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台資企業概況及展望
自1988年第一家台資企業赴南京投資迄今,台資企業在南京投資的項目共有2700多個,投資額逾60億美元,實際到帳約35億美元,投資領域遍布傳產、食品輕加工、石化、汽車零部件、金屬與資訊電子產業,近期還朝綠能產業發展,包括統寶、新奇美、翰宇彩晶等重大項目投資,都是落腳南京。特別是,南京市政府為協助台灣商品進入南京名品城交易,目前增設一條綠色通道,即對於進入南京的台灣商品,可享有包括海關通關、商品檢驗檢疫、費用減免、手續簡化等一系列優惠措施。
文:賴正陽(產業評論員)
南京市長季建業於今年2月15日率團抵台,參加南京台灣名品城招商說明會及交易簽約儀式,並有十多家大陸知名企業隨行。季建業此行除了率領近數十位官員及企業來台拜年喝春酒,也邀請台灣多位重量級企業出席,為新春後的兩岸企業交流拉開了序幕。
南京市產業發展概況
南京是江蘇省省會,簡稱寧,別稱金陵,總面積6,598平方公里,市區面積4,730平方公里。在產業發展規劃上,南京希望推動的是成為長江國際航運物流中心、長三角先進製造業中心、現代服務業中心、科技中心、東部城市綠色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設等。
依據這樣的規劃方向,南京將啟動建設區域商貿中心、區域物流中心、區域旅遊會展中心、區域金融中心、區域資訊服務中心等五大區域中心,以實現服務業的跨越式發展。
南京台資企業現狀
江蘇台商投資額占全大陸1/3,自1988年第一家台資企業赴南京投資以來,其中到南京投資的有2700多個投資項目,投資額逾60億美元,實際到帳約35億美元,領域遍布傳產、食品輕加工、石化、汽車零部件、金屬與資訊電子產業,近期還朝綠能產業發展,包括統寶、新奇美、翰宇彩晶等重大項目投資都是落腳南京。近年來,隨著南京市台資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成效日漸明顯,其對南京經濟的貢獻逐年提高,台資已成為南京市開放型經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台商投資主要特點如下:
一、台商投資領域不斷拓寬,行業日趨增多
從開始時以檔次較低、規模較小的輕紡工業、簡單加工業為主,逐步發展到光電、機械、化工、食品等製造業為主,在餐飲、娛樂、房地產、投資諮詢、貿易、倉儲超市、醫療衛生、研發等三產領域和農業也有所發展,台商在南京市投資已涉及近30個行業。明基醫院的設立開創了江蘇省綜合性醫院利用外資的先河。
二、台商投資規模大、具高端技術優勢
台灣百大及上市公司和行業龍頭企業,如華新麗華、英華達、潤泰集團、統寶光電、和桐化工、瀚宇彩晶、富士康集團、仁寶電腦、台塑、旺旺食品、華寶通訊、明基電通、富鑫創投、一品光學、康師傅、統一、聯強國際、瑞儀光電、永豐餘等都在南京市投資興業,產品從簡單加工、勞動密集型向中上游原材料生產、技術密集型逐步轉移,在光學鏡片、石油化工、電子元器件、通信光纜、液晶顯示、通訊等行業投資的企業,已具有國際先進水準,帶動了南京市一批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
三、台資向優勢地域集中,聚集效應明顯
南京海峽兩岸科技工業園、南京高新技術開發區、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南京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投資硬軟環境上已形成明顯優勢,吸引力強,目前在三大開發區投資的台資企業已占到全市的三分之一,開發區內以瀚宇彩晶為代表的平板顯示、以華寶為代表的通訊等新的產業集群正逐漸形成。
四、南京台商經濟效益佳,增資擴股效應加大
南京市台資企業大多已經進入投資收益期,產出水準和盈利能力正在不斷提高。隨著企業經營的成功實踐,加之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台商增強了在南京發展的信心,投資理念更趨理性化和長期化,增資擴股踴躍。最近幾年來,台資企業的增資額每年都占到全市合同台資的20%以上,現有台資企業的增資已成為南京市進一步有效利用台資的新增長點。
台資企業對南京建設的貢獻
台資企業在南京市獲得發展的同時,也為南京市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根據南京市政府的官方資料,其認為台資企業對南京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貢獻:
一、推動南京市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
近年來,南京市明確把對台招商引資作為利用外資的重要一環掌握,吸收台資數量和規模持續增大,台資企業的績效貢獻日益突出。根據資料顯示,南京市吸收台資總量占全南京利用外資總量的1/6;台資企業的銷售和就業分別占到全市外商投資企業總量的1/10和1/8;全市對台貿易總額占全市進出口總量的8%,華寶通訊、統寶光電、瀚宇彩晶三家台資企業已連續多年躋身全市出口十強。其中統寶光電TFT-LCD產品目前生產能力居全球第二,華寶通訊年出口手機2,500萬台,將帶動南京成為全世界產能最大的手機製造中心。台資企業已成為南京市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增長極。
二、促進南京市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
由於南京市與台灣之間在人才、市場、資源、技術、產業基礎等方面有明顯的互補性,台資的進入為南京市產業、產品結構的調整升級帶來了契機。如從事TFT-LCD生產的瀚宇彩晶公司的進入,帶動了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平板顯示產業的快速集聚,加速了平板顯示產業鏈的形成,在南京市主導產業上扮演「龍頭」角色。再如從事光學鏡片生產的一品光學公司其技術已達到世界先進水準,極大地提升了產業的競爭力。此外,華新有色金屬作為南京市新材料行業的代表性企業,其年產65萬噸SCR銅條產能已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英華達公司的智慧型手機產品OKWAP手機設計屢獲國際大獎,小靈通產品市場占有率全大陸第一。旺旺食品作為南京食品企業的龍頭,在大陸知名度非常高;富士康軟體公司正在建設過程中,建成後將形成2至3萬人的研發和生產規模,在國際上成為規模和水準都名列前茅的軟體企業。
三、加快了南京市開發區的發展
台資企業進駐南京市開發園區,對開發區的建設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促進園區構成了自身的產業特色,形成了一批重要的生產基地。與此同時,由於台資企業較早地參與了國際產業分工,與海外的企業、市場、資本有著較為緊密的關係,通過以台引外,為開發區吸引利用外資開闢了新管道。如南京市江寧開發區的第一家企業是台資企業,最早進入出口加工區南區的也是台資企業,在開發區已形成了以台資為主的IT、汽車零部件和食品三大主導產業。
四、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台資企業的進入,不僅提升了南京市的知名度,樹立了南京市良好的對外開放形象,還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推動了城市化的進程,創造了近5萬人的就業機會。同時,隨著台資企業本地化程度的提高,南京當地人才逐步進入其技術研發和管理團隊,當地的企業也開始逐步融入其產業分工體系,部分台資企業等還主動加強了與南京市高校、科研機構的交流合作。這些都促進了台資企業技術和管理的外溢和轉移,加快了南京市實用型人才隊伍的成長壯大,增強了南京市企業的管理水準和競爭力。
結論:南京仍將是台資企業投資的重鎮
日前,為了推銷台灣商品,台灣外貿協會與南京市政府合辦了2010南京台灣名品交易會和南京台灣名品城,以及江蘇台灣周等活動,都獲得了很好的成績,基於此,南京市政府特別增設綠色通道,將有一系列優惠措施,協助台灣商品進入南京名品城交易。
南京市政府指出,對於台灣商品進入南京名品城交易,一共擬定20套政策,包括海關通關、商品檢驗檢疫、台商在南京開辦企業的工商登記等,提出一系列優惠措施,針對費用減免、手續簡化,以及台灣商人進入南京各種手續等都相當簡便,只要一個窗口就可以辦理,稅收方面也有優惠。
2010年9月中旬的「蘇台經貿合作洽談會」暨「2010南京金秋經貿洽談會」中,江蘇省省長羅志軍即提到,蘇台各界的合作可重點在以下幾個領域展開:一是積極推進新興產業的交流合作,二是積極推進現代服務業交流合作,三是積極推進江蘇沿海開發方面的合作,四是積極推進蘇資入島合作,從而在深化蘇台經貿合作、提高對外開放水準上邁出更大的步伐。南京市市長季建業則強調ECFA開創兩岸經貿合作交流的契機,並希望透過ECFA讓南京成為台商進入大陸內需市場的橋樑,且十二五規劃所創造出的強大動能,將使得南京成為經濟總量破兆元人民幣的省級城市,因此,在大陸內需市場成為國際競逐場域的此刻,台商在南京的投資,相信仍會形成一股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