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欄特稿資訊交流台灣傳真大陸快訊

230101.02.15

<資訊交流>

大陸環保十二五規劃評析

鑑於大陸《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主要的重點在於水環境品質、空氣污染物、土壤環境保護、生態保護和監管等四方面的維護,並對污染物的減排特別重視,且提出人民幣約3.4兆的環境保護工程,故本文特就大陸環保「十二五」規劃內容進行評析,以利台商了解大陸最新環保政策走向。又從大陸環保「十二五」規劃既可看出大陸當局對環境保護的決定,也可了解隨著現代化腳步,大陸民眾越來越重視環境問題,故我台資企業以後很難再以早期的思維只強調投資興業,而必須在發展企業的同時也須兼顧環境的保護。

文:賴正陽(產業評論員)

綜觀《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提出要切實解決4大突出環境問題,具體包括:改善水環境質量、實施多種空氣污染物綜合控制、加強土壤環境保護、強化生態保護和監管。其中,明確了「十二五」環境保護主要指標,即 2015 年比 2010 年的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下降8%,氨氮排放總量下降 10%,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 8%,氮氧化物排放總量降低 10%,地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以上的比例增加 8%等。

壹、中國大陸環境問題仍存在矛盾

《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第一部分,是針對中國大陸環境情勢做了分析。《規劃》中一開始就提到,「十一五」環境保護目標和重點任務全面完成,包括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比2005年分別下降12.45%、14.29%、城市汙水處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2%、火電脫硫裝機比重由12%提高到82.6%、全國城市空氣二氧化硫平均濃度下降26.3%等等,但《規劃》也不諱言,中國大陸環境狀況總體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環境矛盾突顯,壓力繼續加大。主要除了重點流域、海域水污染之外,還包括部分區域和城市大氣灰霾現象突出,都是現在中國大陸必須面對的環境問題。而大陸當局也承認現今中國環境保護法制尚不完善,投入仍然不足,執法力量薄弱,監管能力相對滯後。同時,隨著人口總量持續增長,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能源消費總量不斷上升,污染物產生量將繼續增加。

由《規劃》對中國大陸環境的陳述,可知雖然大陸當局認為「十一五」對環境保護已達成目標,但隨著大陸經濟的發展,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特別是企業所造的污染,因此,《規劃》第三部分提到未來5年目標為「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其內容都是針對企產業優化及結構調整。

貳、環保「十二五」規劃強調高效能、低污染

在「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上,首先提到的是「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其內容主要為「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具體的政策方向包括嚴格執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部分工業行業淘汰落後生產工藝裝備和產品指導目錄》,以及加大鋼鐵、有色、建材、化工、電力、煤炭、造紙、印染、製革等行業落後產能淘汰力度等等;而為了減少新增污染物排放量,則促進非化石能源發展,預計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1.4%。與此同時,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和發展迴圈經濟。提高造紙、印染、化工、冶金、建材、有色、製革等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和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鼓勵各地制定更加嚴格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全面推行排汙許可證制度等等。

在「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的第二個重要工作方向,則是「著力削減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具體來說,則是未來5年要推進造紙、印染和化工等行業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總量較2010年不低於10%。嚴格控制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的造紙、印染、制革、農藥、氮肥等行業新建單純擴大產能項目。禁止在重點流域江河源頭新建有色、造紙、印染、化工、製革;此外,到2015年,全中國大陸新增城鎮污水管網約16萬公里,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4200萬噸,所有縣和重點建制鎮都將具備污水處理能力,污水處理設施負荷率將提高到80%以上,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5%;且滇池、巢湖、太湖等重點流域和沿海地區城鎮污水處理廠要提高脫氮除磷水準。

「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的第3個重要工作方向,則是「加大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減排力度」。具體來說,未來5年大陸當局將加快燃煤機組低氮燃燒技術改造和煙氣脫硝設施建設,單機容量30萬千瓦以上(含)的燃煤機組要全部加裝脫硝設施;在產業影響方向,水泥、石油石化、煤化工等產業影響較大。且由於要減少氮氧化物的排放,因此將大陸未來5年將加速淘汰老舊汽車、機車、船舶,並鼓勵使用新能源車等等。

簡單歸納來說,朝向高效能、低污染,將是未來5年大陸產業發展及調整的政策方向。

參、未來5年大陸當局在環保政策調整方向

根據《規劃》,未來5年大陸當局針對環保污染問題,將會在12個方面於政策上有所調整。跟產業發展較為相關、且影響較大的政策方向整理如下:

ㄧ、落實環境目標責任制

主要是要制定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體系,納入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政績考核。換句話說,就是延續「十一五」的方向,讓地方官員的考核不再以GDP為唯一的考核指標。

二、完善綜合決策機制

這個部分的重點,主要是要解決長期以來經濟發展過程中環保部門不被重視的問題。因此,《規劃》中提到,將「把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要求、環境容量、環境功能區劃和環境風險評估等作為區域和產業發展的決策依據」,並「健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和建設專案環境影響評價的聯動機制」,就是說,在發展建設的同時落實環評。

三、加強法規體系建設

《規劃》中特別提到未來5年將出台加強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清潔生產促進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等法律修訂的基礎研究工作,研究擬訂污染物總量控制、飲用水水源保護、土壤環境保護、排污許可證管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機動車污染防治、有毒有害化學品管理、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等法律法規。而這些法規的出台,對企業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值得後續觀察。

四、完善環境經濟政策

在環境經濟政策方面,將來將從電價調整開始,包括落實燃煤電廠煙氣脫硫電價政策,研究制定脫硝電價政策等等,並對非居民用水要逐步實行超額累進加價制度,對高耗水行業實行差別水價政策。研究鼓勵企業廢水「零排放」的政策措施。要特別注意的是,政策上將全面落實污染者付費原則。此外,討論已久的綠色信貸亦提上環境「十二五」規劃的進程。

五、發展環保產業

這個部分談到業界一直關切的環境產業的發展。在《規劃》中提到未來5年將推動跨行業、跨企業迴圈利用聯合體建設。事實上,根據大陸環保部預測,「十二五」期間,大陸環保產業投資至少為「十一五」期間的1.5倍,總計可達人民幣3.24兆。《規劃》也明確要積極實施各項環保工程。其中,優先實施8項環保重點工程,開展一批環境基礎調查與試點示範,投資需求約人民幣1.5 兆。

六、嚴格執法監管

這個部分談的是企業最關切的執法問題。《規劃》在執法這部分談到的重點,最主要的是「開展環境法律法規執行和環境問題整改情況後督察,健全重大環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責任追究制度」,並「鼓勵設立環境保護法庭」。

除了這些之外,《規劃》也特別提到該進一步完善領導幹部政績綜合評價體系,引導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重視環境保護問題;並針對包括發改委、財政、科技部、工業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鐵道部門、水利部門、農業部門、商務部門、衛生部門、氣象部門、海洋部門等單位,都有依其職權相對應對環保的工作,並要求環境保護部門必須做到「加強環境保護的指導、協調、監督和綜合管理」。總的來說,大陸環保「十二五」規劃除了綜向政策的出台與貫徹,同時也強調橫向部門的協調與聯結,無論如何,可以看出大陸當局對於環保問題的重施及解決問題的決心,而這也是台資企業不可忽視的。

肆、結論:台商應了解大陸走向現代化的環保要求

大陸《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主要的重點在於水環境品質、空氣污染物、土壤環境保護、生態保護和監管等四方面的維護,並對污染物的減排特別重視,且提出人民幣約3.4兆的環境保護工程,綜觀大陸環保「十二五」規劃,可以看出大陸當局對環境保護的決定,也可以了解隨著現代化腳步,大陸民眾越來越重視環境問題,台資企業很難再以早期的思維只強調投資興業,而必須有更完整的配套,在發展的同時兼顧環境的保護,如此才能長久之計。

TOP

 

出刊單位: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 大陸經貿事務委員會

地 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電 話:(02)2703-3500轉136•傳 真:(02)2703-3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