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LED產業合作前景與展望
有鑒於兩岸LED產業在產業價值鏈分工、相對競爭優勢、經貿互利等方面各具特色,故兩岸如何在技術研發、新產品開發、產銷供應鏈建構,以及智慧財產權互惠機制的建立、產業標準與品質檢測的設置等方面加強合作與共識,將對兩岸LED產業之共謀發展有著具體的影響。為此,本文將討論兩岸LED產業的發展趨勢,以及展望兩岸LED產業的合作契機。
文:柏翰(資深媒體工作者)
LED被稱為第四代照明光源,或稱為綠色光源,具有節能、環保、壽命長、體積小等特點,可以廣泛應用於各種顯示、裝飾、背光源、普通照明、城市夜景等領域。面對全球能源短缺、倡導節能減排的趨勢,LED照明產品市場空間急速增大,臺灣以及中國大陸近年來在LED產業的發展亦相當快速,為促進兩岸產業在技術、生產、投資、產銷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經濟部自2008年11月正式啟動了「搭橋專案」,藉由舉辦兩岸產業合作與交流會議,搭建兩岸產業合作平台,在目前所選定的15個產業當中,做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綠色能源產業之一的LED照明產業,即為其中的一環,透過經濟部兩岸搭橋專案計畫推動,LED照明產業的兩岸合作在今年已邁入第四年。
搭橋專案促進兩岸LED產業合作
做為一個具發展潛力的新興綠能產業,兩岸在LED產業上具有個別優勢。在今年六月所舉辦的「2012年兩岸LED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當中,即針對如何加速LED照明的普及率,達到大幅度節省能源的效益,展望兩岸LED產業能夠開啟更多的具體合作契機。包括在攜手推動兩岸共通標準、開發下世代商品,以及提升LED產業的照明品質與供應鏈結構等面向上,如何藉由兩岸合作,結合優勢,增強互補,推動兩岸LED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共創雙贏,將是兩岸LED產業共同在全球LED照明市場爭取主導地位的重要關鍵。
今年七月份兩岸召開LED搭橋會議,完成了《兩岸技術合作與試點展示》、《LED照明技術規範與共同標準》和《山西照明應用技術研究與成果示範、與哈爾濱寒地半導體照明可靠性研究與成果示範》3項合作意向書的簽署。在兩岸搭橋專案當中,LED產業的進度最快,第一階段選定福建廈門、廣東廣州為試點城市,在廈門與廣州進行LED路燈試點計畫,像是台灣 LED 路燈產業聯盟與福建光電行業協會即共同成立福建省兩岸照明節能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相關LED 示範工程,估計福建省在 5 年內的LED的公共照明商機,將達新台幣千億元。在福建與廣東之外,也預計協商大陸擴大試點範圍,鎖定山東省、福建省、山西省、黑龍江省、廣東省、江蘇省六個省份,現已新增山西省與哈爾濱,未來若是進一步開放其他城市,預期將能受惠晶電、佰鴻工業、台達電、億光與東貝等臺灣LED相關廠商。
在兩岸產業搭橋會議當中,除了擴大試點城市之外,包括統一LED照明標準和規格、建立兩岸LED共同品牌,也在討論之列,兩岸LED產業如何從技術合作,深化到股權合作,甚至共創品牌,將為兩岸LED產業合作的重點。
「技術」為臺灣LED產業優勢
在兩岸的LED產業合作中,技術乃為臺灣LED?產業的優勢。臺灣的LED產業發展已有三十餘年,目前已建構出相當完整價值鏈,在全球產業競爭中也扮演重要供應國的角色,其中,工研院致力於研發LED產業上、中、下游關鍵技術,在LED產業的技術創新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從上游的磊晶製程、中游的元件封裝、至下游的系統與應用,均積極發展規劃,在製程、封裝及照明應用上也都有成果,成功的推動LED產業價值鏈。相對於中國大陸來說,臺灣LED產業的優勢乃在於技術,在元件研發、製程技術與品質控管等方面具有相對優勢。
對此,LED照明產業聯盟籌備會主委,工研院綠能所所長童遷祥即指出,台灣 LED 產業的先進技術,乃是大陸 LED 產業願意合作的重點,在技術與性能價格比的領先,將能決定臺灣LED?產業的市場佔有率,尤其中國大陸腹地廣大,氣候變異更是差距甚大,LED照明產業必須要仰賴相關核心技術,才能適應各地的氣候,目前工研院已經研發出可在攝氏正負 40 度下工作的「非電解電容驅動電路」,相關技術讓路燈在極冷氣候下也可以順利發揮功效,技術的領先乃是台灣LED產業能夠維持市場占有率的重要因素。
然而,臺灣的LED產業要如何進一步參與制訂規格和標準,以擴大在大陸和歐盟的行銷乃是發展的關鍵,畢竟產業標準的制定,乃牽涉到知識財產權與產品權利金,關係到LED產業是否能夠產品規格與產品標準上取得競爭優勢。今年九月份於湖南長沙所舉辦的「第九屆兩岸信息產業和技術標準論壇」中,兩岸共同頒布了「室內一般照明用LED平板燈具」的標準,其中,臺灣方面有台達固態照明事業部總經理江文興參與了共通標準術語的對照及標準制定工作,當兩岸能夠在技術規格與標準布局方面進行合作,而不再是在硬體的生產供應鏈合作,對於缺乏市場的臺灣LED產業來說,將有助於開發大陸市場。
目前台灣的LED產業在LED市場上乃受到大陸、韓國等國家直接競爭,如何加強專利布局,並在成本、效能、產品設計與實際表現上持續改善,將是強化產業優勢與產品競爭力的關鍵。
中國大陸LED產業首重市場規模
中國大陸LED產業的優勢則在廣大的內需市場與政府的高度支持,以及「十二五計畫」背後的龐大商機。自2009年起,中國大陸科技部開始推動「十城萬盞」的LED路燈試點計畫,鎖定北京、上海、深圳、武漢等21個城市,目標總數為1百萬盞,雖然在技術不夠成熟以及產品價格過高之下,實際達成率不到20%,但中國大陸LED產業在政策的支持下快速發展,不僅建廠買設備有政府補貼,向銀行貸款有融資優惠,同時政府也協助民營企業更換LED照明設備,刺激相關LED的需求,對此,中國大陸LED產業可以說是進入門檻降低,市場競爭激烈,到2012年,中國大陸已成為全球擁有最多LED產業上游材料最重要的生產設備MOCVD機台的區域,在中央與地方政策的支持下,中國大陸的LED 產業呈現蓬勃發展的趨勢。
尤其在世博、亞運的舉辦,以及「十城萬盞」的政策推進下,中國大陸LED市場需求大增,不僅多個地市將LED產業作為支柱性產業發展,更出現產業投資熱潮,在「十二五」規劃中,預計到2015年時,中國大陸的LED產業規模將達到5000億元人民幣。然而,雖然中國大陸LED產業的數量眾多,但是呈現出產業投資過熱與發展水準不高的狀況,缺乏龍頭企業,企業規模普遍來說偏小,其發展的最大限制在於專利和技術的缺乏、結構性產能過剩,以及無序競爭,高端晶片有80%以上來自國外或臺灣地區,無法延伸到中高端利潤板塊,亦缺乏具有指標性的品牌,不僅企業規模難以成長,新產品數量不足與產品同質化的結果,也造成價格方面的競爭,而非產品差異化的競爭,對整體LED產業的發展不利。對此,如何進一步加強資金與技術優勢,培植龍頭企業,建立品牌與行銷管道,將是影響中國大陸LED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
中國大陸LED產業的最大優勢仍然在於其市場規模,一般預期中國大陸的LED照明市場將沿著公共照明、商用照明、與民用照明依次啟動,但目前因為LED照明產品價格過高的緣故,對於普通的消費者缺乏吸引力,大部分的LED通用照明應用侷限於示範工程,未來若要真正開創中國大陸LED產業的市場規模,也必須在產品應用與產品價格上有所突破。
展望兩岸LED產業合作趨勢
整體來說,臺灣的LED產業發展起步早,具有相當的技術及產業基礎,在產業供應鏈、技術,以及設計理念、管理效率等方面都有相當水準,而中國大陸的LED產業則是在政府政策扶植與市場優勢下快速發展起來,在政府支助國家訂單的政策下,採低價策略,挾龐大產能搶佔市場。對此,有「兩岸LED產業教父」稱號的台灣億光電子公司董事長葉寅夫即認為:「兩岸LED產業可以優勢互補,共同開拓國際市場,走向世界。」如何整合個別優勢,加速兩岸的合作,提高競爭力以面對國際大廠的競爭,將是兩岸LED產業合作的重點工作。
中國大陸LED產業由於本身缺乏技術,但各地方政府又積極推動LED照明相關建設,故中國大陸的「市場」本身即是LED產業發展的優勢,對此,當投入大陸市場時,台灣LED產業在技術方面的優勢,可以作為雙方合作的基石,進一步生產出更具有附加價值的產品,加強品質與效能,維持自身產品品質與附加價值,避免落入過度的削價競爭中,在技術與專利方面積極增強全球市場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