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後的全球經濟戰略分析
2012年11月6日在激烈的兩黨選戰之後,美國民主黨也就是現任總統歐巴馬贏過共和黨羅姆尼,續任下屆美國總統。而中共十八大會議也是如預期一般,以胡錦濤與溫家寶為領導梯隊,在開完會後順利交棒給習近平與李克強等人。
文:邱志昌(亞太區域發展暨治理學會理事長)
但就在這兩大國的政局人事底定之後,國際政治與經濟局勢發生很大的變動。與中美兩國都有關的是,中東以巴戰爭。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在上周起發生嚴重軍事衝擊,雙方互射幾千枚火箭與飛彈,兩邊平民百姓苦不堪言,迦薩走廊的情勢緊繃、烽火遍地。
壹、 習近平的國際政治習題-中東變局
美國及中國大陸都是聯合國安理會的成員,如何解決此一戰亂,是兩國及其它連合國安理會國家英國、德國、法國等國的重要政治問題。美國現在的聯合國的代表是過去的美國國務卿萊斯,她可能在明年再度接下現任希拉蕊(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太太)國務卿的席位;萊斯在聯國代表美國的立場,而中國目前被連合國任命為副秘書長的吳紅波,與歐洲、尤其是德國有一定的淵源,因此中、美、德、英四國對於中東情勢的處理,將是世界局勢是否由經濟得紊亂走向政治與戰爭紊亂的重要關鍵。
在中東的情勢演變中,眾所周知,美國的立場總是較偏向以色列,這無可厚非,因為在美國對於產業與經濟具有影響力的族裔中,以色列人人然佔有一席之地;但,本文認為,美國對於中東情勢的處理也不致於偏頗。因為自從1990年之後,美國開始駐軍沙烏地阿拉伯,甚至於解放伊拉克等戰爭等,美國與阿拉伯世界的領導級國家如沙烏地阿拉伯與埃及等國也多有一定的合作關係,因此,本文認為除非有下列局面出現,否則中東局勢演發成中東各國危機與油價再度全面上漲的機會不大:一、埃及介入過深,對埃及來講,它雖然與以色列打過六日戰爭,但最近的茉莉花革命穆巴拉克總統下台之後,埃及目前的政治立場顯然與美國較為接近;但迦薩走廊離埃及很近,如果戰火擴大,一堆難民逃入埃及境內,這也會使新埃及政府大傷腦筋。二、敘利亞的動作,在以色列近鄰中對巴勒斯坦較為支持的就是敘利亞與黎巴嫩,黎巴嫩之力量較式微,但敘利亞目前在鬧茉莉花革命、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如果要捲入以巴戰爭、必需要有勝算,否則會搞得「輸賭兼脫褲」,台語:「輸得很慘的意思」。三、中國在中東的立場上始終維持中立的形象,因為在中國大陸的幾大族群中,回族也佔了一大部份、從中國大陸的西部寧夏、甘肅與新疆、青海等都有回族,而且中國大陸在全球戰略的意識型態上也不願意與美國爭鋒,但也與美國立場不完全相同。因此,本文認為此次的以巴軍事衝突,在在考驗中國大陸新領導接班梯隊在全球政治的思維,未來將採取的戰略拭目以待!。
貳、 在領土主權爭議下,中日韓FTA仍然進行
2012年11月十八大後,使全亞洲國家震撼的是,三個在領土主權劍拔弩張的國家中國大陸、日本與韓國,突然繼續重起FTA(自由貿易協定)的部長級的談判。
本文在想,原本此一會議可能是元首級的會談,但因為顧慮到三國右派的人民的反對聲浪,因此先以部長級的會議進行。那釣魚台到底是誰的?獨島是日本的還是韓國的?現在似乎這多不重要了嗎?本文認為這並不是不重要。是因問在當前情勢下,經濟情勢比領土爭議還要重要。中國大陸新領導習李的智囊對於政經的優先性自此可以看出來。以前,我們先總統蔣公時代常講先攘內再除外,但習李是先經濟後政治。這可能形勢所形成,也有可能是中國步入穩健發展的很大轉變。
自今年底開始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必需面對下列幾大全球經濟發展的系統風險:一、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歐洲國家因為債務問題不斷惡化、希臘與西班牙、義大利、葡萄牙的公債市場在今年6月多時公債殖利率(價格指標)大漲(公債價格大跌),國家公債面臨求售無門、面對預算快要斷炊的風險。此一風險事件在今年 6月底後才在歐盟會議啟動一些機制之後,才暫且平息下來。二、中國大陸的出口經濟仰賴歐盟很大,無論是對方的消費市場或是中國大陸企業在歐盟的投資,都是很種要的外貿。去年2011年時法國總理薩克齊特地從法國跑到中國大陸來與習近平會面,要求中國大陸以外匯存底買一些歐洲國家的公債,回饋一下歐洲人民,讓這一些國家能夠以債養債。三、今年上半年,除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之外,美國央行FED的主席柏南克開始再度提到去年八月美國發生過的財政問題,這一次FED把它叫做財政懸崖(Fiscal Cliffs)。因為去年是只要提高美國公債的發行餘額,但這一次不是,這一次是自明年2013年起美國政府就會自動削減預算、政府可以動用的資金驟降,眾所周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沒有預算國家如何運作?也因為這樣,美國金融市場最敏感的指標,道瓊工業指數在最近總統大選前之10月5日兩黨候選人電視辯論時就開始大跌,歐巴馬選上後繼續大跌,顯然都是在擔心財政問題。四、中國大陸經濟發改委不可能對於這兩大風險視若無睹。因為如果明年這兩大經濟體一蹶不振,中國大陸經濟除了需要靠自給的內需市場之外,開發中國家如韓國、日本、印尼、東南亞國協這一些國家就很重要了,也因此東南亞國協的市場是中國大陸重要的商業市場。
總而言之,本文由上述種種外交行為看出來,中國大陸新政權的首要重心在於經濟穩定。中國大陸總體經濟今年上半年開始下行,由保八、到保七、情勢並非很樂觀,在政權的轉變中,經濟發展是目前中共最關注的議題。因此,釣魚台的爭議可以暫時擱置下來、先趕快FTA。依照我國經建部門與相關經濟預測單位的預估,中國大陸明年經濟成長率應該在7.6%左右,這個數據目前看起來是不滿意但尚可接受。問題是,這是在國際局勢較為平穩之狀態下所出現的成果,按我國經建會的估算邏輯,美國的美國財政懸崖會在第二季對於全球經濟發生負面影響,如果中國大陸屆時的內需市場無法迅速接手,替代國際的經濟衰退,其經濟成長率可以就要退到保六了。這對於一個新接手的政權都是一件不願意見到的風險,因為經濟的衰退會使人民對政權失去信心,也會使中國大陸未來要進行的社會與政治改革延後,如溫家寶常提到的「黨政分離」的政改。
成功的政治改革如台灣,是在豐衣足食下進行、但當時這也已要耗費很多努力了,如當時老國大的退休安排問題與體制的轉變等。但因為國家財政與經濟發展成功,因此以較優渥的條件請這一德高望重的老人家退下來,是一件很體面的事;如果是經濟衰退、路有浮屍的困苦的社會?政改就是死人鬧革命,北非的強人利比亞國家領袖格達費最後的結局,就是在無人煙的地區被一名不知名的小兵殺掉。翻開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所有的政治變動多是民不聊生的時候變天的,陳勝吳廣如此、中國建政也不是如此?剛打完抗日戰爭,中華民國財力尚在百廢待舉之時,發動內戰奪取政權,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
所有政治謀略家都會知道、混水才可以摸魚,經濟發展時才能談政改,在一窮百了時可能只能有「政變」不會有「政改」,就如北非茉莉花革命,國家盛產石油肥得不得了、年輕人卻沒工作。三餐做兩餐吃,最後當然就是跟你拼了,革命!
參、國家治理首重民生
本文認為,習近平上台之後,首要任務是穩定經濟再來是改善貧富差距。中國大陸這幾十年以來的經濟成長縮是以兩位數以上在進行,但在經濟學所的分配曲線上是扭曲得相當厲害,貧富差異非常嚴重,有一些偏遠的中國年輕人為買一隻智慧型手機都要非法從事器官買賣,西北偏遠地區的民眾仍在與天爭地,每到乾旱季節都要為三餐傷腦筋,還有藏族的治理問題也是,在十八大期間還是有藏人以身殉、火燒自身以抗中共。這一些地區都必須趕快以經濟力量進去做改變,使他們的價值觀念能夠由低落與無謂的政治情緒中翻轉過來,則一切的局勢就可以穩定下來。
在兩岸的情勢上,本文認為也是相同,在歷經廿多年之後,民進黨也充份感受到,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是台灣生存的條件之一。同樣的問題,當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與美國財政懸崖發生時,台灣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外貿市場就是中國大陸。因此,最近由謝長廷到黨主席蘇貞昌都有意再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其實早年民進黨就有中國事務部,當時的領導主任為顏建發博士。只是民政黨在執政八年期間太重政治而輕忽經濟,因此忽略與中國的多元化交往,在民進黨願意回到兩岸關係之始,如果又是面對所謂「兩岸和平協議」的議題,那不是又沒戲唱了,因此本文建議習近平的智囊,至少前面四年先把ECFA的製造業、服務也等完全搞定再說吧,不要狗急跳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