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欄資訊交流投資快訊大陸傳真

228100.12.15

<資訊交流>

大陸沿海中小企業危機解析

因為歐債危機與美國經濟疲軟緊接金融海嘯之後而來,導致全球市場大幅萎縮,進而嚴重影響大陸南方沿海的高出口依存經濟,並釀成珠三角、長三角中小企業危機,且該日益嚴峻的中小企業危機,也加速向其他地區擴散蔓延,因而構成對大陸未來一年經濟的重大威脅,諸如會不會肇致大陸經濟硬著陸,以及會不會肇致台商投資經營的更大難局等。

文:林建山(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壹、珠三角長三角中小企 普遍停工半停工

2011年大陸中小企業倒閉危機,最早發端於大陸南方沿海省份經濟地區,風暴中心就在以出口企業集聚的珠江三角洲製造業為熱點,因金融海嘯之後緊接而來的歐債危機與美國經濟疲軟,導致全球市場大幅萎縮,嚴重影響到大陸南方沿海的高出口依存經濟。

其實,大陸工信部早在今年5月針對廣東、浙江、江蘇等16個省進行系統調研的資料就已顯示,2011年首季,規模以上中小企業虧損家數比重已達15.8%,虧損額度之急速擴大幅度更高達22.3%;而規模以下的小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的製造業狀況,普遍虧損程度遠比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期間,更加嚴重也更為艱難。

以致到了2011年10月,大陸當局雖然未曾正式發佈「企業大規模倒閉」的相關訊息,但已在官方媒體出現「僅珠江三角洲地區就有1,000家以上企業倒閉」的報導:單是廣東省佛山市,已有超過200家企業倒閉;以玩具產業重鎮著稱的東莞市石排鎮,就有六成以上小規模工廠全面停工。

不僅廣東如此,中小企業數量龐大的長三角地區,也開始出現大量企業停工、半停工局面。以溫州市為例,眼鏡、打火機、製筆、鎖具等35家出口導向型中小企業銷售值減縮7%,但利潤年率卻劇降30%;同時訂單金額也出現嚴重減少趨勢,單筆訂單平均金額下降16.7%,虧損企業已占四分之一以上,艱難情勢均遠甚於2008年。

據統計,2008年,全大陸的中小企業總家數,高達4,200萬戶(包括個體工商戶在內),占大陸企業總家數的99%以上。受全球金融海嘯的影響,2008年上半年全大陸共有6.7萬家規模以上的中小企業倒閉;而估計這一波,大陸南方沿海省份經濟地區的中小企業倒閉潮,規模以上企業的倒閉數字,很有可能會突破1%,亦即倒閉家數將會高達40萬家。

貳、危機形勢絕對不亞於美國次貸風暴

大陸南方沿海省份經濟地區的中小企業大危機,考其原因,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數端:第一是,歐美經濟低迷,導致南方企業整體出口市場的大減縮;第二是,人民幣持續升值,肇致低附加價值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下降;第三是,物價膨脹和人工費率連番劇漲,導致生產要素成本的飆升;第四是,銀行限制放貸,導致企業營運的普遍資金短缺。當前大陸珠江三角洲及長江三角洲地區,所面臨的新危機壓力,在數量規模及氣氛形勢上,絕對都不亞於2008年的美國次貸風暴。

參、利潤劇降 企業大虧損的挑戰正迎面撲來

歐盟、北美市場的需求,自從今年5月份以來就開始明顯減少,大陸企業融資的難度也同時增加,再加上人民幣升值,現有中小企業利潤受到極大壓制。國外訂單減少,固然是一個主要原因,而招工困難,對大陸南方沿海省份經濟地區的中小企業而言,又是另外一個很大的制約。

廣東省統計局公佈廣東3.73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約923億元,年率劇減26.1個百分點,企業獲利率大幅度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價格上漲、企業工人工資調高、銀行貸款利率提高、部分大型企業設立公積金等,急遽推高了企業生產經營成本;而包括臺商在內的外商投資企業,稅收政策之調整,大大增加了企業的支出負擔,吃掉了利潤。特別是,汽車、家電、電子三大主力產業的利潤劇降,衝擊最大。

肆、越小的工廠 倒閉的越多

生產成本上漲以外,政府收緊銀根,限制通貨膨脹,也讓當地企業受到重創。大陸南方沿海產業普遍面對的困境,主要來自勞工與材料成本的增加。一般的普工,以前低薪是1,200到1,300元,現在提到了1,500至1,600元,上漲幅度達25%,已在全大陸平均水準以上,而大陸勞動法,還要在這一時刻插上一腳,揚言要再提高最低工資。材料及相關配件的價格也在漲,幾乎所有接受境外訂單的加工企業,都普遍受到製造成本上漲的衝擊;產品生產成本提高,但國外訂單給的價錢,卻不會因為要素成本增加而給予提價空間,反而給的是限價比,以致企業的利潤空間,被擠壓得更小,經營也就越發困難了。當地台商抱怨,過去大半年中小企業根本很難從當地銀行獲得貸款,即使用土地和廠房做抵押也不行。大陸南方沿海省份經濟地區的當地臺商,今天所面對的商業環境,比起2008年時期,還要更加嚴厲。因此,有分析預計,2011年年底前,可能至少還會有10%以上的台商企業倒閉。

2010年到2011年一年間,大陸南方沿海省份經濟地區的一些2線城市,很多製造業工廠都因為原材料和人工成本這2個因素,做不下去而宣告倒閉,尤其是,越小的工廠越多的倒閉。

大陸沿海中小企業正面臨轉型升級的挑戰,不但要面對融資困難、人民幣持續升值、用工荒、原材料及人工等要素成本遽升上漲,又加上今年第2季以來新生的電荒危機,重演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時期的倒閉潮,應該勢所難免;沿海中小企業面臨前所未見的嚴厲困境,正逼使企業廠商嚴肅思考:究竟應該就地進行產業調整,或者向內地經濟區域加速轉移。

從工資的成長看,沿海和內地相比,優勢並不太明顯,這是出現民工荒的根源。現在這些企業也面臨轉型升級的要求:工人技能要求,需要重新訓練;產業結構調整與重新佈局,也有其絕對之必要;當沿海地區不再有太大發展可能時,則向內地經濟區轉移,已成為現時的必要之計。

伍、融資困難 雪上加霜

就在高稅負令企業不堪重負的同時,已是中小企業頑疾的融資困難,更讓其生存狀況雪上加霜。自2010年年初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以來,大陸中央銀行已連續超過10次上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和控制全年信貸額度,使商業銀行貸款額度緊張,凍結了銀行大量的資金,使所有銀行放貸能力備受制約;在信貸資源稀缺的背景下,中小企業再度陷入了融資困局,眾多中小企業和個人紛紛尋求民間借貸資金,從而導致民間借貸利率普遍上浮,近期甚至出現100%的高額年息。中小企業資金鏈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

大陸緊縮的貨幣政策使中小企業轉向民間借錢。浙江多數地區的民間借貸利率年息已高達25%到30%之間,高利率使不少沿海中小企業,停工停產,甚至倒閉。

陸、危機已經蔓延到東北地區

廣東珠三角是大陸製造業的重鎮,企業經營近期所面臨巨大的困難,不少中小型企業相繼倒閉,就連一些挺過金融危機的知名企業,在這一波風潮中,也無法倖免。這輪企業倒閉潮在廣東和浙江兩省尤為明顯。

然而,這樣的經濟危機已經不僅限於南方。事實上,大陸南方沿海中小企業危機,已經漫延到了東北地區。吉林省已經有數10萬家企業,也瀕臨倒閉。

由於政府為抑制通貨膨脹而限制銀行放貸,多數東北地區的中小企業也同樣陷入資金周轉困境:以吉林省為例,省內中小企業所需信貸資金為1,000億元,但卻祇能從銀行貸到440億,有高達56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缺口。得不到銀行貸款的中小企業,不得不轉而求助於民間高利貸;這對於大部分利潤不到10%的企業來說,高利貸不啻是一把兩刃刀,隨時會陷中小企業於經營存續之險境。

大陸南方沿海地區經濟,日益嚴峻的中小企業危機,正加速向其他地區擴散蔓延,當然也構成對大陸經濟在未來一年的可能發展態勢的重大威脅:究竟會不會肇致大陸經濟硬著陸?究竟會不會肇致台商投資經營的更大難局?應該是今天台灣主政當局與企業界領袖共所關注的大問題。

TOP

 

出刊單位: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 大陸經貿事務委員會

地 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電 話:(02)2703-3500轉136•傳 真:(02)2703-3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