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的行程已經展開
壹、前言
近年來大陸台商對新台幣與人民幣及美元的兌換與需求日益增強,今年8月我國金管單位開放台灣台資銀行對中國大陸設立辦事處與分行及多項業務。為進一步使資金往來更有效率,我國中央銀銀行在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後,今年第四季起將再透過兩岸金融協商機制,為台灣爭取成為人民幣境外結算中心。
文:邱志昌(淡江大學金融證照專任教師)
貳、香港已成為人民幣第一個離岸結算中心
在今年8月美國政府舉債上限風波結束後,中國大陸副總理李克強訪視香港時,宣佈香港是第一個人民幣的境外結算中心。香港目前是中國得特別行政區,中國大陸對香港採取一國兩制的政經體制,在CEPA(經濟特別安排)條文中,給予香港的經貿待遇大多是已跨越WTO規範的超國民待遇。就兩岸三地的發展,兩岸關係的升溫之後對香港的客貨轉運地位稍有影響,尤其是近期兩岸直行的機票的票價降價之後,除首訪客群與旅遊族群之外,兩岸的商務旅客大多選擇由台灣直行中國各主要城市。也因為這樣,中國大陸對於香港的經貿尤其是金融投資特別重視。
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時,中國大陸為穩定香港金融發展,曾經透公開市場操作增強資本市場的流動性。此次為防範國際債務危機對香港的經濟與金融市場造成進一步衝擊;一方面也為人民幣國際化邁出第一步,因此李克強送給香港「人民幣的境外結算中心」的金融大禮。
其實,同時在爭取成為人民幣的境外結算中心的國家,還有新加坡與台灣及英國。今年8月,法國財政部部長巴魯安拜訪北京,會見負責中國金融業務的最高主管-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及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等人時已提出,法國及G20相關國家將在今年11月G20高峰會前,會就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的特別提款權(SDR)中,成為IMF的主要貨幣提出建議方案。
目前在IMF的SDR中有四種主要貨幣:美元,英磅,日圓,及歐元,如果再加上人民幣將成為五種主要貨幣。由於過去幾年以來全球在次級房貸危機與此次主權債務危機之下,國際貨幣動蕩不歇。全球的貨幣準備黃金的價格進幾年來也因此大幅波動,各國貨幣主管機關為防範國際熱錢到本國流竄,造成本國貨幣升值壓力與在地國通貨膨脹,運用各種管制機制卻仍然無法抵擋商品期貨價格一漲再漲,國際油價更是居高不下。這一些「都是錢惹的禍」,因此如何使國際熱錢的投機浪潮冷卻平靜,如何讓各國的匯率波動幅度趨於動態均衡成為國際金融的首要。
?、貨幣只是一層面紗
就古典學派的總體經濟學而言,「供給本身自創需求」,「貨幣是一層面紗」,它們不認為貨幣政策可以影響實質經濟。從這十年以近我們可以發現2008年與今年的主權債務危機都是金融的不穩定而使實體經濟受到拖累,如果我們用「貨幣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這樣來形容可能有點過份,但會更清楚表達古典學派這一些經濟學家的意思,那就是貨幣政策是一種消極必需的政策,但不是積極充份的政策;產業政策才是積極充份的政策。但貨幣政策的成效快,只要政策當局往市場撒錢就可以;而產業政策則是篳路藍縷。由人才,資本與技術等長期投入,最後能不能成功都還不知道。
這就是為什麼當今世界全球主要國家在面對經濟循環趨於衰退時,都求諸於貨幣政策,而非產業政策。最主要是因為目前各國的政治體制都是政黨政治,即使是天皇制的日本與英國其首相也都有任期制。因此最有能見度的貨幣政策就成為民主政治的仙丹,但往往這一種仙丹卻非妙藥,常常有通貨膨脹或其它副作用。但,誰敢不用它?誰能擔待得起每幾年就來一次的政黨選舉挫敗的責任?美國的歐巴馬如此,英國的首相又何嘗不是如此?台灣的經濟起飛也是在民國七十年代蔣經國那個時代,那一種大家不認輸團結一致的時代中。
因此貨幣政策就像仙丹一樣,有事先給再說;但我們看到的成功的個案,卻都是「供給本身自創需求」,(Supply
create its own
demand),生產者不擔心生產出來的產品沒有消費者。
這是因為市場經濟的現實是:獨占(monopoly)的廠商有最高的驚人利潤,例如現今的平版電腦,智慧型手機與電子書,這三項產品中的前兩個就是由美國Apple公司的賈伯思所創。賈伯斯就是標準的「供給本身自創需求」的實踐者,他所帶領團隊的成功與比爾蓋茲的微軟公司是同樣是古典經濟學派的實踐者,這一類型的還包括Google,Face
book等新創產品的創辦人。這一些人在急功近利的美國西方社會中都是特例;這一些利潤很高的產品為人類生活的效率化大為提升,因此成就了各自的產業族群,也帶動了經濟的發展。
即使在金融行業中,這一種我們認為短期波動最厲害令人喘不過氣來的產業,也有巴菲特及香港的李嘉誠及台灣的王永慶,深知長期耕耘的成效。巴菲特在股市中的研究並不獨特,但持股的長期是他成功的最重要關鍵,巴菲特所重視的是公司的「價值」而不是公司股票的「價格」,所以我也要套用古典學派的語法「價格是公司價值的一層面紗」。絕大多數的短線赫赫有名的金融投資者,無法長存在市場的因素是因為只見到價格的擾動而非看到公司實際的價值,這樣對投資是無益的。
肆、中國大陸政經體制的特質
如果我們要以成功的結果來追究其原因,這幾年以來中國大陸的政經體制所產生的效率是值得借鏡的。雖然其本身目前浮現出來的經濟問題也不少,如地方融資平台舉債的金額引發外資的注意,通貨膨脹的問題浮現久久未退,房地產的價格居高不下等等;但我們發現中國大陸政經體制的大綱「諸侯經濟」與「中央集權」雙軌並用的結果是,這廿幾年來中國大陸經濟快速成長。
諸侯經濟的特色是地方官員大力拓展經濟,以中央的資源及地方融資平台舉債等大肆發展。因為每一位書記及市長都有任期,經濟發展成功的官員就由二線進到一線,由一線進到中央政治局;因此其必需都要有開疆闢土的氣魄與格局,是極盡所能的,才能在仕途上有競爭力。而中央政治局的方向掌控除了政治最上綱之外,政策的穩定度因人事的安定,因而有了一貫性與長期性;例如最早「高新工業區」的設立與近年來「節能綠色產業」「四縱八橫」高速鐵路的產業政策,「抓小放大」的宏觀經濟的調整等等,都在每五年的計劃經濟中落實。由中國大陸多年以來的經濟成長發展與「民主政治」的國家相比較,除了金磚國家中的印度巴西外,相對我們似中國的成長看到歐美民意政治在面對經濟問題時的遠因及當前的困境。就經濟政策的執行結果而言,中國大陸的十五計劃與十一五計劃的效率似乎是美日甚至歐元區的福利路線所不及。
伍、中國大陸人民幣將緩步成為國際主要貨幣
中國大陸經濟的發展也因此在國際金融風暴頻傳之際顯得相對穩定,近期中國大陸在G20中與IMF中所被要求的國際責任也在增加中。首先是中國大陸的學者官員進到IMF中擔任IMF主席的助手,再者是被要求人民幣升值,未來可能得面對市場更大的開放。而今年IMF輪值的主席法國總統薩科吉8月中也臨時決定訪問中國,第2度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談。
法國對中國大陸已說明,「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是此次高峰會最重要的議題,將就人民幣加入IMF
SDR的問題,在G20峰會架構內,成立專案工作小組,計畫在G20高峰會今年11月在法國召開前幾個月,討論人民幣加入的條件與方式。在回應IMF的建議與要求上,其實人行行長周小川去年已提出「超主權儲備貨幣」的主張。周小川認為,應推動特別提款權(SDR)作為儲備貨幣。此次法總統薩科吉與其財長巴魯安對人民幣進入SDR的決定也是對周小川去年提案的正面回應。
IMF2010年11月時,只做SDR貨幣籃內的貨幣權重調整,並未增加任何新的貨幣。依據規定,SDR的審查機制為每5年一次,下一次審查應是2015年。但由於國際金融不穩定,中國大陸經濟所承擔的國際責任似乎得提前到來。
陸、結論
對台灣而言,誠如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所提示的資料,2010年末,兩岸貿易金額已達到1,453.7億美元,其中台灣對中國大陸進口金額已近300億美元,對中國大陸出超金額已超過800億美元。台商如果直接使用人民幣結算可省下兩道手續費,即台幣換成美元,再由美元換成人民幣的手續費。如果出口可以直接人民幣計價,就可以避免匯率兩次兌換過程的損失。台資銀行目前正積極布局大陸,台灣應透過ECFA平台與大陸談,協商人民幣的結算制度化問題。
多家台資銀行在中國大陸已經升格成為分行,銀行資本額與存款資金進去後,目前都以美元持有,以免增加人民幣的貨幣供給,增加通膨壓力;但是台資銀行在大陸若開始啟動多方位的業務,對人民幣的需求會更迫切。因此,人民幣國際化對台商的全球資金調度將有正面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