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特稿本期專欄資訊交流

251102.11.15

<本期專欄>

台商二代的接班傳承問題

目前絕大部分的中小型大陸台商企業,都是家族式企業。又對於台商家族企業而言,其二代接班人自然是他們的兒女。不過,對於「台商二代」而言,他們願意接班嗎?他們有這個能力接班嗎?他們能夠適應大陸的生活和工作嗎?一提到「交接班」,許多台商不由自主地想到這一連串的問題。本文乃就台商二代接班時遭遇的問題進行分析。

文:袁明仁(華信統領企業管理諮詢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



大陸各地台商目前的數量越來越少。過去有七、八萬家台商在大陸,但經過金融海嘯的衝擊後,再加上競爭因素,目前台商大概只剩下四、五萬家。這種商場上的優勝劣汰,讓大陸台商普遍產生危機感。如果台商二代不能接過父輩的重擔,那麼過去二十幾年台商在大陸辛苦創建出的企業有可能垮掉,可能關掉、變成陸資或外資企業。

一代台商與二代台商的巨大差異

對於大部分台商而言,當自己逐漸老去的時候,他們希望把自己一手打造的企業交給子女,卻常常遭到子女的抗拒,台商二代常常有著父輩很難理解的想法,想說服他們接班真是不容易。

對於台商二代,這是與父輩完全不同的一代人。第一代台商白手起家、學歷不高,但台商二代大都擁有比較高的學歷,大部分是大學畢業,有許多有海外留學經歷,屬於「海歸」出身,ABC(AmericaBornChinese,美籍華人)。他們中不乏MBA高才生,甚至擁有會計師資格等專業執照,學習的領域偏向管理、財務、行銷、網路等等。相對上一代來說,台商二代的外語能力、海外關係,以及在法律、財務、設計、行銷領域的知識,都比上一代強。

第一代想的都是怎麼先守住,不是先花上一筆錢。第二代普遍的心態是沒賺錢就想花錢。對於部分「第二代」而言, 瞧不起傳統的製造行業,很多人願意把錢拿去炒樓、炒股票,賺快錢,而對扎扎實實做事不感興趣,很多人投機心裡比較重,而他們的父輩大多是從事傳統製造業,比較腳踏實地。

隨著大陸外在環境的改變,台商傳統製造業面臨著從外銷轉內銷,由外向型向內需形的服務業轉變,而台商二代的知識背景,恰恰是台商轉型的優勢。但是擁有優勢不代表能夠成功。對於台商二代來說,他們的劣勢包括:第一,缺乏第一線的實務管理經驗;第二,觀念與老臣不合,無法帶動幹部,員工消極抵抗;第三,要與陸企第二代展開短兵相接的競爭,而對方擁有更多的地域優勢。

台商二代除了面臨上述的問題,更大的挑戰是台商二代缺乏父輩那樣的腳踏實地、刻苦耐勞。有些台商二代,他們的觀念、責任心都與第一代有很大的落差,無法忍受天天浸泡在工廠的單調生活,而且欠缺管理基本功,習慣於美式管理,無法融入大陸特有的管理,對於最基礎的員工管理、面試招聘、用人、財務、會計等都不瞭解,更談不上為公司做出重大的決策。

屬於70後及80後的台商二代,大都擁有企業管理的MBA學歷,但書本和實際經驗有很大的落差,有關工廠經營、業務開發、產品開發、生產技術等至少都要有十年以上的長期歷練,才能談得上能夠管理好工廠。

二代和第一代的經營方式判若鴻溝。第一代傾向於獨立作業,單兵進攻,全天候24小時待命。但二代則採取團體作戰,很注重圈子。

第一代台商到大陸發展已經二十多年,隨著年紀漸大,他們的子女也紛紛準備接過父輩們打下的江山。這些子女大多擁有海外教育背景、思想開明、觀念新穎、眼界??開闊,有的還是在大陸出生,接受過大陸教育的薰陶,有不少大陸同學朋友,娶大陸老婆。

他們沒有經歷父輩創業的艱辛,因此面臨著是否可以守住江山的質疑;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因此有著更多元的價值觀;他們,就是開始逐漸走進人們視野的「台商二代」。

「子承父業」的傳統觀念,讓接班似乎成為了順理成章的事。但是不同的年代、殊異的想法,台商二代保持著與他們父輩截然不同的理想,規劃著不同於他們父輩的人生。他們將如何在大陸這片土地上,綻放他們自己絢爛的青春?

為了延續企業的發展,台商二代開始走上前台。所謂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在「台商二代」群體中,有人穩紮穩打、如魚得水,但更多人身處接班困境,甚至正在考慮打退堂鼓。

在台商第一代眼中,第二代既沒經驗,又未經歷創業養成吃苦耐勞的品格,大多數台商一代還不敢把工廠交到他們手裡。大部分二代在工廠掛個特助、協理或經理,幫襯著做點事,歷練之路漫漫而修遠。但是,台商如果真要孩子來接班,肯放權很重要。

第一代其實也很想培養第二代。但第一代忙於創業,第二代留學海外,碰面時間很少,相互之間有代溝並不太瞭解,不知道該怎樣培養。等第一代意識到培養的時候,第二代可能已經定型了。而且現在二代的孩子個性太強、固執,喜歡用自己的方法思考問題。在經營和管理方面的一些理念,無法與一代對接。第二代最大的問題是自傲,很自我,不能扔掉自己,不夠虛心。接班能力是可以培養的,但接班的態度、心態卻是很難改變的。

大陸台商接班傳承調查分析

根據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對164家大陸台商所做的《中國大陸台商的接班傳承調查報告》,有87.3%的大陸台商承認有傳承接班的問題,其中39%的大陸台商表示對處理接班結果「不佳」,約五成的大陸台商表示「馬馬虎虎」,僅有一成的大陸台商認為處理「得宜」。並有四成自認處理「不佳」。報告指出,約有五成六大陸台商尚未著手進行接班傳承的工作,大陸台商的接班問題已迫在眉睫,但仍有相當比率的大陸台商對此持「自然發展」的態度。

大陸台商接班對象仍是以傳內(家族成員)為主,傳外(專業經理人)為輔。另外有3%的大陸台商選擇「空降部隊」,則是基於對目前企業檯面上的接班人選都不滿意。大陸台商進行第二代接班傳承工作為時不久,仍有待大力推動。

2011年大陸台商秋節座談聯誼餐會,從大陸各地回鄉的大陸台商協會成員400餘位,根據調查結果指出,八成以上台商面臨接班傳承問題,回答接班「良好」是零票,「尚可」以上占了八成,兩成比率則處於「不佳」。報告中也發現:真正接班三年以上者,不到四成。

東莞台商大多數為中小企業,而且大多為夫妻一起創業經營。台商一代負責人的兄弟、子女或親戚都在工廠工作。2011年11月針對110家東莞台商企業所做的接班傳承調查,發現九成以上的台商其兒女或女婿都已在工廠任職工作,八成的企業對接班傳承的做法大都順其自然,很少刻意進行接班傳承的栽培。真正已做好接班傳承的不到一成,亦即東莞台商二代大多數仍未能或仍無法順利接班。

據東莞台青會估計,台商中90%的第一代都有讓第二代接班的想法,70%的台商能讓第二代過來大陸,但最後願意接班及接班成功的最多只有50%。成功率為什麼低?一代與二代觀念上的衝突是一個主要的原因。

台商接班傳承面臨的問題

台商接班傳承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九點:

一、找不到合適的接班者,隨著企業一代的年齡漸長,以及外在環境的惡化,部分大陸台商企業選擇結束營業。
二、找不到合適的接班者,但國內幹部願意接手,企業以所有權不變,但經營方式由國內幹部承包的方式繼續經營。
三、 考慮尋找專業經理人,但此一方式失敗的機率較高。
四、設法賣掉或被併購,但由於目前景氣太差,不易找到買主。
五、藉由在兩岸三地股票上市,讓企業永續經營,但此一模式僅限少數規模較大的大陸台商。
六、全力放手讓二代接班,二代順利接班,企業一代退居二線,但不易做到,除非一代身體健康遇到問題,迫不得已讓二代全面接班,否則企業一代一般不輕易退居二線。
七、讓二代在企業歷練,一代手把手培養,等待時機成熟逐步放手讓二代接班,但極易造成經營理念及管理模式差異的衝突。
八、全力放手讓二代接班,但二代接班不順,因二代缺乏腳踏實地、吃苦耐勞,缺乏第一線的管理經驗,與老臣不合,員工消極抵抗。
九、成立青年會,為大陸台商二代尋求潛在事業夥伴的重要平台,透過這一平台,分享彼此經驗,培養接班能力,也構築人脈網。例如:全國台企聯新世代新青年功能委員會、上海台協台青部、東莞台協台青會、深圳台協台青會、製鞋公會青出會。

TOP

 

出刊單位: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 大陸經貿事務委員會

地 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電 話:(02)2703-3500轉136•傳 真:(02)2703-3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