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博」上海轉型與商機
為期半年的上海世博會已於本年10月30日落幕,經過了世博熱之後,「後世博」成為眾所關注的議題。至於世博會將會為上海帶來什麼樣的轉型契機?未來上海將在城市規劃與產業發展上有何全新佈局?由於許多的評論都評估,世博會的舉辦是實現城市轉型的契機,故本文將從「後世博」的角度,探討世博會對上海的社會經濟影響,並評估「後世博」可能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
文:柏翰(資深媒體工作者)
世博會的經濟效益
世博會對於城市經濟的影響有目共睹,上海世博會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大會主題,透過籌備世博會,不僅在短期之內,帶動了上海在城市基礎設施、公共交通、市容景觀的建設發展,根據大陸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透露,世博會在旅遊方面所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更超過800億元人民幣,包括上海周邊各主要城市的旅遊人數和收入也因為世博會的舉辦而有成長的趨勢,像是交通運輸、住宿餐飲等相關旅遊產業,甚至出現20%以上的增長。除此之外,上海市統計局日前公佈的上海前三季經濟資料也顯示,受世博會加持,上海住宿餐飲業零售額在6-9月單月增速均超過25%,而1-9月,上海房地產開發投資更同比增長30.9%,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40.1%。世博會的舉辦讓上海以全新的速度邁向一個更為現代化的城市,然而,接下來上海又要如何運用世博會的優勢積累效應,帶動下一波的經濟發展,以達成所謂的「後世博效應」?
當世博的絢爛結束,短期之內,消費疲弱的現象仍是不可免的趨勢,受到最大衝擊的首推因為世博而大力發展的觀光產業,包括上海?有55家高星級酒店皆在世博會前完工,並在世博會期間提供住宿服務,當世博會結束後,將如何繼續維持客源,與上海未來是否能成功運用世博會效應,一方面開拓更多的觀光資源,另一方面並有效運用上海金融中心的發展定位有很大的關聯。除此之外,世博園區周邊租房價格也因世博工作人員的即將撤離,而面臨租房率回落的狀況,區域內高端租賃需求短期內會下降,雖然中低短房價客源價格不至於有太大波動,但如何善用世博會的優勢持續發展觀光旅遊產業,對於世博園區附近的區域發展前景,仍是至關重要的。
目前為了持續世博會的觀光效益,浦西園區將在原地建設預計在2012年5月1日開幕的世博會博物館,除了本屆世博會的出色展品將在此永久保留之外,世博會博物館也將展示1851年以來的世博會歷史,以及2010年以後各屆世博會的情況。透過國際展覽局的授權,未來上海世博會博物館將成為世界博覽事業和上海世博會的展示、推介、教育、培訓和文獻中心,為世博文化交流提供平台,持續蓄積世博會在上海的觀光效益。除此之外,在世博會博物館之外,其他世博會大部分建築在拆除之後,也將會有幾百平方米的新建築在這一區域興建起來,對於房地產開發商來說,將是另一波新的角逐之地。
「後世博」時代的上海商機
世博會對於上海房地產的影響甚鉅,對於上海房市來說,今年受到世博會影響,房價漲幅高於其它一線城市,上海世博會周邊房價甚至出現「跳價」(漲價)情形,房租漲幅驚人,一般預期這些週邊大樓在世博會結束之後,將成為另外一個「浦東新區」,房價易漲難跌,而上海財經大學世博經濟研究院院長陳信康也表示,在「後世博」 時代,世博園區的相關後續規劃也值得注意,後世博效應的重點在於世博園區的後續開發與利用,包括現有世博園區將打造新一代的商業城,未來搭配周邊地鐵的佈建,上海的城市規模與相關機能會更加完整、擴大。目前,因應世博會而搭建的地鐵線,將促使「上海」的概念往外延伸,只要一小時的車程,就可由上海抵達昆山、嘉興、南京,這不僅帶動房地產的興盛,也將帶動人才、資金向週邊城市挪移,對於產業的發展有實質的影響。
要如何進一步發揮世博後續效應,增強上海的城市創新能力,可說是上海目前最重要的課題,也是上海獨特難得的歷史機遇。在後世博時代,若能積極借用全球大城市的發展經驗,進一步將上海推向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將促成上海城市發展的重大里程碑。
宜居城市的規劃仍是城市轉型的重點
然而,在經歷了世博會所帶動的快速建設期之後,目前也正是上海重新調整步伐的重要階段,尤其一個現代城市的發展,不能只單方面地偏向經濟效益與經濟能力的提升,最重要的,還取決於城市生活品質與都市治理的完善。對此,今年十月份,上海市政協也公布了主席會議建議案《建設國際美好都市—發揮世博後續效應提升上海城市發展水平的若幹建議》,並在此建議案中指出,針對現有的政府評估體系,單一的GDP指標不應該再是唯一的標準,相反的,應該以「生活美好指數」代之,做為發展與改革的評價指標,對環保、醫療、安全、住房、教育、社會公平進行綜合衡量。
目前在世博熱潮下,上海的房地產已被過度資與過度炒作,上海市長韓正近日也秉持抑制房市投機的態度,認為目前上海房地產的狀況已經嚴重扭曲房地產居住功能,損害民眾權益。在10月7日上海市政府公佈的「滬12條」調控房地產新措施當中,即對上海推出最新房地產措施,包括上海本地與外地居民都只能限購1套房,並要求銀行嚴格執行第3套房限制貸款等措施,上海市政府開始採取打房的策略,以避免過高的房價影響上海房子本身的居住功能,以還原房地產為以居住為主的定位。
尤其世博籌備期以世博園區為核心的城市建設,除了帶動週遭經濟發展之外,不免也被批評是以犧牲當地居民生活福祉的作法來達到城市行銷的目的,而世博會究竟能否對上海的城市轉型有實質的貢獻,還有賴在後世博之後,上海能否在世博會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打造整體的城市規劃。對此,上海市城鄉建設和交通委員會主任黃融表示,在「後世博」時代,上海城市建設將以注重民生、打造宜居城市為主軸,以加速上海城市建設與管理,讓上海成為一個更具生活品質的城市,其中,六大重點領域將是上海建設發展的重點:一、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的速度;二、對於郊區住宅區的公共服務設備提供配套建設;三、提供更完善的公共交通運輸設施;四、加快城中心舊區改造,提升居民生活品質;五、提高上海飲水的品質;六、加強垃圾減量,提高生活環境的品質。預期將整體城市規劃從大規模的城市建設,轉向城市管理水準的提升,從日常生活的基礎設施中,提高城市的運行效率。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期待的方向,也是考驗上海是否真正能將此次世博會的理念,實際嘉惠廣大民眾,優化上海城市空間佈局,真正打造一個宜居城市的時機。
「後世博」找尋上海商機
世博會只是一個開始,未來在產業發展需要的相關條件,更是上海在「後世博」時代必需開始正視的:舉凡如何創造自主創新的制度保護環境?如何解決與企業家們密切相關的金融發展和產業升級問題?如何扶持更多的民間企業進入高階服務業?如何透過不斷完善制度來吸引更多高端外資客戶,共同打造技術和資本「相對」密集型的產業結構?以及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如何成為上海下一波的發展主力,都是非常關鍵的課題,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來落實。
除此之外,以「城市」為大會主題的上海世博會,展演了非常多的元素提供上海作為城市轉型的參考,世博會對上海的影響不應該只停留在經濟層面,還應該更深入地掌握今年世博會所傳達的主題,把營造「國際美好都市」作為目標,構建相應的都市評價指標衡量體係,帶動上海在經濟、政治、社會、科技、教育、文化、環境和城市服務、人口素質、可持續發展能力等各方面的全面進步。更進一步來說,「後世博」時代上海的城市規劃與產業發展,台商可以擁有更多思考的向度,共同尋求「後世博」的上海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