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經濟硬著陸 驚聲響起
世界機構組織及國際盛名經濟學家皆呼籲須特別注意以下3大新變數的經濟反動效應:一是歐債問題的惡化,二是伊朗核事件醞釀第三次世界能源危機,三是中國大陸經濟硬著陸的亞太經濟效應。其中又以大陸經濟硬著陸可能成真,最受關注。尤其大陸經濟在2012年第一季已經開始逐步硬著陸,而這樣的發展,對於臺灣經濟的衝擊效應,對於亞太區域經濟的結構性移轉,以至於對世界經濟復甦的動能期待,卻是極其驚人的警訊。
文:林建山(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 社長 兼公共政策研究所 所長)
2012開年之後,全球經濟開始出現復甦振作的良好訊號,尤其是實物經濟製造業部門特別明顯,彷彿讓許多投資人都聽聞得到春燕振翅的聲響;不過,世界機構組織及國際盛名經濟學家都極力呼籲要特別注意3大新變數的經濟反動效應,可能肇致全球世界金融海嘯後的二次衰退:一是歐債問題延燒惡化,二是伊朗核事件釀致第三次世界能源危機,三是中國大陸經濟硬著陸的亞太經濟效應。中國大陸經濟硬著陸可能成真,對海峽兩岸的衝擊,當然更是眾所關注中的最關注。
自從2010年梢,國際機構開始對中國大陸經濟可能硬著陸就有了高度疑慮,但中國大陸官媒及國家研究機關的學者專家,卻一而再口徑一致地斷言:中國大陸經濟祇有軟著陸,不可能會有硬著陸問題;然則,2012年第一季現實情境發生在中國大陸的經濟社會近況,正在一一突破警戒界限,以致越來越發讓國際經濟專家確信,中國大陸經濟硬著陸的可能性,正在快速拉高之中。
壹、商業信貸的大量短縮
2012年3月底中國大陸金融機構新增貸款總額人民幣1.01兆元,遠低於市場預測的人民幣2.5兆元。此一情況,與歷年來中國大陸各大銀行習慣在每年第一季衝高貸款業績的作法,大不相同。由於中國大陸中央的嚴格信貸額度管控,每年第四季末的企業信貸需求,慣常會在翌年的1月份才作一次性的宣洩。因此,2012年頭兩個月份銀行新增貸款總額之絕然異常萎縮,就顯得特別令人關注了。
截至2012年3月,工、建、中、農四家大型國有銀行信貸投放迅速萎縮,新增人民幣貸款投放為2,600億元左右,負成長落差達300億元,其中之一的大型銀行,新增貸款總額更僅止60億元而已。中國大陸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額下滑得這麼厲害,最大可能的原因,應該就是工商企業界信貸需求的大幅萎縮結果。
貳、對外經濟部門的大幅退萎
2012年首季,中國大陸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8,593.7 億美元,年率成長為7.3%;出口4,300.2億美元,成長7.6%;進口4,293.5億美元,成長6.9%。進出口相抵,首季累計貿易順差為6.7億美元;但2月曾創出10年最大單月逆差,3月份統計資料顯示,出口年率成長8.9%,比前兩個月的6.9%有所提高,但出口成長率係按當期現價美元計算的,必須要扣除價格和匯率因素,則2012年3月人民幣匯率升值年率4%,出口價格指數也有7%的漲幅,予以扣除,3月份中國大陸出口的實際成長率是-2%,整個第一季出口成長則是-3%。可以顯見,外需對於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的負面效應,即將持續加深。從目前看,外需的萎縮主要來自歐盟,今年首兩個月中國大陸對歐盟出口成長是-1.1%,3月當月負成長更擴展到-3.1%。由於歐債危機遠未結束,則外需萎縮所形成對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的壓抑,很可能長期化,則中國大陸經濟之不可能在短期內見底,亦為必然之勢。至於第一季出口成長率加快而進口成長減慢,但貿易順差仍見巨幅收窄的大趨勢,卻依舊是顯然的;預計國際貨幣基金IMF最近即將調低對中國大陸貿易順差的長期預測。中國大陸對外直接投資流動方面,外資實際使用總金額99.97億美元,年率下降0.3%,是連續5個月負成長的少見現象;外人投資新設立企業廠商1,402家,年率劇挫37.49%,更創出了改革開放以來前所未見的衰頹情境。
參、宏觀經濟指標的不看好
2012年第一季中國大陸經濟資料所呈現的數字都相當不好:該漲的不漲,房地產銷售成長年率萎縮近5成以上,而該跌的不跌,CPI變動年率超乎預期上漲了4.5%。特別是3月份之後通貨膨脹率的上升,有人認為是需求回升帶來的,也與銀根再度放鬆直接相關;但是10年來,中國大陸通貨膨脹的性質變化和新特徵,已經不再直接與貨幣鬆緊相連,反而是與輸入性因素和成本性因素相關。第一季總物價水準上漲3.8%,食品物價上漲8.0%,食品價格上漲幅度仍是總體物價上漲幅度的1倍以上。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季消費物價漲幅不高,但農業的GDP平減指數漲幅高達11.5%,則並不低,更能反映生產過程中的農產品價格變動趨勢,見當這些農產品投放市場後還會推動食品物價的回升。因此可以推測2012年後3個季的中國大陸通貨膨脹走勢,很可能在進入第四季後再度破6。
另外,參考全球發展經驗,儲蓄和投資占國民所得的比重,平均值都在23%上下,偏離度很少超過1個百分點,而且通常在最終消費需求下滑之際,增加儲蓄的動力都會因為缺乏投資誘因,而受到限制;一國投資率下降,意味經濟成長放緩,儲蓄率也會隨之下降,以維持平衡。但是,在今天中國大陸的情況,則與國際發展經驗不同,因為政府才是中國大陸投資率大幅飆升的背後唯一推動力量。國有銀行在金融行業佔據主導地位,國有企業壟斷著主要行業:利率受到政府完全控制,被到強力抑制的原材料和能源價格,更加大了國有企業的利潤率;而這些狀況都與市場最終產品消費需求的疲弱或暢旺無關。
經濟成長率的政府目標值原是能夠保八,但是溫家寶總理早在2012年1月2日就已提出擔憂中國大陸經濟可能大幅下滑的警告,接著2012年2月6日IMF的中國大陸經濟展望報告,根據對全球經濟下滑的預測,認為2012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可能還會進一步被降低到4%左右的驚世水準!
肆、國家積極財政有暫時熄火的可能性大增
首先是地方債效應的逐一浮現:由於房地產銷售大幅下滑,導致地方財政骨幹的土地出讓金收入,大幅萎縮,逼使若干地方政府公然對抗中央限購令,取消限購;地方政府財政困窘難堪的結果,已導致地方融資平臺積欠銀行的債款,都要變成爛賬,以致銀監會最近頻頻發文要求銀行展延地方債;其次是,全國鐵公基建設的大幅放緩:與此同時,2012年1月份鐵路基建投資,已經降至2009年以來的最低點。根據2月15日中國大陸鐵道部官方發佈的全國鐵路主要指標顯示,2012年1月鐵路基本建設投資,僅87億元,年率減少幅度高達76%,固定資產投資122億元,年率也同樣銳降了69.6%。凡此種種降幅之大,都是前所鮮見的;地方債被迫展期和鐵公基建設投資的大幅放慢,在在預示中國大陸積極財政大有暫時熄火的可能。
伍、國家經濟火車頭的產業企業大衰退
中國大陸房地產和汽車業的銷售疲軟,以至貿易出口形勢的衰萎,使得中國大陸經濟的兩大龍頭行業以及所有出口部門關聯企業景氣遽降,連帶也壓縮了產業投資的步伐,引發價值鏈上下游企業一連串必然的產能壓縮。這一連環效應引起的信貸需求大幅縮水,最能有效解釋為何第一季銀行新增貸款總額絕然異常萎縮的驚世現象。
陸、小結
中國大陸經濟在2012年第一季已經開始逐步硬著陸,的確是非常不尋常的事情;不過,對於像末日博士魯貝尼等人一樣先見的國際經濟學者而言,這只是情勢發展的必然罷了。但這樣的發展,對於台灣經濟的衝擊效應,對於亞太區域經濟的結構性移轉,以至對於世界經濟復甦的動能期待,卻是極其震耳的驚聲警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