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經濟成長可能趨緩
本文估計,2014年全球經濟成長可能趨緩,其理由為:一、中國大陸今年首季經濟成長率為7.4%,創下近六年新低紀錄,預估今年第二、三季將持續緩緩下降;二、美國原預估首季成長率為0.1%,但5月、6月時竟連兩次修正為-2.9%,景氣復甦有趨緩現象;三、歐盟各國陷入低度或負成長,且各國普遍有高失業率及通貨緊縮問題;四、全球開發中國家經濟成長率,特別是「金磚國家」的俄羅斯、巴西、印度等,也逐步下修。
文:邱志昌(鉅亨網總主筆)
壹、前言
以目前與可以預見未來情勢發展,預測全球經濟發展;本文估計,2014年全球經濟成長可能趨緩。在美國、中國大陸與歐盟三大經濟體中,中國大陸雖然仍存在地方債、信貸危機、房地產泡沫化等風險,但仍能維持7.4%左右成長率。美國則有景氣復甦趨緩問題,預估今年成長率為2.1%至2.3%之間,是近六年平均值2.45%以下。歐盟各國則陷入低度或負成長,各國普遍有通貨緊縮(Deflation)問題。
貳、全球經經濟成長現狀與未來
今年6月世界銀行(Word Bank,以下皆稱:世銀)首次下修,全球今年經濟成長率。世銀將2014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由3.2%下修調降為2.8%,降幅為0.4%。我們認為,全球經濟成長趨緩主要背景為:
一、中國大陸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為7.4%,創下近六年來新低紀錄;預估今年第二、三季將持續緩緩下降,繼續走向軟?陸(Soft Landing)行程。
二、美國商務部原已公告的今年美國第一季成長率為0.1%;但在5月初時,反手修正(Revise)為負成長-0.1%;再於6月25日再修正為-2.9%,嚇壞全球所有經濟學家。在聯準會(以下皆稱:FED)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以下皆稱:QE)下,雖然美國勞動市場失業率不斷下降,相關經濟數據也多是正面樂觀,但經濟實際復甦狀況並不如之前樂觀預期。
三、歐盟雖然已脫離主權債務危機,希臘、西班牙與義大利、葡萄牙各國公債市場多已穩定交易;這四個南歐債務風險國家,政府債券殖利率多已大幅下降,次級市場交易價格多已提高,但各國失業問題仍然嚴重;歐盟各國平均失業率達11.6%以上。
四、除以上三大經濟體外,全球其它新興國家部份:(一)、世銀將2014年俄羅斯經濟成長率,由2.2%大幅下修為0.5%。因為烏克蘭內亂問題,俄羅斯在邊界重兵未撤,被歐盟與美國進行兩次經濟制裁。世銀認為,烏克蘭政治問題將會持續捆擾俄羅斯政經發展。(二)、也是所謂「金磚國家」,今年舉辦世界盃足球賽的巴西,經濟成長率由2.4%被下修為1.5%。(三)、還有剛為國會大選勝利而歡呼未止的印度,今年經濟成長率也由6.2%被下修降至5.5%。(四)、總計全球開發中國家經濟成長率,由5.3%下修到4.8%。
由上述世銀預測修正,我們已經見到全球最大經體美國,目前正與低度成長「拔河」!近期美國經濟成長樂觀復甦遠景,也可能正在消逝中,慢慢地出現與中國大陸一樣情況,即「繁華日已遠、榮景在夙昔」。美國FED自2009年3月起,開始QE政策希望能以通貨膨脹代價換到充份就業(Full Employment)。自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FED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至少拋出3兆美元以上資金,每月向各商業銀行購買,不動產抵押債券(MB)與政府公債(Bond);使貨幣市場長期處於低利率、資金寬鬆環境中。此種情勢一直到2014年1月才改變,FED目前還是繼續執行QE政策,但資金規模已經縮減;自2013年12月的每月850億美元,已降到2014年7月的350億美元:預估QE政策將於2014年10月之後結束。
參、美國經濟復甦成長已趨緩
美國經濟趨緩主要原因,除第一季氣候因素、天氣太冷之外,主要原因是因物價低迷,廠商生產利潤不如預期。FED的QE政策雖然已經解決美國失業問題,將失業率由2009年10月的10.1%,降為2014年的6.3%;但卻只能換到今年第一季負成長。以總體經濟學菲利浦曲線理論(Phillips Curve Theory),寬鬆貨幣政策可以用「通貨膨脹」,換取「失業率」下降。唯,在現實經濟發展中,卻是失業改善在先、而物價上揚在後。美國QE政策目前成果就是如此,生產者或消費者物價指數,在QE執行階段中始終無法提振。FED原先預估,QE將會提高CPI(消費者物價指數)2%年成長率。
國際貨幣基金(IMF)對通貨緊縮(Deflation)的定義是,物價持續兩至三年呈現下跌、經濟成長率下降、股價指數下跌、市場利率低迷、資產房價格不振、工資向下僵固性瓦解。在經經濟學理論上,最早提出通貨緊縮理論學者是費雪(Irving Fisher),費雪認為發生通貨緊縮主要因素是企業的「債務沉積」,也就是多數企業長期累積債務過高。企業為求擴張而進行高財債槓桿,之後又為償還高額債務,必需增加產品生產,進而造成市場供給相對過剩、或需求相對不足;在此種供過於求互動下,則產品價格下跌。此現象持續一段時間後,就造成經濟衰退、工資水準下跌;FED也深怕,美國經濟陷入這種低度成長中。
但我們認為,這種情況在美國發生機率不高。根據總體經學理性預期學派(Rational Expectation)理論,一個經濟體不可能沒有失業人口;每時刻多存在結構性失業,此即被該學派為「自然失業率」(Natural Rate)。這也就是運用任何財政或貨幣政策,多已不會再降低的失業水準。在此之後再寬鬆的貨幣政策,將只會提高通貨膨脹,對失業改善已無法再有效。以2009年3月FED對QE政策思考,其實6.5%失業率即為美國勞動市場自然失業率。FED認為,在2014年4月達成此一目標後,接下來QE政策就只會刺激物價成長。而以美國消費者核心物價指數近期變動,也的確如此、今年5月份數字已達到1.9%。總而言之,因為QE政策有效,美國出現通貨緊縮機率低。
肆、歐盟經濟有高失業與通貨緊縮兩大問題
相對美國經濟情況,歐盟的問題較為嚴重。最根本原因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Global Financial Crisis)後,由冰島、英格蘭、希臘、葡萄牙、西班牙、塞浦路斯與義大利等國,多發生主權債務危機。就是政府公債出現無法如期發放利息,而到期日時也無法還回本金的違約風險。這種風險使全球投資機構大賣該國公債,使公債殖利率大漲、價格大跌,最後該國債券市場失去正常運用功能,財政部門無法再發行新的公債,而進一步使政府無法正常運作,嚴重干擾該國與區域貨幣市場。2012年7月歐洲央行(以下皆稱:ECB),因此祭出「無限量購債政策」;以無限量歐元資金,購買歐盟各國政府公債。只要歐盟國家中出現債市失控現象,ECB就出手相救。在此政策下,近兩年這些債務風險國家,公債市場多已恢復正常交易,不再有失控現象。
但這種無限量購債政策,只能解決財政問題,無法解決勞動市場失業問題。至今這些國家失業率仍然居高不下。其中以希臘與西班牙最嚴重,失業率多還在20%以上;而其經濟成長率又幾乎,多年處於負成長邊緣。2014年6月ECB深懼,如此長期以往,歐盟將陷入通貨緊縮泥濘中;因此再端出強力寬鬆貨幣政策,降低歐元基準利率,並且祭出金融界有史以來的創舉:負利率政策。ECB將各國轉存的存款準備率降為-0.1%;將資金往外推。希望歐盟各國商業銀行能加強放款,充份供應企業擴張所需資金,解決高失業與低度成長問題。ECB認為,負利率政策將可以在三年內、即2017年之前,顯著防範與解除通貨緊縮。如果負利率政策效果,無法進一步有效推升就業,則ECB打算在2017年中,再執行歐元QE政策。
伍、中國大陸經濟仍將持續軟著陸
相對美國與歐盟經濟問題,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狀況穩定。中國人民銀行在2013年三中全會後,依照原定計畫擴大人民幣兌換美元單日波動區間。今年2月14日華人元宵節時,人民幣兌換美元突然由長期升值轉為連續貶值。此一貶值頓使大陸進口廠商失措,為降低進口成本於是大量進口,造成2月大陸巨大貿易逆差。但此後,人民幣已由2005年7月1日起的長期升值,轉為有升有貶的區間波動;有利於未來產品對外價格競爭力。
其實自2013年6月之後,為舒緩產業轉型升級財務壓力,中國人民銀行在中國貨幣市場中,進行多次「逆回購」資金寬鬆政策。今年6月人民銀行再對民生銀行等三家,與中小企業及農業發展有關的民營銀行,實行定向存款準備率降低政策。中國大陸國營企業,原就有四大公營銀行支撐,資金融通調度不成問題,國務院進一步運用此項信用調整貨幣政策,希望能協助中小企業建立長期正常融資管道。而自今年第二季起,中國幾十大城市房屋交易價格,也已經呈現緩慢下跌趨勢,資產投機機遇已漸漸消失。我們預估,影子銀行的活動力將會逐漸降低,這將有利於大陸正常融資體系發展。其實早在國務院自2013年9月開始,李克強已開始進行長期金融改革工程;就是貨幣市場利率自由化與人民幣國際化。利率自由化需要擴大金融體系規模,定向存準率降低政策有助於民營銀行放款業務;未來只要多家參與自然形成市場競爭,利率自由化工程或可水到渠成。我們預估,在中國國務院與人民銀行,擁有多項財政與貨幣政策實力下,中國大陸經濟內部並沒無顯性硬?陸因子。除非美國與歐盟經濟成長與通貨緊縮問題嚴重,或是發生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否則今年大陸經濟成長仍可保持於7.3%至7.5%之間。
陸、結論:臺灣經成長樂觀!
2014年第一季台灣經濟表現非常好,外銷出口訂單顯著增加;電子產業上市公司股價顯著上揚;電子通訊業經營者,對景氣看法相當樂觀。但,以全球第一季經濟成長現象判斷,由於主要經濟體美、中、歐今年第一季後多可能趨緩,因此會受到影響。但由於新興國家沒有高失業與通貨緊縮問題,因此經濟成長趨勢相對樂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