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照CEPA 速簽服務貿易協議
有鑑於服務貿易的複雜性,以及台灣服務業搶搭大陸內需市場商機的時效性,且為了加快兩岸簽署服務貿易協議的時程,兩岸應可以參照CEPA,以每年檢討增修補充協議方式,改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施行之後所遇到的非貿易障礙,縮短談判所耗費的時間。此外,除了少數敏感項目以外,其餘應該至少以不低於CEPA開放標準進行檢視,並據以比照開放。
文:譚瑾瑜(國政基金會科技經濟組副研究員)
ECFA服務貿易早收清單已實施兩年,已有若干成效顯現。根據經濟部投審會統計,至2012年7月底,已核准陸資來台投資案件中,屬於ECFA服務業早期收穫項目者達49件,主要的投資案為中國大陸中國銀行及交通銀行申請設立從事商業銀行業務,投資金額約9,148萬美元
壹、ECFA服務貿易早收清單已有初步成效
同期間台灣核准赴中國大陸投資涉及ECFA服務貿易早收項目計225件,投資或增資金額約3.19億美元,以電腦軟體設計業居多,而上海禾新醫院在今(2012)年6月開幕,為ECFA簽訂後核准設立的第一家台商獨資醫療機構,投資金額約2,357萬美元。
目前台灣金融服務業已有9家銀行在大陸開業,7家銀行設有代表人辦事處;證券期貨業則有12家證券商赴中國大陸設立25處辦事處,2 家投信設立辦事處,核准1 家投信合資申設中國大陸基金管理公司,6家投信、7家保險公司核准QFII資格,合計核准投資額度為6.5億美元;保險業則有6家已在中國大陸營業,設有14處代表人辦事處。
貳、區域整合風潮中 洽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有其重要性與急迫性
ECFA服務貿易早收清單已有若干效益,然而ECFA畢竟是架構協議,目前所開放的早收清單項目及開放程度,與完整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內容仍有相當大的落差。中國大陸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地區,雖然兩岸已經洽簽ECFA,但香港、澳門、亞太貿易協定(APTA)、東協(ASEAN)、巴基斯坦、智利、紐西蘭、新加坡、秘魯、哥斯大黎加等都已與中國大陸洽簽完整的FTA,而東亞各國也在積極與中國大陸洽簽FTA,除了已經形成的中國大陸—東協自由貿易區之外,中韓FTA及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在積極洽談,兩岸目前透過ECFA及兩會協商所進行的經濟合作及貿易自由化的速度,仍應持續加速進行。
目前ECFA服務貿易早收清單,台灣開放9項,中國大陸只開放17項,兩岸服務業仍有許多合作的契機。雖然兩岸已經在積極洽簽服務貿易協議,並安排數十個服務業別之主管機關對口討論,然而相較中國大陸與其他各國簽署的FTA仍有差距。以中國大陸—新加坡FTA為例,在服務貿易部分,亦開放醫療、教育、會計等服務貿易;而中國大陸—東協自由貿易區則因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協定之簽署,而使區域內經貿合作激增。ECFA後續協商若不儘快完成,ECFA早收清單所帶給兩岸的經濟效益及自由化程度,很快就會被其他FTA追趕上,因此,兩岸應儘速進行服務貿易協議之簽署。
台商製造業在中國大陸已耕耘許久,若能透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提供台商更完善的金流、物流、醫療服務品質,並配合台商原有的特色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不但可以支應協助台商製造業之需求,本身也可以拓展市場而壯大,因此,除了考量台商服務業本身拓展中國大陸市場提升競爭優勢之外,透過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也可以達到服務台商的目的。
對於台灣而言,台灣服務業產值占GDP比重達六成九,因此服務業的發展與台灣經濟成長息息相關。台灣服務業受限於國內市場規模,無法涵養國際級大企業,透過拓展中國大陸服務業市場,台商服務業將可以更上一層,並能成為台灣經濟成長的動能。此外,服務業拓展將會增加對於服務業人力的需求,也可以提高服務業雇用的就業人數比重,創造就業機會。
參、十二五規劃中 台商服務業商機可期
中國大陸在2011年開始實施「十二五規劃」,以「穩增長、調結構、擴內需」為發展主軸,將進一步推升大陸內需市場快速發展,服務業成為中國大陸下一階段發展的重點所在,「十二五規劃」明確訂立服務業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要提高4個百分點,亦即是要將服務業比重由2011年占GDP的43%提升到2015年的47%,相當於未來服務業每年成長率要超過10%以上,加上積極釋放城鄉居民消費潛力,鄉村七億居民的消費潛力無窮,而使得中國大陸將成為「世界的消費市場」。
「十二五規劃」中的服務業商機可期,更凸顯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重要性。事實上,台商進軍中國大陸服務業有其優勢,包括:一、服務業的發展需要很多人與人的接觸,語言很重要,兩岸之間沒有語言障礙,使得台灣服務業在中國大陸發展服務業有其優勢;二、許多服務業與當地文化、飲食、風俗習慣有關,台商比其他外商有更大優勢;三、台灣服務業發展相對較中國大陸成熟,台商服務業的競爭力較一般中國大陸當地服務業的競爭力為強;四、台商以往與中國大陸企業的合作經驗,使得台商服務業在技術、人力與交易習慣上,都可以與中國大陸服務業有高度的配合等。因此,台商在中國大陸發展服務業潛力可期。
對於中國大陸的消費者而言,鼓勵台商服務業進入中國大陸服務業市場,在台灣服務業水準較高之下,中國大陸服務業服務水準可以提升,服務業是服務人的行業,若服務水準提升,對於民眾的福利也提高,而「十二五規劃」預計達成提升服務業比重的目標亦可達成,因此,兩岸服務業深化合作,對於兩岸服務業及消費者,都是雙贏。
肆、參照CEPA 加快完成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之簽署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有其重要性及急迫性,而兩岸服務業深化合作又有利基,兩岸應當儘速進行。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服務貿易係屬於深度整合,多元且仍在發展中,雙方的法令規章都必須與國際接軌,原本便不容易洽談。
此外,台灣與中國大陸進入WTO時的服務業承諾標準不同,中國大陸進入WTO是以開發中國家進入,台灣則是以已開發國家標準進入,因此,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之簽署,應以達成超WTO待遇為目標。
中國大陸在簽署FTA之中,以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開放程度最大,CEPA自2003年簽署之後,已經是一個完整的協議,包括主體文件和六個附件,然而之後再透過補充協議方式,把廠商進入中國大陸服務業市場的問題加以解決,目前已經有9個補充協議。由於香港產業結構係以服務業為主,在服務業不容易一次洽簽完成的狀況下,後續的補充協議主要都是針對服務貿易進行進一步的開放,因此,CEPA是目前中國大陸在服務貿易市場准入上開放最多的FTA。
有鑑於服務貿易的複雜性,以及台灣服務業搶搭大陸內需市場商機的時效性,為了使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時程可以加快,建議可以參照CEPA,以每年檢討增修補充協議方式,改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施行之後所遇到的非貿易障礙,縮短談判所耗費的時間。此外,除了少數敏感項目以外,其餘應該至少以不低於CEPA開放標準進行檢視,並據以比照開放。
伍、整合服務業發展窗口 促進兩岸服務業合作
服務業已是台灣最主要的產業型態,然而主管服務業之主管機關卻分散於各部會,在服務業發展是當前經濟發展的重要議題之下,應成立跨部會權責單位做好跨部會協調工作,規劃出台灣整體服務業發展方案,並將當前中國大陸發展內需市場具有龐大服務業商機列在方案內考慮。
目前兩岸產業合作方面,在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下有產業合作工作小組進行兩岸產業深化合作的事宜,目前除了五項產業試點之外,另有搭橋專案為輔。建議政府在協助服務業進軍中國大陸市場的目標上,在與服務業相關公會及業者進行溝通協調,以解決服務業問題、放棄管制服務業的心態,全面檢討並鬆綁台灣服務業赴中國大陸投資的相關法規限制,並加強各部會之合作,擬定兩岸服務業發展方向,積極於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中爭取,並做為後續協議簽署完成後成效之考核重點。
陸、結語
台灣在進軍中國大陸服務業市場上有許多優勢,儘速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將可深化兩岸服務業合作,服務台商,拓展服務業產業規模,亦能一同提升兩岸服務業整體素質,提升兩岸消費者福祉,對於兩岸經濟合作將是互利雙贏。期盼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儘速簽訂,協助台商服務業掌握「十二五規劃」契機,透過兩岸服務業合作進一步深化兩岸經濟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