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李博鰲會的影響
本次吳李博鰲會,不僅對未來兩岸經貿互利雙贏,具有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意義,更凸顯兩岸將繼續在「求同存異」中深化和平發展;特別是,吳李會對早日簽署兩岸投保協議、加速ECFA貨品及服務業貿易協商、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設立兩岸保險業與證券業監理平台,以及擴大開放大陸居民來台自由行等經濟議題的多所著墨,更加突顯馬英九總統第二任將從聚焦兩岸經濟合作及ECFA後續協商著手,擴大兩岸互利雙贏,穩固兩岸的互信。
文:徐東海(景文科大國貿系 助理教授)
在吳李會中副總統當選人吳敦義以「求同存異、兩岸和平、講信修睦、民生為先」,將聚焦在兩岸經貿交流、區域性經濟合作,及兩岸金融合作議題,以及第3波陸資鬆綁等問題。向即將於今年中共18大獲提名國務院總理的李克強遞出「橄欖枝」見面禮。究竟此次兩岸高層會談是否能達成促進兩岸經貿等預期目標?
壹、李吳會重點:16字箴言剖析
4年前,當時台灣副總統當選人蕭萬長在具有破冰意義的「胡蕭會」上提出「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16字箴言。事隔4年,兩岸關係走過破冰階段,之後兩岸簽署了16項協議,包括兩岸直航、開放陸客自由行、兩岸簽署ECFA協議等。這看似普通簡單的過程,是兩岸4年下來的得之不易的發展成果,博鰲亞洲論壇則是在歷史的偶然機遇下,見證兩岸關係走向開放。
大陸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1日早上9時在海南博鰲,會見了以台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最高顧問身份出席博鰲亞洲論壇的(副總統當選人)吳敦義等一行人,備受外界關注的首次吳李會正式展開。有評論認為,李克強在博鼇亞洲論壇正式開幕前即與吳敦義率先見面,表現了內地對吳敦義此行的重視。
據媒體報導,李克強甫一落座即與吳敦義笑言,同胞相見,朋友相識,都是愉悅的事情。兩人雖是初次見面,卻盡顯一見如故之感。李克強在會面中首先肯定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對促進兩岸關係所做出的努力,並希望在以「變革世界,邁向健康」為主題博鰲亞洲論壇下,台灣代表團能夠參與探討亞洲在世界經濟形勢大變化、艱難復甦、變革加快的大背景的應對之策。
李克強指出,兩岸經濟同屬中華文明,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文明。在兩岸簽署並實施ECFA之後,雙方經貿關係不斷發展、深化。又指出,兩岸若能攜手合作,即可以抓住機遇,使兩岸合作再上新臺階。吳敦義即以「初次見面,久已聞名」四字開場,其後更大讚李克強「思維清晰,談吐幹練」。他指出,兩岸在過去一年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協商,在經濟方面開拓了兩岸經濟合作的道路,讓兩岸同胞共同得到了助力。對兩岸未來前景,吳敦義提出16個字的期許:「求同存異,兩岸和平,講信修睦,民生為先。」,其後雙方互贈禮品。(參見表一)
副總統當選人吳敦義提出的新16字箴言,不僅是延續馬政府的兩岸政治立場,堅持和平的原則,也盼望對岸講信修睦,以兩岸人民的民生議題為首選,才是進一步為彼此創造更多空間。不僅是說給可望接任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的李克強聽的,也是向國內說明馬政府現階段明確的兩岸立場,將會以民生為優先。
貳、李吳會對兩岸經貿可能的影響
究竟此次的李吳會對促進兩岸經貿合作有可影響?從目前訊息分析:
第一、擴大陸客自由行。
兩岸1日已正式宣布第2批大陸開放赴台自由行的10個試點城市,將分兩階段啟動。天津、重慶、南京、杭州、廣州、成都等6城市在完成有關程序後,將於4月28日正式啟動,濟南、西安、福州、深圳等4城市亦會在年內啟動實施。同時開放陸客自由行上限人數也從每日500人次,提高為1000人次。
根據觀光局統計,陸客自由行自2011年6月啟動至今年3月底止,北京、上海、廈門3個試點城市人民來台自由行,已逾58000人次陸客來台。據陸委會最新民調顯示,72%受訪民眾認為政府開放陸客自由行,有助台灣經濟發展。另據統計,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全體陸客共創造新臺幣2,090億元外匯收入,觀光團體陸客則帶來新臺幣1,229億元的外匯收入,所帶來的龐大商機,實不容小覷。
第二、建立兩岸保險業與證券業監理平台。
據了解,金管會主委陳裕璋將在5月中旬赴北京參加國際證券管理機構組織(IOSCO)年會,期間有機會與大陸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商談兩岸證券監理平台今年6月兩岸將正式開啟這方面的對話。4月初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表示,建立兩岸証券和保險業的監理平台有待時機成熟。由此顯示,建立兩岸保險業與證券業監理平台,還有待兩岸當局繼續共同努力。
第三、眾所矚目的ECFA後續4項協議。
除投資保障協議最快在今年上半年簽署外,其餘貨品貿易、服務貿易、爭端解決等3項協議的協商,估計未來1-2年才能完成談判。
從目前訊息研析,在ECFA後續4項協議中,最可能提早完成的就是投資保障協議。因為李克強已承諾爭取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簽定(6月第八次江陳會談簽署)。同時更期待,除了投保協議,海關合作也能順利在第八次江陳會簽署完成。ECFA後續協議中的貨品貿易、服務貿易、爭端解決等3項後續協議的協商,李克強也承諾要加強、加快兩岸協商。
馬總統4月6日接受專訪時定出在未來2年內完成ECFA談判的目標,從「讓利」走向「互利」,讓ECFA的綜合效果顯現(ECFA早收清單、只占貨品貿易一小部分,希望在未來一、兩年趕快把其他談完,綜合效果才會出爐)。要ECFA談完且好好運用,大陸將變成我們很重要腹地,
大陸商務部台港澳局局陳星率領的協商團隊,已於3月就貨品貿易協議來台協商,這也是兩岸高層官員首次針對兩岸貨品市場開放進行討論。兩岸貨品貿易協議主談人國貿局長卓士昭日前表示,希望兩年內可以完成此項協議,希望能趕在韓國與大陸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之前完成。因為貨品貿易牽涉項目相當多,ECFA早收清單只是小部分(只占台灣對大陸出口總額的16%,占全部出口總額的6%),台灣還有5800項、大陸還有6700項,加起來有12500項的關稅,都有待兩岸繼續協商,所以「哪些產品分幾年降稅,哪些不能降稅,這工作要花比較多時間」。
此外,兩岸在4月9日於上海就服務貿易協議進行磋商,屆時包含電子商務、旅遊、展覽服務業的市場准入,都是此次協商議題。現在大陸台商面對工資上漲、勞力短缺、人民幣升值、環保、生態保育要求等問題,台商需要升級轉型。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表示,服務貿易協議可以讓過去多從事加工外銷的台商,有機會進軍服務業市場,捷足先登。
第四、促進陸資來台。
李克強強調,陸資到台灣不是為了台灣的市場,是希望共同開拓大陸市場,進而共同開發國際市場。吳敦義也表示,我方對陸資來台,就像我們希望台商在大陸的投資權益獲得保障一樣,我方也會秉持「將心比心」的同理心,致力完善陸資來台的投資法規保護,保障陸資權益。例如鴻海入股日本夏普,大陸廠商(TCL)也可投資友達或奇美至少15%,利用台灣生產與管理強項,達到兩岸優勢互補目的。
今年3月公佈第3次陸資開放項目,製造業累計開放幅度達97%,74%沒有投資限制;服務業與公共建設累計開放幅度也高達51%,以及今年上半年兩岸若能順利簽署投保協議後,預期可進一步帶動陸商來台投資。目前經濟部已調高今年對陸招商目標金額至118億元新台幣、約4億美元;對陸招商將鎖定綠色產業、批發零售、觀光旅館等重點招商產業。
第五,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
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今年兩會記者會上表示,任內將推進兩岸銀行結算體系合作、鼓勵雙邊銀行相互參股;李克強在博鰲論壇表示,會儘快啟動商議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顯示大陸對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的態度似乎由冷轉熱。
前中國人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在兩岸企業家圓桌論壇也指出,兩岸經濟愈來愈像同一個貨幣區,雙方應增加貨幣政策協調。
只是大陸官方認為,兩岸清貨幣算機制還存在若干政策限制,有待解決。如目前台資銀行在大陸設立10個分行,而大陸銀行在台的4個辦事處僅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剛獲准升為分行。雙方的業務經營範圍還受到政策的諸多限制。此外,大陸銀行在臺灣參股比例最高為5%,而臺灣銀行來大陸參股比例最高為20%。
參、小結
檢視此次吳李會,吳敦義提出新16字箴言,並藉論壇與國際友人深化友誼,而兩岸也將繼續在「求同存異」中深化和平發展。此次兩岸二把手提前會面,無論用什麼名義,本身就是很大的政治象徵意義,因此這次吳李會將對未來兩岸經貿互利雙贏,具有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意義。
此次博鰲論壇吳李會上,台灣副總統人當選人吳敦義聚焦在:擴大開放陸資來台以深化兩岸因應區域整合挑戰,早日簽署兩岸投保協議,加速ECFA貨品及服務業貿易協商,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設立兩岸保險業與證券業監理平台,以及盡快擴大開放大陸居民來台自由行等多項當前國內產業界訴求的經濟議題,這些議題也大都獲得李克強的正面回應。
吳李會對經濟議題的多所著墨,更加突顯馬英九總統第二任將從聚焦兩岸經濟合作及ECFA後續協商著手,擴大兩岸互利雙贏,穩固兩岸的互信。無論如何,從4年前的蕭胡會延伸到今年吳李會,兩岸深化和平仍是主調。兩岸若要由易入難、由經入政,未來就要碰觸主權問題,是否會從現階段的兩岸互不否認往前跨一步,端視兩岸能否累積更多互信條件與善意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