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給台商的市場叮嚀
鑑於2012年全球的景氣令人堪慮,如果再加上一些競爭與對立,對台商企業的負面效應可能會擴大。為此,本文特就台商在全球佈局的市場概況進行分析,並提出如下建議:一、專心本業的拓展與開創;二、顧好公司的股東權益報酬率;三、注意中美的貿易競合;四、注意關鍵技術的專利取得或專利授權的合法性;五、對客戶委託代工的map-技術圖要保密與管制;六、須對專利與關鍵技術進行保護;七、充份瞭解出貨地區的生產行銷相關法令;八、對國際市場的競爭手法應深入研究掌握,以求在國際市場中轉被動為主動。
文:邱志昌(亞太區域發展暨治理學會 理事長)
在歐洲債務危機與美國二次衰退及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可能軟著陸的氛圍中,企業的經營目前已是處於戰戰兢兢的狀態,多數企業主無不希望能專心於本業的拓展與開創,不要再受到其它因素不必要的干擾。
以財務投資的觀點,公司經營必需對債務人及普通股的股東負責,他們平日定期會查閱的重要資訊就是定期公告的財務報告資訊。財務報告共有「四報五類」︰
一、資產負債表-這是存量的報告,重視的是公司總資產餘額及股東權益與付息債務。
二、損益表:這是流量報告,重視公司的損益,表最後的結果就是的普通股稅後每股盈餘,是股東最需要的資訊。
三、現金流量表︰這是不同於應計基礎而是以實際收支為基礎的報告,分成三種現金流量,來自營業的,來自投資的,來自融資的;其中以來自營業的最重要。
四、股東權益變動表:以股東權益為主要變動分析。
五、這一項最易被債權人或投資人忽視,但它有時會關係到公司能否持續經營,就是報表的附註項。凡是會計方法的改變或是訴訟可能發生的損益等等,類似於「或有負債」的項目都放在報表的附註中。
壹、今年請看顧好公司的股東權益報酬率
近年來,台灣科技產品不斷創新,在國際市場上攻城掠地的過程中,難免直接或間接地與國際大廠展開捉對廝殺,這一些碰撞在過去已衍生出不少的國際商業法律事件及訴訟官司出來;這一些有關於技術或是行銷的官司,依照一般公認的會計原則,有的會在資產負債表或損益表上形成附註項中的「或有負債」或是「或有損失」,而造成公司股東權益的傷害。
根據統計,去年一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接到美國廠商控訴侵權案件的糾紛越來越多,去年12月蘋果公司就被一家公司以侵權控告過,而台灣的智慧型手機大廠宏達電也向委員會控訴蘋果公司侵害其專利權。在這些指控案之前,美國蘋果公司在去年3月就已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控告宏達電公司智慧型手機的某一些技術侵犯它的10項專利;雖然後來蘋果主動撤銷了其中的6項專利侵權控訴,但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在去年7月中做初次判決時仍然認為,宏達電確已侵犯了蘋果公司的兩項專利權。蘋果公司這一指控當然就是市場競爭,意圖透過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判決,禁止全部或部份宏達電所生產的手機輸入美國市場。
根據台灣股市的公開訊息,宏達電所生產的智慧型手機,產品毛利率26.4%,每一期的營業淨利率14.75%,去年前3季每股盈餘高達60元/股,股價在去年4月29日達最高價1300元/股,是台灣股票市場中的「本代股王」。可能是3月的官司訴訟及後來的歐美債務危機等多種因素影響,使得宏達電的月營收在去年11月明顯下滑,股價也由1300元/股腰斬至500元/股以下,當然也使股東權益報酬率下降。
類似宏達電,這一種動用國際官司廝殺的情境,而後來因為國際訴訟而對公司經營與股東權益造成負面影響的案例,還有眾所周知的TFTLCD面板產業。台灣的兩家面板大廠-奇美與友達公司,自前年開始即因為與其它國際大廠的「聯合定價」行為,違反了美國商業行為中的反托辣斯法,在去年年底遭到包括紐約州在內的美國多個州檢調單位的調查之後被起訴。美國法律認為奇美、華映、瀚宇彩晶、日立、愛普生(Epson)、三星與夏普7家台灣、日本、南韓面板商聯合壟斷了電腦與電視LCD面板價格。
根據台灣媒體及股市的公開資訊,去年年底被控的這7家面板公司,都與美國司法單位達成和解協議,分別對違反美國反托辣斯法認罪,並且支付共5億3800萬美元的和解金,其中還有5家公司另外支付1400萬美元的民事賠償。在這一段調查期間中,台灣友達公司的高階主管還被依法留置在美國境內半年以上,而該公司的股價也由2010年10月的30元/股,掉到去年年底的14元/股;奇美的股價走勢也一樣,由2010年10月的42元/股,掉到去年年底的13元/股,重創股東權益報酬。
貳、台商企業今年要特別注意中美的貿易競合
在去年11月夏威夷的APEC(亞洲經合會)中,中國大陸與美國都是主要的國家,但在會後的元首宣言中,卻有著很不同方向的宣告;對中國大陸而言,2012年年底有政治局新人接棒的世代交替,因此很顯然的是穩定壓倒一切,以持續發展為主軸;尤其在加入東協之後,中國大陸南方各區的邊境貿易方興未艾,近期歐美債務危機,中國人民幣已在OECD國家的需求下成為IMF(國際貨幣基金會)的SDR(特別提款權),與美元、歐元、日圓、英磅同為全球主要5種貨幣;香港與倫敦將成為首批的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換言之,中國大陸在東協的經濟領袖地位越來越明顯。
但是,在美國方面,由人民幣值的要求升值開始。近一年以來,美國對於中國大陸的市場開放與國際經濟扶助,似乎並不十分滿意。在胡錦濤發表APEC感言的同時,美國總統歐巴馬於APEC會後提出的卻是另一個「泛太平洋的經濟協議(TPP)」的構想。長期觀察中國大陸與美國的經貿關係,這樣的發展似乎已醞釀中美經貿的磨擦可能會升高。就在去年12月開完APEC會後,中國大陸與美國的高科技業者為反制美國業者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廠發起的反傾銷和反補貼「雙反」調查,要求中國商務部開始對美國政府的再生能源扶持政策及廠商補貼的措施啟動貿易壁壘調查。調查範圍涉及加州等美國5個州;產品更涵蓋風能、太陽能及水能等各類可再生的能源利用產品、設備及零組件。根據專業的產業研究報告,中國大陸在2009年時太陽能的產業發展已經超過美國及歐洲國家,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最大投資國家。
以產出量而言,中國大陸在2008年所新建的風力發電廠,所產出來的發電量已經等同於20個以上大型的火力發電廠。中國大陸已是目前全球對各式各樣新種能源的最大投資國家。中國大陸商務部之所以會展開這項調查,是因為在這之前,美國的一家太陽能公司在去年中已早一步聯合其他的6家同業,向美國商務部及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訴願,要求美國政府對中國大陸輸往美國境內的多晶矽太陽能電池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之雙反調查,並且要求對中國大陸太陽能產品輸入美國時徵收特別關稅。中國大陸廠商如常州天合、無錫尚德等太陽能公司估算,美國ITC如果將中國大陸輸美的產品關稅提高40%以上,中國大陸業者將會成本大增至難以承受。
參、台商企業無漁翁得利有池魚之殃
近年來,台灣的高科技業除南韓的競爭壓力之外,也逐步感受到中國大陸廠商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如果美中兩雄處在競爭態勢中,看似漁翁得利,但其實不然。今年來受歐洲債務危機惡化拖累,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需求成長驟降;因為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占有全球半數太陽能市場的歐洲國家德國與義大利因為政府必需降低福利減少支出,已經下調對家庭及工業用戶的太陽能裝置費用的補貼金額,使全球太陽能電力的產能過剩。在去年底情形更形嚴重,也因為如此在市場供需不均衡下,導致太陽能電池板的售價去年一年跌掉40%以上。如上述,美國業者與政府的雙反調查或是中國大陸商務部的反制等等,似乎是表示中美的經貿競合已開始由太陽能產業中點燃了一些火花,這一種對立對台商而言並沒有漁翁得利,反有池魚之殃。以太陽能產業而言,台灣業者中持有現金多,未來可以投資更多的公司昱晶(股市上市代號:3514),在去年4月時股價還維持在91元/股的高檔,但在去年年底時因為盈餘預估大降,已跌到35元/股,同樣也重創股東權益報酬。這一種變化必然起因於國際市場的供過於求,即上述情形。
肆、結論
我們認為2012年全球的景氣已經堪慮了,如果再加上這一些競爭與對立,節外生枝,對企業的負面效應可能會擴大。因此建議︰
一、企業在進行產品生產時,一開始就必需注意到關鍵技術的專利取得或專利的授權的合法性問題。
二、在進行產品生產時,客戶所委託的ODM代工的map-技術圖如IC設計圖,也一定得做保密與管制處理。台灣新竹科學園區的半導體大廠之所以受到全球客戶的重要負託,創造台灣經濟奇蹟,就是擁有多項生產所需的專利與對客戶ODM的技術保密做到滴水不漏,這不是一兩天能建立的。
三、在中國大陸的台商更要對專利與關鍵技術的保護同樣用心,才能取得全球主要客戶的長期大量訂單,也才可以在不景氣時異軍突起,以免觸及國際官司,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四、廠商必需對外銷產品的出貨地區的生產行銷的相關法令充份瞭解,例如美國的反傾銷法案與反托拉斯法及侵權行為等,這一些法案必需調出案例請相關的技術與法務人員充份瞭解,必要時對員工進行教育訓練。
五、台灣的科技產品這20多年以來,經業者與政府的通力合作已擠進高科技產品的主要生產國,但對於國際市場的競爭手法應再深入研究掌握,以求在國際市場中轉被動為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