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欄資訊交流投資快訊大陸傳真

21499.10.15

<資訊交流>

深圳文化產業前景評析

深圳做為一座現代化程度已相當具水準的城市,未來將如何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從文化及社會面著手,發展起相對的城市競爭力,改變目前深圳雖然在改革開放中光彩奪目,但國際知名度卻不高的尷尬現狀?本文將透過對現有深圳文化產業的評估,進一步探討目前深圳正在進行的《文化創意產業振興規劃》,以剖析深圳未來的城市文化潛力。

文:何欣茹(NGO工作者)


深圳的下一步要怎麼走?是深圳在歡慶30周年之際,必須要開始認真看待及面對的課題。做為一個新興城市,在過去30年間,深圳以非常快速的速度發展起來,根據統計,2009年深圳的GDP仍然有10.7%的增長率,全市基礎建設投資更超過1000億人民幣,達到了1043億人民幣,在今年年初,深圳的每人平均生產值也達到了9.3萬人民幣,在大陸中大型城市當中排名第一。

深圳文化產業的重要性

在深圳現有的四大支柱產業當中,除了金融、高科技產業、物流之外,文化產業也是其中相當重要的一環,但是一般對於深圳的討論,多半關注深圳做為高技產業及低階製造業生產基地的重要性,尤其強調自80年代起,深圳大規模發展以出口為導向的加工貿易產業,使本地企業能以「大規模、低成本、低利潤、高速度、高效率」的優勢,在全中國大陸乃至全球創造出重大成果,相對來說,深圳在文化、創意方面的展現,反而很少獲得關注。

但事實上,從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以來,深圳就開始有文化產業的發展,自80年代起,隨著城市更新和對低端加工業轉型升級而產生。尤其在2005年之後,深圳在土地、資源、人口、環境方面皆已面臨過度負荷的無以為繼,大量「大規模、低成本、低利潤」的三來一補企業撤離深圳,向東莞等地區轉移,當深圳面臨著勞工薪資上漲、產業內移的困境之際,經濟結構轉變、產業升級,以及產業的多元化發展,尤其是文化產業,更成為深圳經濟發展不可忽略的重要面向之一。

從時間面來看,深圳的文化產業可以分為三個時期:(一)初期發展階段(1980年特區成立-1993年):早期因為地緣關係,受到港、台文化影響較早的深圳,相對於中國大陸各地來說,更早發展出流行文化事業;除此之外,報紙、雜誌等印刷出版事業,動漫加工業、工藝美術加工業等文化製造業也開始具有雛型。(二)成長及探索階段(1993年-2003年):這一階段則是在前期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進行產業升級,提升原有文化製造業的技術面向,包括開始有本地的設計企業出現,同時因應90年代中後期的休閒、娛樂需求,以華僑城三大主題公園為代表的文化旅遊業也開始蓬勃興起。而在1999年,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二十周年之際,中國大陸各界就已經開始提出把「文化」放在深圳城市發展的主導戰略地位來發展的策略,並提出「文化立市」的概念,進行各項有關提升深圳文化實力的調研報告。(三)快速發展階段(2003年至今):在產業界方面,文化創意的概念開始主導文化產業,文化與科技結合,發展出一批以發展創新為首的文化產業。同時,深圳市委、市政府也正式開始關注及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確定「文化立市」的發展戰略。2003年深圳文化產業的增加值占全深圳市的比重約4%,在全中國大陸具領先地位,2004年起,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兩城(圖書館之城、鋼琴之城)一都(設計之都)一基地(動漫基地)」為具體發展策略,開始發展高層次文化產業,以此作為文化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點和具有深圳特色的文化品牌。2005年則更進一步提出要將文化產業培養成深圳四大產業支柱的目標,一批創意設計、動漫遊戲、新媒體、高端印刷等文化科技型企業開始快速成長,同時,在文博會的主推下,深圳成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先鋒城市,在政策的扶助,深圳文化產業的發展潛能不斷擴大。

文化政策主導深圳文化產業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的文化產業,乃充分受惠於深圳的文化政策,從2005年深圳市首次召開文化產業工作會議,試圖以市政府的力量全力推動文化產業後,在2006年起,深圳市政府成立了「深圳市人民政府文化產業發展辦公室」,負責訂立文化產業相關的發展規劃與配套措施,提供文化產業相關的協調、管理及相關的行政服務。在2007-2008年間,更是提出《深圳市文化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2006-2010)》和《深圳市文化產業發展綱要(2007-2020)》,並率先製定了全中國大陸第一部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地方性法規─《深圳市文化產業發展促進條例》。「十一五」期間,規劃給文化產業的扶助資金共有人民幣8.5億元,針對具有原創研發、高速成長能力的文化產業與相關項目,給予相關的支持與扶助,有效推動了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其中,最顯著的成果展現在2008年深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加入全球創意文化網絡,並被授予全球「設計之都」稱號,此項國際化的連結與肯認,更進一步促進了深圳文化產業的發展動能。

在政策的扶助下,深圳的文化產業成長速度非常快,以2009年的統計來說,深圳市文化產業增加值持續以每年平均20%的速度增長,像是成立於2006年的深圳華強文化科技集團股份公司,即是從事文化科技產業的大型文化科技集團公司,下轄動漫產品、數位電影、主題公園、網路遊戲、影視作品等領域,其2009年的銷售收入較2008年增長100%,利潤更是增長600%;至於深圳騰訊集團的營收突破100億人民幣,穩居中國大陸互聯網行業首位;除此之外,2009年,第五屆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總成交額也再創新高,高達 880.69億人民幣,增幅達25.4%。尤其2009年起,深圳更加大文化產業的專項發展基金,對具有原創性的文化產業加以扶持,相關文化產業在政策的扶助下,充分運用資本、技術、資訊等要素,開展出非常多具有集團化、規模化發展的產業規模,未來文化產業勢必在深圳的產業當中,占有重要的一環。

從「文化立市」到「文化強市」

對於深圳來說,「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遊」的新模式產生,已形成擁有較強競爭優勢和抗風險能力的文化企業。到2009年末,深圳文化產業增加值已達人民幣531億元,占GDP的比重6.48%。包括新聞服務、出版、廣播、影視、文化服務等產業占深圳文化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約為20%,其中,文化產品製造和銷售、出版和版權服務、文化娛樂服務等三大傳統優勢行業,更是深圳文化產業的主要支撐力量。

目前深圳正在由市長許勤牽頭制定《文化創意產業振興規劃》,即將在今年10、11月期間,召開全市「文化強市」大會,這是暨2004年3月召開「文化立市」工作會議之後,更進一步提出「文化強市」的概念,預期將以數字內容產業為主攻方向,創意設計、動漫遊戲、數字視聽、新媒體、現代印刷、文化旅遊、演藝娛樂、高技術工藝美術為八大重點發展領域,強化文化產業本身的技術性。

除此之外,文化強市的發展計畫,除了持續扶助文化產業之外,也將深化文化體制的改革,包括公共文化服務體制以及基礎文化設備措施,都將進一步納入規劃,試圖深入社會,開創新的文化資源,以打造深圳本身的城市文化性,優化城市功能。

畢竟深圳文化產業的下一波發展,也同時牽涉到深圳的城市形象課題,作為一個擁有30年歷史的新發展城市,深圳所創造的經濟產值雖高,但是城市本身的知名度並不高,未來如何將深圳打造為「國際旅遊的目的地」,營造深港的國際都會效應,而非只是從香港入境中國的一個「國際旅遊的集散地」,將是深圳經營城市品牌的重點,

文化產業將帶動深圳的未來競爭力

對於目前正值而立之年、逐漸走向成熟的深圳來說,文化產業的加速發展對於深圳提昇發展後勁和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包括已經搭建的文化產業重要平台-文博會,已經成為中國大陸文化產業領域最具有實質效果的展會,同時也吸引了大量資金、項目、技術、人才匯聚深圳;除此之外,相關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建設的鼓勵扶持措施也持續推出,鼓勵各區透過舊城區、舊工業區、舊商業區的改造,置換出更多的空間來發展文化產業園區,建構文化產業集聚發展的平台。

目前深圳市共有各類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40多個,預計到2015年,深圳文化產業增加值將達到1300億人民幣左右,年平均增長13%左右,占GDP的比重9%左右。而2020年時,文化產業發展園區與相關基地建設,也將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文化產業增加值預計將達到2300億人民幣,占本地GDP的比重達11%左右,增長速度為12%以上。未來十年,文化產業可望在深圳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深圳開創出全新的城市風華。

TOP

 

出刊單位: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 大陸經貿事務委員會

地 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電 話:(02)2703-3500轉136•傳 真:(02)2703-3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