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100.09.15

<資訊交流>

美國未來經濟政策研析
壹、前言
自從今年8月2日美國國會共和與民主兩黨達成協議,調高美國國債的發行上限並且削減未來十年2兆的預算支出之後,信用評等機構在8月6日(周末)將維繫30多年以來皆在「AAA」等級的債信評等降為「AA+」展望為負向,意即其債務的結構不穩定,長期仍然有被調降的可能。
文:邱志昌(淡江大學金融證照專任教師)
就在信評機構調降評等之後,全球財經界對於美國的貨幣政策開始展開另一波寬鬆的預期,投資機構認為在財政政策緊縮的情形之下,避免經濟衰退的經濟政策是寬鬆的貨幣政策。但美國自從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之後就開始實施量化的寬鬆貨幣政策,去年為提振美國經濟再度實施二次寬鬆量化貨幣政策(QE2),在兩次的政策中都是以買債券釋放資金的方式使市場資金充沛,提振投資再使經濟成長。
一個國家如果在財政政策上採取緊縮政策,則在貨幣政策上就得運用寬鬆的政策來「緩解」其負面效應,這是必然。就如同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資金緊縮,利率上揚,對實質經濟有負面的影響時,政府就得運用公共支出的擴大公共支出的財政政策,來挽救失業率或是工資的下降及經濟衰退。因此,今年8月2日美國國會通過共和黨版本的有關於債務上限的提案,未來美國必需以10年的時間削減2兆美元的預算。在此之後,全球所有國家都在關注,美國為了挽救此項財政緊縮,是否會再度祭出寬鬆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尤其是中國人民銀行,手上握有2兆1千億美元公債,對於美國的貨幣與財政政策更是「緊追不捨」。

貳、國際熱錢流竄所造成的困擾
我們預估美國實施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是的效應為:1.美元利率下跌,美元貶值,而美元貶值相對的就是其它貨幣的升值,目前升值壓力最大的幣別是中國人民幣與日圓,這也是自8月份以來當美國舉債上限通過前後日圓與瑞士法朗突然大幅升值的原因。2.在上一次美國第二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時,美元資金由美國及歐洲各地湧至香港地區使香港外幣的銀行存款大增。這一些熱錢由香港再進入大陸之後,造成大陸沿海一帶的城市的房地產價格居高不下,而且二線房地產價格因此被炒高,大陸發改委自今年年初起不斷對房價展開調控,以標價制度,限購令等制度等,這一些壓抑的措施及手段幾乎是大陸絕無僅有的。3.最令大陸貨幣經濟當局及一般人民頭痛的是,這一些熱錢也炒高了消費者物價。大陸本身「十二五」規劃中每年13%的工資調漲,是物價上漲的原凶,但是熱錢的流入卻是火上加油,每一個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都令人提心吊膽。美國QE的熱錢已使大陸消費者苦不堪言。
大陸之所以無法避免通貨膨漲,以國際經濟理論來講,部份原因是匯率制度的問題:採取浮動匯率制度的國家可以避免輸入性的通貨膨脹。但大陸目前是採取固定匯率制度,因此無法免除輸入性的通膨。浮動匯率可以使原物料的價格獲得匯兌波動效果的調整,漲跌的幅度將對溫和;舉例,去年至今年黃金以美元計價是漲了40%但以台幣計價卻只漲25%,因為台幣升值的效應使漲幅縮小了。大陸貨幣與發改委當局對物價的管控不只如此,還曾限制泡麵的等消費品不准上揚,人民銀行為避免流動資金不要再為物價添柴火,不斷提高存款準備率,厲行緊縮貨幣政策,人民幣存款準備率上調至國際媒體所稱的人類歷史水準21%以上,而且也配合美國貨幣當局與工商業者的需求放手讓人民幣升值,多管齊下,希望能將物價升幅大下來。

?、通膨的禍害
當食物價格上揚時,消費者的購買力量就降低了,例如一套漢堡餐,若由100元上揚至200元時,原本2000元人民幣的購買數量一定下降;當然,我們也可以不吃漢堡餐,改吃便當。前者就是消費者所提的「所得效果」(income-effect),而後者是為「替代效果」(substitute-effect)。當實質所得的上揚大於漢堡的價格上漲比率時,這兩種綜合成效出來的效果便是福利之增加(welfare)的正面效果,也就是漢堡照樣可吃,甚至改吃壽司。
食物的消費如此,而交通方面的「行」,也是如此,例如原本搭計程車的上班族當油價上揚時也會產生這兩種效果,「所得效果」是持續搭計程車;「替代效果」是改搭公車,或是騎腳踏車或搭地鐵捷運;住的效果則是以租屋改買屋。由上述,食衣住行育樂的改變,我們可以獲得一個「實質所得」與「物價上漲率」兩者的比較效果。溫和通膨是工資上漲率大於物價上漲率,「所得效果」大於「替代效果」,整體的福利是增加的;但劇烈的通貨膨脹其「替代效果」大於「所得效果」,其福利是下降的。因此劇烈的通貨膨脹會使生活水準下降影響人民的健康,居住與活動力等。

肆、大陸發改委對物價的上揚已屆臨界點
如果消費者對物價有持續上揚的預期,則是劇烈上揚的開始,如果此一持續上揚的情形高燒不退,則負面的傷害就會陸續出現,首先會浮現的是「需求降低」,也就是消費減少。當此一減少的情形由部份漫延到全面性的市場需求消退時,則會出現存貨增加,廠商營收下降,利潤降低,接著對原物料的需求的數量也會減少,此即「引申性需求」(induce-demand)。最後對勞工的雇用人數減低,失業率增加。大陸各地的物價上揚情形雖然還不到瘋狂的失控境界,但其「節節上揚」的節奏已經令一般民眾快到難以忍受的地步,例如豬肉的價格漲到連溫家寶總理都要出來喊話降溫了。在食物類中,豬肉是最基本的肉類食物,在肉類中是最便宜的,其它的羊肉或是牛肉其價格比起豬肉貴,已超過替代效果的底限了;「所得效果」為負;這一種情形便是通貨膨脹的「臨界點」了。食物類價格的通貨膨漲或可以忍受,但是「住房」的問題則遠大於此,因為年齡層是連續性的(continuous),每年都有成家住房新家停成立的需要,剛開始的成家或許可以三代同堂方式群居幾年,但是長期以往之後社會將累積大量的家庭互動的問題,人民的精神生活的品質也將下降。如果上述這種情形持續十年以上,肯定會引發民怨,造成貧富不均與階級對立,資方與勞方的階級矛盾將會發生。若此,如果各階層都發生在生活方面的對立,則社會整體秩序會破壞蕩然,甚至階級鬥爭社會化,如罷工及抗爭等;這將會使得政策與執行者的權力發生動搖;情況惡化時會損及國家政權的穩固。

伍、中國人民銀行無法忍受美國QE3
因此,由上述的問題我們預估,大陸當局不會再忍受物價及房價的上揚,當然也不會容忍熱錢的炒作,對於美元的流竄更會留意。目前在熱錢的管控措施中,以巴西對外資的資本帳支出所實施的管控是最嚴厲的。巴西政府對匯入的外資採取很高的稅負及多項強悍的行政干預。在這一些干預之下,巴西的一些投機活動大為冷卻,股市由7萬多點的高檔大跌至5萬多點,大幅修正步入空頭。可以想見,中國人民銀行雖不至如此強勢作為;但若QE3再起,則人民銀行將可能會仿照巴西的政策,持續厲行目前的貨幣緊縮政策且對外資熱錢的興風作浪不假辭色。
再則,我們由政治的角度來看,美國QE3實施最大的風險是,美債的幾個主要的持有者如大陸與台灣,日本等國家可能會減持美債的持有。中國是美債最大的債主達1兆1千多億美元以上,在美債信用評等被S&P調降之後,中國人民日報新華社對美國戰費與福利支出相當不以為然,以強烈的措詞抨擊美國的財政政策。當7月底台灣央行宣告已不再增持美債為外匯儲備時,中國人民銀行在媒體上公告今年上半年已減持3億美債。現在美債的評等已被信評機構降等,若是主要債權國以行動表現,則對於未來美債的價格及籌資的成本將是雪上加霜。而中國人行也不會讓熱錢對大陸的房價與物價再來一次炒作。除此之外 ,由於美元勢將趨貶,因此亞洲各國尤其是日本,大陸及台灣對於節節升高的匯兌價格已屆歷史的高價,如日圓的升破80,台幣往28元推升,人民幣更是喊漲連連,這一些使各國政府對外銷出口產業的關心與日俱增,像台灣的電子產業在第二季的法人說明會時,台灣半導體大廠對新台幣匯率的擔心溢於言表,日本央行在7 月底時也對於日圓的被炒高強力干預,瑞士法朗更是以反向降低利息的方法來驅逐熱錢,可見美元的債信評等下降已引發國際資金的乾坤大移動使國際匯率市場混亂。人民幣自2008迄今升值幅度已高,甚至還造成今年年初大陸的月出口發生逆差,而在升值與緊縮的情形下大陸的外銷出口企業已苦不堪言,如果FEDQE3又出台,人民幣升值的幅度又向上攀升,這可能是很多中國企業及台商所無法再承受的了。

陸、結論
因此,我們認為美國雖然已經採取緊縮財政政策,並且經濟數據表現不佳,但在投鼠忌器的情形下,第三次的寬鬆量化貨幣政策(即QE3)應會靜觀其變,不致於貿然實施。

TOP

 

出刊單位: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 大陸經貿事務委員會

地 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電 話:(02)2703-3500轉136•傳 真:(02)2703-3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