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杭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淺析
文化創意產業是大陸政府要大力推動的下一波產業,而已經擁有相對產業優勢的台灣文創產業,要如何在大陸深入布局?在台灣帶動閱讀風潮的誠品書店,已選定在蘇州的金雞湖畔開設首家分店,並將在2011年第二、三季動工;至於第二家分店,也預期於2013年在杭州開設;過去幾年來,誠品一直在長三角的上海、蘇州、杭州、南京、無錫等地尋找開店地點,目前選定在蘇杭的發展,將可望在兩地文化產業的群聚效應下,開創新的發展。本文將從蘇杭文創產業的制度面優勢,具體分析台商到該地發展文創產業的潛力與因應之道。
文:何欣茹(NGO工作者)
蘇州具有得天獨厚的文化元素
具有2500年歷史的蘇州,得天獨厚地具有豐富的文化元素,日前在太湖邊的蘇州吳中經濟開發區隆重奠基的「中國光華文化創意產業園」(蘇州項目),位於長三角的經濟核心區,具有相當區域優勢。文化園區佔地1200畝,預計投資額約38.8億元人民幣,將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以發展成具有完整產業鏈的大型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園區,開創中國一流的文化創意產業基地為目標。
從產業叢聚面來說,在該園區內,將發展完整的文化創意產業鏈,集創意、外包、展示、交易、人才培養、創業孵化等功能為一體。除此之外,也將聚集各相關文化產業行業組織,無分是技術的高低,廣泛涵蓋各種高級技術層級及中低端層級的文化創意產業。目前包括保利集團、中石油、中石化、中鐵等十多家中央企業、大型企業集團或其下屬企業已達成入駐意向。而中國服裝設計協會、中國建築裝飾協會、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等專業文化創意協會,也將與此文化園區建立合作關係,幫助園區內企業的成長。
蘇州文創產業的制度環境與發展具有優勢
至於在政策支持方面,根據蘇州市政府在2009年公佈的《關於加快蘇州市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最首要的就是財政方面的支持,2010年起,每年對文化產業的專項支持資金設定在3000萬元人民幣以上,針對創意設計業、文化旅遊業、新聞傳媒業、出版發行業、數字內容及動漫產業、印刷業、會展廣告業、演藝娛樂業、影視製作業等十大行業進行補助,以推動文化產業的集聚與發展。其次,在文化產業的稅收、融資、土地使用方面,也有相關的優惠政策,在相關產業扶助的基礎上,加快對於專業人才的引進,讓引進的優秀文化人才可以享受住房、戶口、扶持資金方面的優惠政策,並建立起各類文化人才的培育網絡體系,而今年度起,蘇州市和吳中區更將設立不低於地方財政1%的人才專項資金,大力引進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
根據目前的規劃,「中國光華文化創意產業園」將分三期從事建設開發:地一期主要的目標在於引進業內龍頭企業,因而在園區規劃設計上主要佈局一些公共服務設施,如展示中心、會議中心等;第二期則以企業研發總部、創意工坊、名家工坊為主題,創造企業聚集效應;在第三期將鎖定位中小企業提供創意辦公室或是公共辦公室,輔以教育培訓中心、人才交流中心、文化藝術中心等公共服務平台,促進文化創意的成果轉為經濟生產力。促使中國光華文化創意產業園的實現,積極推動蘇州市文化產業進行轉型升級。
蘇州文化產業園區將成為文化重鎮
除了「中國光華文化創意產業園」以外,蘇州正在建設、規劃擬建的文化產業園區共有43個,總投資人民幣450億元,是文化創意能量非常強的發展區位,像是位於平江區婁門路266號的博濟創意園,即是將80年帶的廢棄廠房,改建為集創意辦公與創意服務的專業創意園區;不僅如此,包括滄浪區、平江區及工業園區的文化產業,也都在各自地區資的特殊性上,發展符合該地特色的文化產業,形成具發展優勢的錯位競爭。對此,蘇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徐國強調,蘇州市的文化產業發展,要緊緊圍繞「三區三城」這一中心地段,讓文化產業能夠達到GDP5%的目標,成為蘇州市的核心產業。
對於蘇州這個具有豐富文化歷史的城市來說,打造「中國工藝之都」是蘇州市政的目標,未來如何透過文化創新來開創更多的資源,乃有賴於文化產業的群聚性,以及大型文化產業項目的帶動,以期能盡快塑造出有特色的知名品牌和知名企業。
杭州被定位為大陸文化創意中心
相對於蘇州,杭州本是一個缺乏礦產、港口資源的小市,之所以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主要是為了因應轉型升級,尋求產業永續發展,因而透過政策來引導文化產業的發展。近年來,杭州以建設文化名城、打造全國文化創意產業中心為目標,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在大陸國務院今年5月正式批准實施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當中,更將杭州的城市發展功能定位為全國文化創意中心,在今年的第二季末,杭州文化創意產業的相關事業單位資產總計已達3393.33億元,同比增長15.5%;上半年共實現收入891.94億元,同比增長26.6%,未來杭州要進一步做大文化創意產業,實具有政策引導下的優勢。
以整個城市發展的定位來說,自2007年杭州政府作出打造全國創意產業中心的重大決策,並在2008年召開全國文化創意產業中心大會之後,杭州一直被定位在建設文化名城、打造全國文化創意產業中心的目標上,在這幾年來,不斷深化文化體制的改革,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杭州以大力度支持文創產業
在政策扶助方面,近年來一系列文化創意產業的扶助措施,已經成為推動杭州文創產業發展的強勁動力。包括設立每年1.5億人民幣的創意產業專項資金;發布《關於扶持創意產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對創意產業實施稅收優惠政策和投資、融資的服務;同時,在符合整體城市規劃的前提上,也在建設及土地使用上,優先給文化創意產業以短期租賃方式使用現有存量土地;以及對最重要的人才培育方面,給予專項資金的一部分來從事創意人才的培育與引進。
對於文化創意產業來說,最難得可貴的是從政策面提供了一個鼓勵性的環境,尤其是打造文化產業的集聚平台,形成群聚效應。以杭州來說,能夠搭建好文化創意產業的平台,達成人才集聚,並提供知識財產權保護,實施品牌經營戰略,是影響杭州文化創意產業能否持續擴展的關鍵因素。尤其2008年起,杭州確定將西湖創意谷、之江文化創意園、西湖數字娛樂產業園、運河天地文化創意 園、杭州創新創業新天地、創意良渚基地、西溪創意產業園、湘湖文化創意產業園、下沙大學科技園、白馬湖生態創意城等十大園區作為主平台,以全杭州市為發展區域,推動全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這種透過以大項目帶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創意園區的作法,打造了文創產業的聚集平台。
除了十大園區之外,杭州還出現「東街6號•藝術空間」、中北創意街區、蕭山文化創意產業中心、餘杭人民書店文創產業綜合體、西溪藝術集合村等一批新興文創產業園區,「10+X」式的園區發展格局已初具規模。台灣許多文創工作者,包括賴聲川、朱德庸兩位臺灣藝術名家與其他多家文創企業一樣,正式入駐自己的西溪工作室。目前杭州市積極推動與台灣文創業者的交流,希望透過雙方的合作,打造文創與動漫之都,包括誠品也考慮在杭州的錢江新城開設分店,共創杭台文創業的合作發展。
從今年開始,杭州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規模相當可觀,杭州市政府每年投入7,000萬元人民幣專項資金扶持動漫產業發展,去年杭州市文創產業實現增加值已達583.50億元人民幣,占全市GDP比重11.5%。目前杭州文創產業從業人員有42.95萬人,其中以動漫遊戲、電子商務、藝術品、女裝設計、旅遊演藝等行業表現最突出。
兩岸文創產業交流將不可忽視蘇、杭兩地
整體來說,文化創意產業是否能成功發展起來,與三項制度性因素有密切的關係:一、區位優勢;二、政策支持與扶助;三、產業群聚效應。對於蘇州與杭州來說,不但具有上述的發展優勢,整體城市規劃更持續在積聚文化創意產業的產業群聚效應,未來兩岸文化產業上的交流與合作,實不可忽略蘇州與杭州這兩地的發展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