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淘汰落後產能的影響
壹、 前言
邁入「十二五」規劃期間,中國大陸將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提高經濟增長質量。中國大陸工信部在七月份已公告了「2011年工業行業淘汰落後產能企業名單」,共涉及2255家企業,涵蓋煉鐵、煉鋼、焦炭、電解鋁等18個行業。其中,包括了96家煉鐵企業共計3122萬噸的落後產能,以及58家煉鋼企業共計2794萬噸的落後產能,而水泥、造紙、玻璃等行業也受到了影響,至於與食品相關的項目則包括酒精、味精、檸檬酸等企業,這些被納入名單的被淘汰企業多存在著規模小、能耗高、污染重等問題,在轉型升級、節能減排的工業發展目標下,淘汰落後產能的具體措施已成為大陸工業發展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將探討中國大陸淘汰落後產能措施對於其投資環境的影響。
文:柏翰(資深媒體工作者)
關於落後產能的淘汰,大陸國務院在 2010 年 2 月 6 日
已公布《關於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後產能工作的通知》,該通知明令要在三年內限時完成淘汰落後產能目標,包括電力、煤炭、焦炭、鋼鐵、電石、鐵合金、有色金屬、建材、輕工、紡織等
10 個行業,尤其是電力、煤炭、焦炭、鐵合金和電石 5 行業,更要在
2010
年就須進行大幅淘汰。而大陸國家能源局日前也在公告中指出,今年前五個月,全中國大陸用電量累計達18545億千瓦,比去年同期成長了12%,其中,電力、鋼鐵、建材、有色、化工和石化等高耗能行業用電量更高達8873億千瓦,比去年同期成長10.5%,占整體用電量近半,當高耗能行業持續拉動中國大陸的用電增長率,「電荒」的現實問題已迫使中國大陸官方提出各項節能與淘汰落後產能的因應策略。
貳、淘汰落後產能為「十二五」重要政策
中國大陸的「電荒」,起因於經濟結構不合理、過度依賴資源消耗,過去能源消費成長過快的結果,促使中國大陸現在開始不得不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產業升級,以合理控制能源消費,解決能源供需矛盾的問題。
過去三十年來,中國大陸的經濟的高速增長,與工業生產的大規模擴張、資源的高度投入息息相關,但目前工業擴張目前已接近極限,2008年時,中國大陸的工業增加值已占國內生產比重的42.9%,相對來說,即使是其他高度工業化的歐美國家,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都未達到40%,中國大陸的工業發展可謂已達發展高峰,未來不僅難以再出現大幅度提升的狀況,工業發展所帶來的能源消耗、環境汙染問題,反倒已成為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隱憂。
能源的大量消耗始終是中國大陸工業發展所無法逃避面對的課題,中國大陸在2004年所制定的「能源中長期規劃綱要」當中就已經訂立2020年能源消費總量需控制在30億噸標煤,然而,這個數據在2010年就提前超額,達到了32.5億噸標煤。這也就是說,在2000至2010年間,中國大陸的每年新增能源消耗量大約為1億噸標媒,未來若是持續維持這樣的增長比例,到2020年時,中國大陸的能源消耗總量將超過50億標媒,過度消耗能源的桔果將造成煤炭的供應緊張,若不提早應變,開發新能源或是轉變工業生產模式,未來對工業的發展勢必產生極大的影響。
準此,在「十二五」的規畫當中,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嚴格控制落後產能無限擴張,實施資源減量化利用,提高產業集中度,淘汰、重組落後產能已成重要政策目標。尤其許多大型工業所需要的能源高,但是產業的利潤相對不大,以鋼鐵工業為例,去年粗鋼產量6億噸以上,但銷售收入利潤已從2004年的8.1%下降到去年的2.57%,利潤水平比目前3.5%的銀行基準存款利率還低,企業雖大但不強。對此,中國大陸公信部擬定了工業轉型的七大任務,以防範產能過剩無限擴張。
?、淘汰落後產能已具初步成效
中國大陸對在《淘汰落後產能中央財政獎勵資金管理辦法》當中,已明確指出中央財政將安排專項資金,對經濟欠發達地區淘汰落後產能工作給予獎勵。這項管理辦法適用的行業包括電力、煉鐵、煉鋼、焦炭、電石、鐵合金、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造紙、酒精、味精、檸檬酸、銅冶煉、鉛冶煉、鋅冶煉、制革、印染、化纖以及涉及重金屬污染的行業。對此,中國大陸各地區將結合中央地區的獎勵,各自安排資金支持淘汰落後產能,協助被淘汰的落後產能企業,進行職工安置、企業轉產、化解債務等相關支出。
目前各區域在已達成淘汰落後產能方面已初具成效。像是重慶市在淘汰落後產能、推進節能技改等措施下,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水平已開始有下降的趨勢。根據重慶市統計局最近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市4703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在今年上半年以來,整體能耗已同比下降3.7%,降幅比一季度加快1個百分點,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能源轉換效率也達為68.2%,同比提升了4.5個百分點,節能達118.72萬噸標準煤。但是主要耗能行業包括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等三個領域的產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仍呈上升趨勢,尤其下半年尚有一批高耗能項目的投資開工,預期將創造新一波能耗增長,整體來說,其節能狀況還需要進一步再強化。
至於北京自今年上半年以來,全市工業用電已同比下降10%左右,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降幅近20%,尤其2007年北京焦化廠的停產即減輕了近40萬噸標煤的能耗負擔,而首鋼涉鋼業務的停產,也同比減少了130多萬噸標煤,相當於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月份一個月的能源消費量。目前北京市工業耗能占全市總耗能的三分之一,如何透過節能技術的提升來促進能耗的減少,並大力推進工業企業技術節能,包括發展太陽能風能利用、熱電聯產、水泥生產線余熱發電、煤矸石利用、煤層氣發電、垃圾焚燒發電等新能源項目,將是北京市在十二五期間大力推展並設置專項資金獎勵的重要發展方向。
然而,不同區域在減少耗能方面的狀況仍大不相同,以內蒙古來說,在建設環境產權制度、嚴把高耗能行業準入關、強化節能減排的監管力度等方面仍待落實,今年以來,內蒙古GDP能耗同比上升0.96%,不降反升,距離今年全區同比下降2.5%的目標任務還有相當差距,已被納入一級預警省份,而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同比增長14.3%,其中,七大行業能源消費總量佔全區能耗總量的93.8%,對此,要如何合理控制七大高耗能行業能耗的增長,將成為內蒙古節能降耗工作的重點。
相對來說,江蘇省的相關節能控管就較完善,目前已出臺關於加強節能工作的規定,要求13個省轄市每月公布能耗指標,每季度公布各市單位GDP能耗與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指標,以便對能耗保持監測,並對目標進度停滯的地區保持預警,依此指標,江蘇省節能辦將針對被列入一級預警的地區,暫停審批、核准和備案高耗能新建及擴建項目,至於被列入一級和二級預警地區已建成的高耗能項目則將暫緩接電。試圖透過對年耗能5000噸標煤以上重點用能單位加強節能監管,加快冶金、化工、建材、紡織、電力等重點行業企業節能技術改造,預計於今年11月底完成相關落後產能的淘汰。
肆、調整經濟結構,提升產業競爭力
總體來說,在十二五期間,中國大陸試圖透過調整工業產業結構、淘汰落後產能、提升改造製造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建立現代化的產業體系。相關工業轉型升級的7大任務包括加快自主創新建設、發展戰略型新興產業、促進工業低碳發展、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加快培育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調整優化產業佈局、促進區域產業協調發展、加快培育生產性服務業、提升對工業轉型升級的服務支撐力等。對此,綠色經濟將會是未來的重要產業趨勢,包括發展以低碳為主的工業建築和交通體系,以及對低碳和零碳技術的研發與產業投入等,如何在維持環境永續的前提下發展經濟,已成為中國大陸的重要產業政策方向。中國大陸正站在經濟轉型的機遇點上,透過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防止落後產能無限擴張,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已成為不可逃避的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