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欄資訊交流投資快訊大陸傳真

21599.11.15

<資訊交流>

兩岸智慧電網的發展及合作

鑑於在低碳經濟、環保節能已成為未來經濟發展主流的此刻,世界各國皆將智慧型電網納入節能減碳的主要政策中,加上兩岸都希望發展綠能產業,並在智慧型電網方面表現了高度的積極性,故兩岸似乎在這個部分有許多合作的空間,而這個部分也的確充滿了商機。為此,兩岸誠應就經濟面思考智慧型電網合作的形式。

文:柏翰(資深媒體工作者)


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王運銘副局長在「2010台灣智慧電網國際研討會」的致詞,以及能源局於會後發布的新聞稿指出,「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推動方案」自今年6月23日獲行政院核定後,政府正式啟動我國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AMI)布建計畫。

台灣將推動智慧型電表布建計畫

依據推動方案規劃,台電公司將於101年完成所有2.3萬戶高壓AMI建置。低壓部分則於101年先完成1萬戶,針對技術與成本效益進行驗證;102年至104年規劃建置100萬戶;105年起再擴大裝設500萬戶。期望能藉由AMI的推動,達到抑低尖峰負載、節約電力、帶動產業發展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標。能源局指出,將自今年10月起,陸續於台北及新竹地區建置300戶以上的低壓AMI家庭示範系統。除藉此進行各項通訊技術測試外,該系統每一天都會將每一用戶每小時的用電資訊自動回傳至控制中心,參與示範計畫之用戶可隨時上網查詢自身的用電資訊,智慧電網也協助政府,有效減碳,達到電力智慧分配,全民自發性管理電源。此項措施將可協助用戶落實自發性節電,對於目前推行之節能減碳政策將有極大的助益。

智慧電網可創造低碳生活

何謂智慧電網(Smart Grid)?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智慧電網(Smart grid、smart electric grid、intelligent grid),就是以雙向數位科技建立的輸電網路,用來傳送電力。它可以偵測電力供應者的電力供應狀況,與一般家庭使用者的電力使用狀況,來調整家電用品的耗電量,以此達到節約能源,降低損耗,增強電網可靠性的目的。

智慧電網包含了一個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AMI),用於記錄系統所有電能的流動。通過智慧電表(Smart meter),它會隨時監測電力使用的狀況。智慧電網包括超導傳輸線以減少電能的傳輸損耗,還具有集成新能源,如風能,太陽能等的能力。當電能便宜時,消費者可以開啟某些家用電器,如洗碗機,工廠可以啟動在任何時段都可以進行的生產過程。在電能需求的高峰期,它可以關閉一些非必要的用電器來降低需求。而根據經建會於今年4月發布〈智慧電網對我國之機會與挑戰〉的資料,智慧電網是整合發電、輸電、配電及用戶端的現代化電力網路,可降低用電量及提升使用端能源效率,各國均納入節能減碳主要政策中。

世界各國都在建置智慧電網

現代化的電能網絡被許多政府認為是一種能夠有效減少能源依賴,減緩全球溫室效應的措施。智能計量作為智能電網的一部分,但它本身本不能稱為一個智能電網。在美國歐巴馬總統宣布振興經濟方案之中納入智慧電網計劃後,已經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美國、歐盟、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均積極推出建置智慧電網相關政策,包括歐盟推動「歐洲科技平台(ETP)計畫」,制訂2020年以後發展與推廣智慧電網的願景;日本推動「離島智慧電網計畫」與智慧收費及智慧住宅計畫;韓國制訂「國家智慧電網路線圖」,並支持國內企業籌組智慧電網測試聯盟,在濟州島推動示範與測試計畫;中國大陸將「智慧能源網」納入「十二五」計畫,並積極擬定智慧電網發展規劃綱要、關鍵技術研究框架,以及相關技術標準,顯示各國政府對智慧電網新領域的重視。

智慧型電網的商機有多大?經建會也引用國際金融服務公司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的預估,2010年全球智慧電網市場規模將達200億美元(智慧電表裝置數量達1億具),預測至2030年將可成長至1000億美元以上。總之,在全球高喊節能減碳的此刻,象徵綠色能源發展的智慧型電網,相信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智慧電網是大陸「十二五」計畫的重點之一

大陸稱智慧型電網為智能電網,在日前中共17屆5中全會通過的「十二五」(中國大陸第12個五年計畫)計畫中,綠能產業是七大重點發展產業中的要項。而這其中,智能電網是大陸方面最優先提出的戰略規劃。因此,大陸智能電網的發展,將牽動兩岸產業合作的方向和契機。事實上,大陸是傾整個國家力量在推動智能電網,因此,力量非常強大,推展的速度也很快。大陸的智能電網是由大陸最大的電力系統業者、供電超過10億人的國家電網公司進行規劃,國家電網負責大陸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供電,從2008年開始啟動長達10年的智慧電網建構計畫,其預計將在3-5年內投入600億元人民幣建設智慧電網。它們的目標是集合美、日兩國對智慧電網系統的規劃優點,來建構大陸的智慧電網系統。在減少停電及提高電網可靠度的目標上,和日本式的系統相近,以光纖作為電力網的線路,並在線路上設有檢測斷路故障、並自動切換到其他可用線路的系統。此外,在掌握電力供需及使用狀況方面設置了一個控制平台,並規劃能以此平台在未來發展新的服務。

結論:兩岸在智慧電網方面合作空間很大

兩岸在節能減碳方面都有共識,也都希望發展綠能產業,特別是在智慧型電網方面,兩岸似乎有許多合作的空間,這個部分的確也充滿了商機。大陸國務院在10月18日公布了「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在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新能源產業,大陸要發展的項目之一就是「加快適應新能源發展的智能電網及運行體系建設」,包含智慧型電網在內的新能源產業,這個部分,被視為有兩岸合作空間的產業切入點。

事實上,就在10月下旬,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兼大陸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率領陣容堅強的大陸電力業來台參訪,這個參訪團由大陸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一把手率隊,大陸五大電力集團全數到齊,其中大唐集團與華能集團更由董事長或總經理親自來台。這個參訪團除了參加10月25日揭幕的第18屆亞太電力事業協會產業大會與展覽,期間還拜會了身兼亞太電協理事長的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陳貴明,雖然台電並未對外說明雙方是否洽談任何合作計畫,但兩岸電力高層的互動,充滿了許多想像的空間。

由於智慧型電網是由所謂的智慧電錶系統將由家戶中的智慧電錶,搭配上無線或有線通訊網路,傳送到電力公司的自動讀表控制中心,智慧電網帶來商機初期包含智慧電錶及變壓器,之後延伸到電力調配及綠色能源包含太陽能及風能等替代性能源,因此,從感測控制元件、網通模組、能源管理系統、晶片及智慧電錶等公司,都將占有優勢,其中,包括從電錶廠商士電、亞力、中興電、華城,以及智慧電網傳輸設備商正文、中磊、訊舟,以及橫跨智慧電錶及PLC(電力線傳輸)的康舒,都將在兩岸這一波的發展中搶得先機。

大陸在智慧型電網方面表現了高度的積極性,而也不排除在這方面和台灣有具體的合作,但兩岸應就經濟面思考合作的形式。誠如今年5月「中國智能電網產業發展高層論壇」上中研院院士林耕華所言,大陸發展智能電網應著力營造開放、自由的產業空間,加強兩岸在智能電網基礎技術及產業化應用領域的全面合作以此為基礎,共同創造低碳經濟效益。

TOP

 

出刊單位: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 大陸經貿事務委員會

地 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電 話:(02)2703-3500轉136•傳 真:(02)2703-3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