進入大陸投資、合作與布局的新熱潮。

在金融業方面,這次我方爭取到的條件比想像中的還要優惠,大陸放寬台資銀行在大陸設立辦事處1年,就可以升格為分行,比CEPA的2年及WTO的3年更為優惠,而且大陸放寬我方銀行只要設立分行或子行滿1年且獲利,就可以承辦台資企業人民幣業務;開業2年、且1年獲利,就可承做人民幣業務,使得銀行業成為ECFA最大贏家,市場上的投資焦點也隨即轉移到這些已經在大陸設辦事處蹲點多年的銀行。在證券期貨業和保險業,則分別獲得3項和1項納入早收,大陸方面則無。包括開放台灣保險業赴陸在准入門檻的532條款可以從寬認定;在證券期貨業方面,則允諾縮短台灣業者申請QFII的核准時程。

此外,台灣的醫院業者可至大陸上海、江蘇、福建、廣東、海南設立獨資醫院,並可在大陸設置飛機維修保養業、台灣會計師事務所在大陸臨時開展審計業務有效期為由半年延長為1年、電腦服務業、自然科學與工程學研發、會議服務業、專業設計服務業及飛機維修保養業,都允許台灣業者在大陸獨資設立等等,都是進軍大陸服務業市場的重要起步,而這也將是後ECFA時代台灣新一波的商機。

工商團體籲政府重視受衝擊產業

雖然石化、高階工具機、汽車、人纖、塑膠、面板、體育用品等產業在大陸產業戰略考量下未如預期般的獲益,但產業界對ECFA仍保持正面樂觀的態度。ECFA剛簽訂,代表台灣產業界的工業總會也以新聞稿的方式表達立場,除肯定政府在談判上攻守得宜,並指出 ECFA為分次到位的階段性談判,難以一次包含所有的重點項目,但也是因為如此,政府應持續透過貨品貿易協議的協商,持續幫業者打開大陸廣大內需市場與市場通路障礙。此外,工總聲明稿也指出,台灣同意大陸的267項早期收穫項目,雖然多屬於原物料、台灣較無生產的下游產品,亦或具有競爭力並與陸方對等開放的石化、機械、紡織及運輸工具等產品,但是否因此一開放,帶來新的產業衝擊與傷害,仍需政府協助產業啟動貿易救濟之防護措施。

後ECFA時期有利台灣產業布局全球

根據政府的規劃,ECFA的簽署,可為台灣爭取以下效益,包括:一、取得領先競爭對手國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之優勢;二、吸引外人來台投資,有利台灣經濟結構轉型;三、成為外商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之優先合作夥伴及門戶;四、有助於產業供應鏈根留台灣;五、有助於中國大陸台商增加對台採購及產業競爭力;六、有關加速台灣發展成為產業運籌中心。馬總統亦多次公開表示,ECFA雖然不是萬靈丹,但台灣要成為全球創新中心、亞太經貿樞紐、台商全球總部與外商區域總部,都可藉由ECFA帶來優勢催化促成。

然而,誠如日前應邀來台的美國經濟學大師梭羅(Lester C. Thurow)所提醒的,台灣競爭力的關鍵還是要靠創新。換言之,ECFA的簽訂,乃至於之後政府努力與各國洽簽FTA,都代表台灣在經濟全球化下將面臨更為激烈的競爭,如何善用ECFA契機、布局全球,將是台灣產業必須思考的問題。誠如台大經濟系陳添枝教授所言,ECFA啟動的新時代配套既非租稅優惠,也非產業輔導,而是一個塑造品牌基地的法規與制度環境。這包括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優質的研發制度、全球化人才的培養和網羅、行銷能量的建立等等。這些軟性建設和軟性實力的育成,才是後ECFA時代政策的重要配套。換言之,出口仍將是台灣經濟成長的主力,然而,後ECFA時代未來台灣的出口將是台灣人的腦力結晶、創意、文化和服務,也就是說,台灣應透過軟實力的掌握創造品牌,並利用品牌行銷將台灣的商品和服務出口到大陸乃至於全世界,極大化自由貿易的效益,以掌握品牌善用大陸廣大的市場和生產量能,而這才是台灣核心競爭力之所在。

更進一步來說,以自由、民主、人權、法治、教育及開放思想為基底所建構的台灣,其人民的素質其產業的活力、創新能力,都具有與全球競爭的能力,因此,台灣應當善用ECFA契機,透過兩岸產業的分工合作,發揮台灣的人才、環境等各方面的優勢,讓台灣成為台商、外商的研發中心,開發高技術、關鍵技術與零組件,並利用早收清單的關稅調降讓台灣從事高附加價值製造,藉此促使產業升級;與此同時,政府應思考如何創造台灣產品更高的價值,創造及提升台灣品牌在全球的競爭力,為台灣經濟再創榮景。

不可諱言,ECFA為台灣帶來無限商機,但同時部分產業也勢必受到衝擊。換言之,後ECFA時代兩岸產業將進入諸多層次的競爭與合作,因此,如何以台灣為主體,放眼兩岸、布局全球,相信這是政府和企業所必需共同思考的課題,相信也將是後ECFA時代台灣未來發展的關鍵。

TOP

 

出刊單位: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 大陸經貿事務委員會

地 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電 話:(02)2703-3500轉136•傳 真:(02)2703-3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