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欄資訊交流投資快訊大陸傳真

218100.02.15

<資訊交流>

天津台資企業現狀及展望

農曆春節剛過,天津市就出台了一系列對台優惠的招商引資政策——《關于進一步支持台商投資企業加快發展的意見》,與此同時,媒體報導天津市分管金融業務的副市長崔津渡也將來台,津台之間的互動似乎越來越密切。基此,本文乃就天津地區產業發展進行概述,並就津台兩地合作方向進行評析。

文:柏翰(資深媒體工作者)


《關于進一步支持台商投資企業加快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是由天津市工商局、天津市商務委、天津市台辦聯合制定,在《意見》中提到,今後台商到天津投資無需經當地公證機關公證,可憑台胞證、入境手續等有關身份證明直接辦理審批登記;註冊資本中非貨幣出資額最高可占70%;允許台灣居民在天津申辦個體工商戶等等,由這些規定可以看出,作為大陸四個直轄市之一的天津市,仍持續鼓勵台資企業赴津投資。

天津產業發展概述

天津位於環渤海經濟圈,為大陸四個中央直轄市之一,亦是中國大陸三大的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之一,擁有大陸第四大的工業基地、第三的外貿港口,海陸空交通便捷,鐵路、公路四通八達。隨著改革開放,天津逐漸背上了過去的包袱,沒有及時實現發展的轉型,在經濟上一度落後於其他城市。2006年7月,大陸國務院批復《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年)》。該規劃調整提升了天津的城市定位,拓展了城市發展空間,促使天津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時代。賦予了天津濱海新區先行、先試的重大政策,包括國企改革、金融的改革創新、涉外體制改革、科技體制改革、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以及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等方面。

天津濱海新區是天津產業的聚集中心,其為繼深圳、上海浦東之後,大陸的第三經濟特區。濱海新區在80年代中期仍是一片鹽鹼荒地,現在卻吸引高達128家列名500強的跨國企業進駐濱海新區,包括摩托羅拉、豐田汽車、三星電子、空中巴士、豐田汽車、IBM、可口可樂、百事可樂與AT&T等國際大企業進駐。並有花旗、渣打、匯豐、瑞穗等一批外資銀行紛至沓來,租賃公司、私募基金、產業基金競相進入,濱海新區成為跨國公司的競技場。創造3千多億元人民幣的產值,900多億的GDP,對天津的GDP貢獻已達60%,以及200多億的稅收,解決了20多萬人的就業問題。濱海新區總面積達2270平方公里,並擁有153公里長的海岸線,包括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三大行政區和天津港、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東疆保稅港區、中新天津生態城等功能區,以及東麗區、津南區的部份區域。

天津台資企業的現狀

天津濱海新區經過幾年的發展,吸引國內外企業大舉投資,已經具備相當的規模。然為加速濱海新區的發展,天津市政府仍大舉對外招商,台商更是其首要招攬的對象。其重點鎖定在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現代物流、金融、現代農業等行業,適當放寬台資企業進入文化體育領域的條件,以及設立創業投資機構,並強調願意在稅收、財政、融資上給予支持。

濱海新區對於經認定的高技術企業,給予15%的所得稅優惠。同時根據天津市政府所發佈的《批轉市財政局關於加快財稅改革創新促進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意見的通知》,從2008年起的5年內,對濱海新區內新建並經有關部門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自生產經營之日起,以地方財政專項補助的方式,對中央和地方分享的企業所得稅,使企業享受「免二減三」的政策。即前兩年全額返還企業所得稅地方分享部分,同時全額補償企業所得稅繳納中央部分,後3年給予企業所得稅減半返還和補償。同時為了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還有貸款的貼息、高技術產業的補助、高級技術人才的補助等,另外採取組合方式,如融資的擔保、設備的租賃等,共同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肯定會給台商特別的關照。

目前天津已成為吸引台商投資集中的地區之一,著名的頂新集團總部就是設立在天津,而包括鴻海旗下的富士康、中芯國際等,約有2千多家台資企業也已經在天津落戶。2009年12月剛落幕的首屆津台投資合作洽談會中,燦圓光電LED項目、空港地產項目、大成集團亞洲農畜及飼料研發中心等22個專案簽約,投資總額達198.22億元人民幣。為全力爭取台資企業落戶,提供台商良好融資及人民幣流通良好環境,天津濱海新區「對台金融合作試驗區」再次引起關注。這項於2年前即規劃完成的金融試點方案,重新啟動後,將為天津奠定北方金融中心的地位。另外,根據媒體報導,天津市完成對台商投資優惠政策方案中,除提供台灣1,000多項產品零關稅優惠;也希望台灣金融業者能搶先機,在天津開設分行,並操作人民幣業務。

津台兩地產業未來合作的方向

除了上述產業之外,綠能產業是津台兩地未來可以合作的方向。事實上,天津對綠能產業非常重視,因此,特別建構天津生態城作為大陸第一個智能電網示範城市。

所謂智能電網(或稱智慧電網,Smart Grid)就是以雙向數位科技建立的輸電網路,用來傳送電力。它可以偵測電力供應者的電力供應狀況,與一般家庭使用者的電力使用狀況,來調整家電用品的耗電量,以此達到節約能源,降低損耗,增強電網可靠性的目的。簡單來說,智慧電網是整合發電、輸電、配電及用戶端的現代化電力網路,可降低用電量及提升使用端能源效率,各國均納入節能減碳主要政策中。在日前中共17屆5中全會通過的「十二五」規畫中,綠能產業是七大重點發展產業中的要項。而這其中,智能電網是大陸方面最優先提出的戰略規劃。因此,大陸智能電網的發展,將牽動兩岸產業合作的方向和契機。

事實上,大陸是傾整個國家力量在推動智能電網,力量非常強大,推展的速度也很快。大陸的智能電網是由大陸最大的電力系統業者、供電超過10億人的國家電網公司進行規劃,國家電網負責大陸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供電,從2008年開始啟動長達10年的智慧電網建構計畫,其預計將在3-5年內投入600億元人民幣建設智慧電網。它們的目標是集合美、日兩國對智慧電網系統的規劃優點,來建構大陸的智慧電網系統。在減少停電及提高電網可靠度的目標上,和日本式的系統相近,以光纖作為電力網的線路,並在線路上設有檢測斷路故障、並自動切換到其他可用線路的系統。此外,在掌握電力供需及使用狀況方面設置了一個控制平台,並規劃能以此平台在未來發展新的服務。

結論:創新研發及綠能產業是天津台資企業的契機

目前津台產業合作重點仍是以金融為主,但由於天津濱海新區仍有很大招商空間,因此,天津濱海新區仍持續大力招攬台商進駐,並為台資企業設立台商工業園區,提供相當多的優惠措施,台商進駐可成為前進大陸北方市場的跳板,並由於許多的優惠措施,再加上科技人才充沛,在環渤海地區仍具有優勢。

然而,由於欠缺產業供應鏈、市場意識薄弱及人力資源成本較高等因素,故仍不利於勞力密集度產業台資企業發展,因此,天津台資企業應順著大陸「十二五規劃」發展內需市場的大方向,建立品牌並著重研發,以內需市場作為主要的利基,以知識密集取代勞力密集,藉此開創新的營利模式。

所以說,作為「十二五規劃」核心的綠能產業,是天津台資企業可以思考的方向。舉例來說,根據大陸國家政策,智慧電網將作為未來城市能源供應和服務的「高速公路」,值得關注地是,中新生態城智慧電網將建立選擇鋰電子電池為主要儲能裝置的儲能系統,建設集中儲能站,解決了儲備電能難題,由自動化系統集中監控,可以有效地保證風力發電等新能源發電的輸出,同時提高利用能源效率,這其中充滿了許多的商機,因此,除了台資企業暨有的創新研發優勢之外,綠能產業亦是台資企業應關注的重點,也是津台兩地產業合作的另一個契機。

TOP

 

出刊單位: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 大陸經貿事務委員會

地 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電 話:(02)2703-3500轉136•傳 真:(02)2703-3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