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欄資訊交流投資快訊大陸傳真

239101.11.15

<本期專欄>

十八大後大陸經濟發展趨勢

中共十八大一如預期,在一片「和諧」中結束,「習李體制」正式形成。然而,由於中國大陸未來的經濟情勢與發展絕非一片坦途,故對於身為中共第五代領導人的習李來說,未來的5-10年,不僅關涉其個人的歷史定位,其對於經濟問題的思考和決策,不僅世界矚目,更影響全球經濟秩序。為此,本文特就幾個層面簡析十八大後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趨勢。

文:柏翰(資深媒體工作者)



中共十八大並一如預期,在一片「和諧」中結束,「習李體制」正式形成。雖然十八大是黨的大會,要等到明年人大、政協兩會,所有的政府工作崗位才會正式就位,但一向以黨領政的大陸政治體制,誰擔任什麼政府工作在黨大會中就已決定,幾乎沒有什麼懸念,因此,現在全世界都已經將目光放在中國大陸新一代的領導人如何因應新的經濟難題。

壹、中國大陸未來的經濟課題

大陸經濟的首要難題,就是經濟增長的減緩。自2008年美國金融風暴、2010年歐洲債信危機以來,全世界的消費者彷彿一夕之間都人間蒸發,再也不需要消費。對於多年以來以出口作為主要經濟成長的中國大陸來說,歐美市場的萎縮,代表的不但是世界工廠榮景不在,更另人憂心的是一但中國大陸失去經濟成長的引擎,其引發的連動效應甚至會衝擊中共政權的穩定。

2012年10月18日,大陸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數據,指稱第三季度中國大陸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7.4%,創下14個季度以來新低,在此之前,大陸統計局所公布的數據,第一季度GDP增長8.1%、二季度GDP增長7.6%,從這些數據來看可以說,中國大陸經濟處於持續蕭條。然而,大陸總理溫家寶在日前中南海的座談會上表示,中國大陸經濟過去3個月相對良好,預計今年能達到7.5%的增長目標,中國大陸經濟增速基本趨於穩定。

大陸經濟的真實面貌究竟如何?簡單來說,可以用「內需不振、出口困難」八個字來概括。大陸統計局於10月中旬公布的9月份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3.6%,其中PPI數據已經是連續7個月的下滑,創下了35個月以來最大的跌幅。大陸統計局公開表示,PPI連續下滑主因是市場的需求不足,產能過剩導致。而在歐債危機持續惡化、美國經濟尚未全面復甦的此時,人民幣的升值又再創歷史新高,這意味著中國大陸的出口仍然面臨困局。

換言之,作為一個經濟體經濟成長動能的投資、出口、消費等「三頭馬車」中,出口和消費這兩頭馬車很顯然的面臨瓶頸,一般分析家指出,由於中國大陸出口不好,以致內需消費市場也顯得疲弱,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的放緩更導致資金的外逃,種種跡象顯示,中國大陸經濟面臨很大的隱憂。

至於在投資方面,大陸政府於「十一五」期間推動的產業轉型升級政策,在強調「騰籠換鳥」的同時,依許多台商的說法:「籠子是空了,但鳥也死了」,這樣錯誤的產業政策,再加上為了強調社會公平而啟動的工資上漲政策,不但讓在中國大陸投資生產的外來投資者生產成本急遽上升,更讓中國大陸的外來投資面臨很大的困境。以台商來說,根據國安局在立法院的報告,台商在未來的幾年內將面臨一波出走潮及倒避潮。

除了經濟成長放緩之外,中國大陸地方債也是一個很大的隱憂。大陸中央政府2008年為了解決美國金融危機,提出了4兆人民幣的擴大內需方案,但實際上,大陸地方政府這幾年的舉債履創新高,據不完全統計,大陸地方政府現有的債物規模已達12兆多人民幣,再加上地方政府推出穩成長投資計畫的20兆元資金缺口,中國大陸地方債的「或有債務規模」已經高占中國大陸GDP的69.1%。

貳、「習李體制」要面對的難題

簡單彙整來說,十八大後的中國大陸,在經濟上要面對的有三大課題:第一個課題,是中國大陸如何找到經濟增長的動能。在歐美經濟持續疲弱的情況下,中國大陸經濟成長似乎只能依靠產業結構的調整及廣大的內需市場;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中共一再強調要透過產業的轉型升級,增加中國製產品的附加價值,進行增加其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讓「中國製造」轉為「中國智造」;另一方面,中共也希望透過城市化的政策,讓中國大陸在未來五年內建立一個5億人口的中產階級,來促進消費,並透過服務業在GDP的占比,提升其經濟動能;第二個課題,是中國大陸未來的經濟風險為何?事實上,從中國大陸地方政府舉債的狀況來看,金融問題可能是未來中國大陸經濟的一個隱憂;第三個課題則是中國大陸經濟改革發展中的貪污腐敗問題,而這也是造成中國大陸隱而未顯的社會矛盾的主因,甚至被認為是危及中共政權穩定的一大問題。

用簡單的話來說,中國大陸是透過強勁的經濟成長來掩蓋其拼命印鈔票的事實,而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的趨緩,其經濟泡沫可以說是一戳即破。雖然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大陸將在五年內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但對於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未來各界仍看法不一:對其經濟仍看好的學者認為,未來十年中國大陸經濟並不會崩潰,因位其具有全球最多的外匯儲備、全球最大的工業基礎、全球最好的新建基礎設施、全球最大規模的新興中產階級、全球最多數量的理工科畢業生,因此會不斷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進而引動新一輪爆發性的增長;但抱持懷疑的論者認為,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在未來幾年內勢必熄火,甚至可能出現崩盤。

參、中國大陸未來經濟政策的走向

以習近平、李克強為首的中共第五代領導人,在經濟上將面臨上述三個課題,然而,這些新的領導班子將會如何認識這些問題?進而用什麼樣的思維和態度來解決?在仍然強調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其未來5年、甚至10年的發展方向將會如何?這都無法跳脫領導人的背景與視野。

有海外媒體發表評論認為,中國大陸未來經濟政策將會呈現更為理性、國際化,並更注重社會分配,這樣的分析是基於領導人特質,其論點包括:第一,中共第五代領導人多數出生在20世紀50年代,這些領導人都參加過20世紀60年末到70年代初的知青上山下鄉運動,因此不僅參與並體會中國大陸社會最底層農村民眾的疾苦與現實,也透過與底層大陸農民生活與工作,形成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因此,其後如何來制定各種政策,預計這將是他們各種政策制定的基點。在這個基點上,其政策出發點將更多關注大多數中國大陸底層民眾或中低收入民眾的利益;第二,1949年後,第一代與第二代的中國大陸領導人基本上都是軍事強人出身,如毛澤東、鄧小平等;第三代和第四代的領導人則多以是理工科與工程師的背景,如江澤民、胡錦濤等。而第五代領導人則多數是社會科學之背景,他們所讀的專業多數是經濟學、法律、歷史及其他社會科學,而這樣的背景有助於現代國家的治理;第三,第五代領導人幾乎都有在歐美大學學習的經驗,因此相對的心態會比較開放;第四,第五代領導人多數是由基層一步步往上走,其不僅了解國家機器的運作,對於政府工作未來的改革重點也很了解。

無論這樣的分析是不是太著重於領導人特質而忽略中國大陸複雜的政治結構,但的確這些所謂「後革命世代」的中共第五代領導人,其思維必定相對於前四代領導人更與世界接軌,且其決策模式將朝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相結合,政治局常委會將以溝通協調取代強人政治。事實上,觀察家認為,從習近平、李克強最近的言論,可以看出中共第五代領導人對中國大陸經濟要面對的三個嚴峻課題已經有明確的思路,只是要觀察的是,這些領導人如何在中共複雜的政治生態中及地方保護主義的結構中貫徹其意志。

肆、中國大陸將在「韜光養晦」中崎嶇前行

中國大陸未來的經濟情勢與發展絕非一片坦途,對於中共第五代領導人來說,未來的5-10年,不僅關涉個人的歷史定位,其對於經濟問題的思考和決策,更影響全球經濟秩序。作為一個經濟大國及崛起中的強權,中國大陸對外展現強大的經濟軍事實力,但對內卻有一道又一道的矛盾與難題,或許中共第五代領導人最好的方式是如多年前鄧小平所說,中國大陸要在「有所作為」的同時要記得「韜光養晦」,要切實記得崛起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引發不必要的衝突和動盪,如此一來,中國大陸經濟乃至於各方面,才能在崎嶇中繼續前行。

TOP

 

出刊單位: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 大陸經貿事務委員會

地 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電 話:(02)2703-3500轉136•傳 真:(02)2703-3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