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欄特稿資訊交流台灣傳真大陸快訊

229101.01.15

<資訊交流>

緬甸 未來亞洲的新興市場

2011年11月30日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克林頓造訪緬甸,並先後與緬甸總統吳登盛及反對派領袖翁山蘇姬的歷史性破冰之旅,除是自1962年奈溫將軍的軍事政變之後,美國國務卿首次的正式訪問,也是歐巴馬政府重返亞洲大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西方媒體形容美國這次外交豪賭,旨在削弱中國大陸在亞洲區域的政治經濟影響力;同時也為美國及所有西方國家公司重返緬甸投資鋪路。最近在大陸沿海吃盡融資困難、環保挑剔與稅負迭增之苦的台商中小企業,不妨轉進這個亞洲新興市場。

文:林建山(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壹、希拉蕊破冰打開新商機

緬甸政府與西方領導人之間的緊張關係漸趨緩和,全世界當然都已經看到了西方國家即將結束對緬甸的制裁,各國企業對於緬甸這個長期與世隔絕但潛在利潤豐厚的「新水草」市場的興趣,也正在快速擴大上升之中。

不管政治手段如何玩,總是有人看到商機。希拉蕊這場歷史性破冰之旅的政治秀,無疑會大大裨助於美國和歐洲企業之得以更容易進入緬甸市場。此其時,西方企業無不積極想方設法重回緬甸;然則,美國官員至今仍然堅持,在緬甸完成更多政治經濟改革及提高與朝鮮(北韓)之間的透明度之前,還不打算解除制裁。

具有高度諷刺意味的是,西方社會對緬甸的制裁,正是14年前比爾·克林頓總統(Bill Clinton)之所為;當時受到聯合抵制威脅的美國企業,包括百事可樂(PepsiCo Inc.)、李維(Levi-Strauss & Co.)、蘋果(Apple Inc.)等,都被迫撤離緬甸。現在時過境遷,緬甸市場對美國企業來說,儼然已是工商企業海外發展的一片新大陸。

目前緬甸擁有一個規模小得不能再小的證券市場,僅有數家上市公司,而整個社會則在殷切渴望經濟發展;如果現在任何企業機構能夠找到在緬甸的有效投資管道,則接下來的二三十年中,公司的財富必定可以急劇擴張。世界商品大王羅傑斯 (Jim Rogers) 就誇口豪言﹕「祇要能夠找到投資緬甸的辦法,則未來20、30年甚或是40年間,必然會變得非常非常富有。」

貳、亞洲超大規模的新境界市場

現在,美國瞄準了這個自然資源豐富、占據印度洋戰略性地理位置的國家,每一個對之前制裁緬甸政策大為抱怨的西方企業,現在無不虎視眈眈盯著緬甸看。目前緬甸的外人投資,超過86%集中於電力、採礦、石油和天然氣行業,且逾七成是中港泰等華人經濟所有,港口、發電廠和石油管線的投資就超過250億美元。

緬甸國土面積676,580平方公里(居世界第39位),是臺灣的18.6倍,總人口6,200萬人,居世界第27位,是臺灣的2.6倍。國民所得780美元,是一個農業人口超過60%的農業國家,國家勞動力供給不虞匱乏,生產要素條件更遠優於中國與越南;而主要工業僅有碾米、木材、石油開採、小型機械製造、礦產等部門。儘管緬甸電力、道路、機場和港口等基礎建設落後,金融體系也不健全,但是豐富的天然資源,卻令全球投資者都垂涎不已,被國際投資者視為亞洲最後一塊值得前進開發的超大規模新境界市場(Frontier Market)之一。

緬甸於2005年11月6日從仰光遷都彬文那,古名平蠻(Pyinmana),2006年軍人節正式成為緬甸聯邦共和國新首都,更名內比都( Nay Pyi Daw意為皇家首都),是前首都仰光與北方大城曼德勒之間的一個山區小貿易城鎮。

參、軟體條件比其他亞洲國家環境更好

從長遠看,21世紀初的緬甸經濟總體水準,並沒有在二次大戰之後有大幅的提高,反而比二次大戰前還低,據比較權威的一種估算,1936年緬甸國內生產總值(GDP)已達121.97億美元(當時人口1,570.8萬),人均年收入776美元。1950年代,物產豐盛的緬甸曾是東南亞最富有的國家,但自1962年軍政府掌權,對內施行高壓集權統治,經濟乃一蹶不振。1990年代末,為抗議軍政府戕害人權,歐美對緬甸祭出嚴厲經濟制裁,致使淪為亞洲最貧窮國家之一,2004年人均GDP僅356美元,遠不及二戰前的776美元,顯見經濟發展幾乎陷入停頓。

但是比較重要的是,緬甸曾長期受英國殖民統治,擁有比其他亞洲國家更為良好的軟體經濟條件,包括知識分子也多半通曉英文,社會各階層普遍能講英語,司法體系沿用英美不成文法制,絕大多數法例也都是基於英國的普通法。加上當地工資低廉,對於有意前往當地投資設廠的國外企業而言,格外具有吸引力。

肆、台商中小企業尤其不能落在美日韓商之後

儘管美國尚未取消對緬甸的經濟制裁,但看好緬甸改革開放所帶來的龐大商機,歐美企業無不準備搶食大餅。其中,英國荷蘭合資的消費產品大廠聯合利華(Unilever),以及美國機械巨擘開拓重工(Caterpillar)更早已搶進卡位。

由於美國的領頭帶動,緬甸不但會是今天美國製造業廠商的一個全新的前進基地,也馬上就會是日商、韓商,乃至臺商的新前進基地;緬甸新興耀眼的世界工廠地位,因為印度洋的連通,直接與印度產業經濟、新消費大市場可以完全無縫接軌,而益形堅實而鞏固。

最近在大陸沿海吃盡融資困難、環保挑剔與稅負迭增之苦的台商中小企業,早已經紛紛翹首關注緬甸的最新變革與進步,甚至有些先進企業家更已經採取了具體行動,前往勘察落腳據點,凡此作為,並非祇是一時興味的感性,而是有更長遠務實的新戰略思維在焉。

TOP

 

出刊單位: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 大陸經貿事務委員會

地 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電 話:(02)2703-3500轉136•傳 真:(02)2703-3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