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欄資訊交流投資快訊大陸傳真

236101.08.15

<本期專欄>

美國財政懸崖與對台商影響

由於美國的「財政懸崖」問題,美國的外貿進出口政策勢將會隨保護該國企業或產品而改變,並將會針對聯合壟斷、傾銷等行為積極展開調查,或針對侵權提出訴訟。對此,兩岸台商在輸美產品的開發上,宜留意專利權之取得與智慧財產權之侵權防範等問題,而在產品價格訂價上,宜以「商業模式」取勝,如售後服務等,不宜以低價尤其低於成本價進行市場掠奪。

文:邱志昌(亞太區域發展暨治理學會理事長)



2012年5月,美國中央銀行FED在利率決策會議上,主席柏南克就已經提到美國政府這一些未來必需面對之困境。柏南克當時將這一種情勢之發展稱之為美國「財政懸崖」(Fiscal Cliff)。為何如此稱呼?因為當支出縮減時,相對的預算赤字就會大幅下降,而其預算赤字曲線將如懸崖一般,曲線由高原陡降,類似我們在登山所望之「懸崖」。

壹、布希總統之政策內容

刺激一個經濟體經濟發展之財經政策分為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是以政府之財力、稅收或公債發行推動投資,政府先行投資帶動此一經濟體內之其它民間投資,促使經濟體之就業率增加與國家經濟成長。貨幣政策則是以貨幣寬鬆政策,營造一個低利息的投資環境,則企業家即可運用此一低利率優勢進行投資,獲取利潤,因此對經濟產生正面循環效應。

美國小布希總統在2001年時,即是以財政政策,啟動美國有史以來上最大規模的減稅政策,包括:對美國國內最低級收入家庭之降稅,甚至於免稅;增加每一個家庭之子女生活扣抵稅額,以鼓勵養育小孩;降低夫妻合併申報之租稅負擔,以鼓勵年輕人建立家庭;降低遺產稅,以使美國較高階層之所得留在境內。

這一系列政策,創造了美國在2008年前的經濟繁榮,若將2008年中次級房貸所引發之全球金融危機視為外部效應(External Effect)及意外因素,則布希所推動之減稅財政政策對美國經濟成長有正面顯著之影響。

但這些政策措施,將在今年底結束,如果沒有其它替代法案,則美國政府明年預算赤字就會像懸崖線一樣。依據美國政府提供給國際貨幣基金會的估計數字,如果這一些情勢無可避免,到2013年,美國政府預算赤字可能會大幅下降達6,000億美元以上。美國國會之研究部門預估,最壞之狀況(Scenario),如果這一些都按表操課,則2013年美國全年經濟成長率大概只剩0.5%。而且此一下行風險結果所引發的外部效應波及範圍會擴大,無法以數字估計。

貳、美國財經單位現在最擔心的經濟問題是失業

自2008年美國次級房屋貸款金融風暴發生後,美國財經研究單位將此一風暴視為與1930年時,美國所發生之「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互相比較。1930年,因為美國的金融市場發生股價大跌、銀行銀根緊縮與經濟不景氣等,使經濟發展嚴重衰退,失業率達到20%。直到羅斯福總統秉持「凱因斯有效需求」理論,以財政政策推動國家公共建設後,才逐步走出陰霾。

根據歷史經驗,目前美國政府對「金融風暴」與「失業率」的連動關係相當在意。自2008年美國中央銀行FED啟動第一次寬鬆量化貨幣政策(QE1)後,FED對於失業率指標就特別注意。FED-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的政策決議除非緊急狀態外,平日重大長期貨幣政策大多採多數決。FED目前的委員會成員對於經濟與政策發展意見分成兩派,一派視通貨膨脹為勁敵,認為目前通貨膨脹之問題嚴重性甚高,在執行寬鬆貨幣政策時會造成物價上揚。而另一派則將8%失業率視為隱憂,認為失業問題嚴重將會使美國經濟長期衰退。因為針對目的不一,前者對於寬鬆政策以保守姿態應對,而後者主張積極。

以政府政治運作,美國將在今年11月改選新總統,歐巴馬總統於今年底任期屆滿。在連任之路上,經濟績效顯現對選民之支持與否是重要關鍵,如果人民失業情況嚴重,對政府支持率下降,對歐巴馬續任必然不利,因此全球金融市場現在普遍存在預期,在選前美國會有財經利多政策。

參、美國財政懸崖已經波及企業擴張

美國經濟成長動能主要來自企業投資與經濟創新活動。由於財政懸崖會影響人民福利與收入,美國企業對於未來一年消費需求不敢太樂觀。以慣用經濟指標,密西根消費信心指數來看,美國消費信心相當「健在」,但是企業資本支出已轉為保守。根據研究機構訪談,美國企業對明年景氣大多不敢樂觀看待。

不妙的是,最近美國股票市場美國道瓊工業指數與NASDAQ指數及S&P指數雖然持續上揚不歇,但卻傳出華爾街要裁員的消息。若真不巧,美國企業在此時進行縮編,則對經濟相當不利。企業仰賴景氣復甦,繼而對利潤有感才能發展。如果萬不得已企業需要簡縮,則在減薪與裁員之方案選擇上,當然是以維持現狀最好。但真萬不得已時,減薪是「次佳選擇」(Second Best)方案。

也就是在不景氣中,政府政策會偏向於加強對員工工作權之保障,如我國勞委會對科學園區之「員工無薪假」或是裁員等,都會進行對企業與員工之關切與協助等。但由務實之觀點,政府與人民之要求,必需給企業之相對代價,就是企業之員工之工會必需對加薪與加班問題讓步。在大學總體經濟學中,有兩種「僵固性」是名不虛傳的,即「物價」與「工資」。前者是在告訴我們,物價長期只會漲不會跌;後者也告訴我們,薪資也是只漲不跌。前者因通貨膨脹,情勢演變身不由己;後者是工會力量咄咄逼人。但在不景氣中,企業經營者需要有喘息空間與時間,減薪需要工會支持。我們認為,美國的財經政策單位將會對工資問題讓步,以期企業能永續經營,並改善失業問題。這也就是在個體經濟學中,被我們長期視為理所當然之薪資調漲,即「工資向下僵固性」讓步、放鬆,最好是以低幅之減薪來替代裁員風潮。

肆、外來產品之傾銷將會成為美國產業之首打目標

對內允許工會之議價能力下降,美國未來外貿進出口政策也將受本國企業求生存影響而改變。2010年開始,美國相關業者與司法部門就已經開始對外國產品在美國市場之聯合壟斷行為進行司法調查,如我國兩家面板大廠商奇美與友達都已遭美國司法部門罰金;而今年我國最大智慧型手機大廠宏達電又因為專利問題產品受阻於美國市場,使該公司今年第二季業績大幅滑落,股價由500元/股滑落至300元/股,國際投資機構持續賣超。

而今年第二季,美國商務部對於來自於中國大陸的太陽能產品,在進行調查之後,課征傾銷關稅,影響中國大陸與台灣太陽能產業之發展。太陽能產業沿自於歐洲德國與法國,但自2008年金融風暴後與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起,歐洲市場需求在歐盟各國降低補貼後已下降。若加上美國業者傾銷訴訟,對兩岸相關產業發展將會有負面影響。我們可以想像,若美國國內之失業與減薪裁員問題擴大,企業經營壓力持續升高,則美國司法部與商務部門對於類似案例將會以保護美國企業利益為優先。

綠色節能產業已成為中國大陸十二五經濟建設計劃之重點,也是台灣黃金十年之主要發展產業,如果因為國家補貼或是以價格戰爭方進入美國市場,則會受到高關稅之懲罰。

伍、台商對新興產業之投入需步步為營

我們認為,這兩三年由於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與美國財政懸崖問題,不論是歐盟或美國政府對於自己國內產品之保護皆優先考量,引此「非常規」產品市場競爭將會層出不窮,如專利權之訴訟、傾銷、反傾銷案之調查等等。美國一向以公平競爭為國家行政原則,兩岸台商在新興產業之開發上,宜留意專利權取得與智慧財產權之侵權防範等問題,而在產品價格訂價上,宜以「商業模式」取勝,如售後服務等,不宜以低價尤其低於成本價進行市場掠奪,先站穩腳步再求快跑。

我們認為,美國財政懸崖問題在今年11月歐巴馬總統是否持續連任後,國會之延續提案將會明朗化,但無論如何,美國財政已非寬裕狀態,對於自己市場保護趨勢會升高,台商外銷美國市場一定得注意一些過去所意想不到的「非常規」競爭。

TOP

 

出刊單位: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 大陸經貿事務委員會

地 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電 話:(02)2703-3500轉136•傳 真:(02)2703-3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