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區在兩岸交流的定位
由於正值ECFA實施的第一年、中國大陸「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及《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甫獲大陸國務院批復,故於今年5月間舉行的第13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福州518海交會)」的舉辦規模較以往擴大,不僅大力推動兩岸經貿的實質交易,更首設ECFA早收清單專區,促使ECFA商機發酵。不過,在海交會之後,未來兩岸要如何從西岸經濟區加速合作?福州乃至福建省又可以在兩岸經貿交流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乃值得進一步思考。
文:柏翰(資深媒體工作者)
受到廣泛重視的本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是福州市政府每年以「投資合作、貿易拓展」為主題所辦理的大規模之綜合性經貿活動,每年的展覽都包含商品交易會、投資招商、文化交流與「海峽兩岸經貿論壇」。今年以「對台交流.互利雙贏」為主題,是ECFA實施後的第一屆交易會,根據海交會組委會的統計指出,這一屆的海交會可望簽約台資項目逾28項,利用外資逾3.78億美元,其中,投資重點將集中在電子信息產業、機械冶金產業及紡織業,福建省官方更相當鼓勵中國大陸向台灣採購。
ECFA商機議題成福州518海交會焦點
本次福州海交會對於ECFA議題相當重視,展區內特別突顯「ECFA早收清單產品展示區」,展區面積達1000平方公尺,展示包括農產品、石化、機械、紡織、運輸工具五大類及電子電機、運動醫療器材、小家電等幾百種ECFA早收清單中大陸對臺灣降稅的產品,數量占兩岸早收清單產品總數達3分之1。此外,更首次舉辦臺灣電機電子、食品、建材三類產業的採購洽談對接會,擴大兩岸商品貿易與產業對接,並在會議期間,由兩岸合力舉辦「ECFA實務研討會」,對ECFA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及對陸資入台等議題進行廣泛深入探討,ECFA議題已然成為此屆海交會的焦點。
福州市積極推動兩岸產業合作
對於未來兩岸的交貿合作規劃,福州市預計以台商投資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及市級工業園、投資區等台資比重較高的園區為載體,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打造電子、機械、化工、紡織等產業群,在電子資訊產業、醫療服務業、金融業、建築服務業、動漫遊戲業等五大領域,繼續推動榕台產業對接合作。
關於醫療合作方面,根據在新出臺的《福建省2011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福建省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已明確優先支持台、港、澳資本投資福建省的醫療機構與醫療服務業,並預計要積極引進台資到福建省舉辦獨資醫院,像是廈門長庚醫院已於2008年5月開業,是目前設立在福建的首家臺灣醫院和中國大陸大陸最大的台資合作醫院,總投資約17.8億元人民幣,除服務廈門外,更逐漸輻射福州、泉州、漳州、莆田、龍岩以及廣東等地,而海交會期間,臺灣中國醫藥大學與福州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建醫院,至於在金融業方面,由臺灣富邦金控、國家開發投資公司與福建省投資集團合作設立的海峽匯富產業投資基金,已在2010年7月獲批成立,這是福州設立的第一個超過千萬美元海峽兩岸合作基金專案,而福州在5月份對外發佈的《福州市構建海峽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專項規劃》,也將建設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納入了正式的規劃,目前大陸首家台資融資擔保公司-福建龍台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在福建龍岩市成立,而由福州市商業銀行更名而成的福建海峽銀行,也與台灣華南商業銀行簽下業務合作協議,未來將在閩台資企業和在台陸資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方面進行合作。福州市預計要加強與台金融產業接軌,以中小企業融資為特色,打造兩岸金融平台,發展海峽兩岸金融服務中心。
此外,福州也積極對台承接電腦領域的外包服務,促使「臺灣接單、福州服務」的模式成為常態,未來福州市也將考慮適度放寬台商在股權上的比例,鼓勵台商前來投資福州動漫遊戲業,以提升福台產業合作的技術和文化內涵。
《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出台
針對兩岸頻繁的經貿合作與交流,今年中國大陸甫出臺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將海峽西岸經濟區上升為國家級區域發展戰略,進一步確定了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具體目標、任務分工、建設佈局和先行先試政策,企圖落實《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的具體舉措,預期將把海峽西岸經濟區建成具有科學發展、改革開放、文明建設、生態環保的區域,加強兩岸經濟交流合作,使其在全中國大陸區域經濟發展佈局中扮演關鍵角色,推動海西經濟區在兩岸交流合作的示範性。
以地域上來說,「海西區」包含北起浙江溫州、南至廣東汕頭的台灣海峽西部海域和陸地,以福建省為主體,另外包括浙江省南部、廣東省東部以及江西省東南部,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福建省地處這一區域的中心,與台灣具備許多優越的合作條件,包括地緣接近、血緣相同、語言相通、地理環境相似、文化同源、和交通便利等,不僅是兩岸最早交流、探親、貿易投資的地區,中國大陸在「十一五計畫」當中,已經提到要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增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對此,中國大陸試圖以「海西區」為兩岸共同市場的「試點」,台閩先行,進一步帶動兩岸的充分合作。
目前中國大陸規劃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地域範圍包括福建省全境以及浙江、廣東、江西省部分地市,其中,福建省平潭縣被中國大陸國務院劃為第一個國家級綜合實驗區,這392平方公里的小島上,規劃未來要與台資共同規畫、共同開發、共同經營、共同管理、共同收益,目前福建省正加速基礎設施建設,預計在今年六月中宣布吸引台商投資的各項優惠措施,而平潭距台中港88浬計算,2.5個小時即可到達,目前正在申請航權,預期在8月底、9月初時開航,以搭建兩岸交流合作的平臺,服務兩岸直接「三通」。
根據統計台商對大陸投資以江蘇省及廣東省最多,至於福建省是台商第四大投資省分,雖然早期福建省因對外交通不便,經濟不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環渤海灣等地富裕,基礎建設也不及前述地區完善,產業群聚不易形成,未成為台商赴大陸投資的主要選擇,但福建省始終很積極吸引台商進駐投資,其生產成本也相對低廉,可以說是中國大陸目前優先積極發展的沿海區域。針對ECFA的施行,中國大陸雖然多次聲明此一構想,但是並未提出具體的推動方向,目前中國大陸以海西區為主要的先行示範區,尤其是平潭綜合實驗區的設置,顯示了中國大陸在推動ECFA的初步立場,平潭綜合實驗區是否能建構出兩岸ECFA的基礎,加速推動ECFA的落實,還得再進一步考量中國大陸所提出的優惠措施。
海西區先行先試的展望與反思
在海西區當中,最可能優先落實兩岸合作機制的城市為「廈門」及「福州」, 針對《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出台,未來可以從在ECFA架構下,積極發展與海西區的合作規劃。目前最適合在海西區投入的產業可以從三個面向加思考:一是以兩區互補且台商投入高的產業為主;二是將海西區視為是開放金融服務業的試點;三、因應當地基礎建設的不足,可以投資當地的基礎建設。實質的合作方式適合從經貿特區的概念進行規劃,促進兩岸原有生產聚落和生產活動的密切結合,發揮兩岸互補的優勢。
不過,海西區雖然有其發展的優勢,但兩岸制度性經濟合作一體化應是一個循序漸近的漫長過程,切莫因為想要快速獲得ECFA效益,反而導致台灣經濟的福建化,使台灣落入地緣經濟學的陷阱,兩岸的經濟合作架構可以適度運用海西區的區位優勢,但不能只被限縮在海西區,兩岸的經貿接軌應是台灣與中國大陸整體性的經貿合作,而非區對區的貿易接軌,由此才能真正有效運用海西區為兩岸合作的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