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欄資訊交流

262103.10.15

<資訊交流>

大陸內需市場前景評析

近期因中國大陸房地產價格明顯滑落,引起全球投資機構對未來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擔心;尤其今年第二季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雖為7.5%,但在70大城市房地產價格已持續三個月及有50個以上一、二線城市房產價格下跌趨勢下,其經濟減速問題再度受矚目。本文主要闡述中國大陸房市發展降溫無礙於經濟成長軟著陸,因為中國大陸內需市場重要程度正提高中,以及當中、韓FTA在年底簽定後,以中國大陸為中心的RECP經濟圈成型,中國大陸將成為消費大國。

文:邱志昌博士(淡江大學統計系教師/鉅亨網總主筆)



房地產價格下行會影響中國大陸經濟軟著陸?

亞洲銀行(簡稱:ADB)在今2014年9月中經濟研究報告提到,因為中國大陸藉由匯率升值與緊縮貨幣政策,對國內企業進行結構性改革,此改革將會使中國大陸脫離「中等國家經濟發展陷阱」。所謂中等國家經濟發展陷阱,是指開發中國家因為脫離貧窮後,工資上揚而導致產品成本增高、喪失貿易競爭力,而使經濟成長衰退、國家債務增加。過去南美洲國家經濟發展就曾踏入這種陷阱中,如阿根廷最後以債務違約收場、經濟發展中斷。

過去幾年來中國大陸資產價格持續上揚,近一兩年已被視為經濟發展風險。如果房地產價格突然反轉下滑,恐會使貸款給房地產開發商的金融機構,受呆帳困擾、影響金融安定;嚴重則導致金融危機、信貸風暴。根據中國統計局資料,中國大陸二線城市房地產價格自今年第二季初起就已下行,近期這些市或省開始推出一些微利措施,如開放限購令等、希望能穩住下行風險。

資產或股票是目前全球消費者財富效果(Wealth Effect)主要來源,資產價格上揚或滑落多是正常供需行為,但如果在滑落中投資者因恐慌而形成羊群效應(Herding Effect),則供需嚴重傾斜就會造成流動性問題,需要變現的供給一方無法脫手,而使其財務調度發生困難,最後對金融機構違約。因此成熟國家中對資產價格過高或過低,多會以反景氣循環(Anti-Cycle)政策去調控,希望它能正常發展不要漲得太離譜,也不要跌到像落水狗一樣。因此在房產高峰期,一國中央銀行會以信用管制對房產投資進行約束與調控,而在房產價格滑落後也會解除管制、進而鼓勵進場投資者。

在這種房產與成長趨緩背景,而且在國際政治考量下;中國人民行在9月16日下午,當天亞洲股市收盤後突然宣佈,對大陸5大國有銀行進行常備借貸便利操作(Standard Lending Facility,以下皆稱SLF),對國銀融通、這五家國銀每家多可以1,000億人民幣額度內、為期三個月動用它。所謂SLF操作,是指銀行機構可以在此期間中,向人民銀行融資動用、進行寬鬆。人民銀行將在2014年下半年進行寬鬆貨幣政策,這在年初時已在全球貨幣市場形成預期。但人民銀行選擇在美國聯準會(FED)可能宣告升息前,即9月16日祭出此一寬鬆政策,這是相當高明作法:一、在政治目的上,中國大陸正以貨幣政策對FED拋出關愛,讓FED可以在貨幣市場預期升息壓力下,不傷及金融市場、股市與債市之多頭行情。二、在中國大陸金融改革進程上,繼滬港直通車後為上證股票市場,注入正面連續性效果,營造上證指數持續性多頭行情。三、對英國金融市場給一顆鎮定劑,因為9月18日是大不列顛王國中,其中五個王國之一的蘇格蘭王國,要脫離英國進行全民獨立公投;英國全國正為此不安,金融市場也曾為此動盪。

中國大陸內需市場在全球經濟發展重要程度提高

亞洲銀行預估,未來五年中國大陸大陸年經濟成長率,應多會在7%以上;亞銀將此定義為經濟持續軟?陸。如果未來五年,經濟成長率由目前7.5%水準降為7%以下,則為硬?陸。硬著陸就必需注意是否有地方債與信貸危機,也就是否發生了財政與金融風險。亞銀經濟學家認為,未來亞洲經濟成長率將可達6.2%以上,而中國大陸內需市場將是亞洲各國有效需求最大市場。

目前全球最大經濟體為美國、中國大陸與歐盟、日本,由今2014年上半年經濟數據來看這些國家景氣狀況:一、歐元區因為高失業率問題遲未能解決,歐洲央行(ECB)已經動用多次寬鬆貨幣政策,仍然無法挽回頹勢、歐元區已經陷入通貨緊縮(Deflation)。二、目前美國景氣正緩慢復甦,但這種緩慢被認為是「無感復甦」;就是失業率持續下降,但工資停滯、無法趕上物價上揚幅度,勞工薪資所得在不斷上揚的房價壓力下,形成中產階級失落;只有高所得者才買得起自用住宅。三、日本則自2014年初起執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日元持續貶值;依據國際金融理論J曲線理論,預期在2015年起經濟復甦情勢會比較顯著。亞銀認為,中國大陸與日本是亞洲地區未來經濟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消費市場。

本文以量化指標說明中國大陸內需市場重要性。全球最大電子消費3C企業美國蘋果公司(Apple),在今年9月9日發表新一代產品,包括新一代智慧型手機I-phone 6,及Apple Watch等穿戴式產品。但由於未及時獲得中國大陸工信部「藍標」進入許可,因此可能需拖延到2015年初才能在中國大陸市場行銷。I-phone在9月19日開始發售地區,涵蓋美國本土與加拿大、歐洲的德、英、法等國,亞洲地區則日本、香港與台灣等。但就因未能首銷到中國大陸,因此Apple公司股價在美國股票市場漲勢受阻。Apple公司內部估計,中國大陸I-phone手機的「首發」,就是第一次行銷數量約為10萬隻以上,最多將達30萬隻。根據日本蘋果情報網報導,本文研判I-phone是由台灣鴻海集團代工,而生產基地應在中國大陸河南鄭州。日本網站以手機出貨量總噸數估算,I-phone 6首批出貨量約為130萬隻;若此則中國大陸市場佔有率至少15%以上。

全球幾大主要經濟體、中國大陸相對穩定

中國大陸景氣也影響到國際油價走勢。以與全球運輸產業最相關的,北海布侖特原油漲跌趨勢。多空趨勢轉折日,就是因為歐元區的通貨緊縮;今年6月19日ECB實施負存款準備率、極端寬鬆貨幣政策下,北海原油開始由高檔115.71美元/桶反轉下跌,自此形成短期空頭市場;跌到9月16日中國大陸SLF寬鬆政策出台。

其實自2011年4月起,油價已經漲不動了。自2011當年至今,全球因為幾項系統變數影響經濟景氣復甦:一、2011年7月美國白宮與國會因債務上限問題僵持不下,當年8月國際信用評等機構,將美國主權信用等級降等。二、2012年6月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達到最高峰時,希臘成為最有可能第一個退出歐元區國家;全球景氣復甦因此中斷。三、2013年5月中美國聯準會正式宣告,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一定退場,也造成全球股票市場大跌。

在這一些歐洲與美國所引發風險中,其實全球投資機構也多沒有看好中國大陸。認為中國大陸會發生資產泡沫化與信貸危機,甚至會發生「完美風暴」。但2013年6月中國大陸人民銀行開始以「逆回購」,微調緊縮貨幣政策;2013年11月開始設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進行人民幣國際化與資本市場自由化金融改革。2014年2月中,人民幣結束自2005年7月以來只升不貶值走勢;中國大陸出超金額在今年2月時曾經降到15.7億美元,但在5月人民幣貶值、擴大區間波動加持下,再度攀高為7月473億美元。自2009年初全球金融風暴結束之後,中國大陸外貿餘額波動趨勢緩慢向上、金額節節高升。

貨幣貶值對本國貨物外銷出口具正面效果,但有時間延遲特質;即貨幣理論所稱Time-lagging Effect。以中國大陸人民幣在今年2月擴大區間波動,至8月貿易餘額大增;其時間落後效果約為6個月,此即為國際金融理論J曲線理論實際驗證。本文認為,長期人民幣匯價將由擴大區間波動,終究需走向完全浮動制度;在非一路升值趨勢下,只要產業轉型升級持續進行,未來中國大陸貿易餘額發展趨勢仍將向上波動。

結論:RECP成型就是確認中國大陸內需市場全球性地位

其實中國大陸內需已近是全球前幾大消費市場。進年來因中、日仍存在東海釣魚台主權爭議,今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拜訪韓國時,已將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推遲與日本FTA談判。中國大陸與日、韓兩國多簽定投資貿易協定,但另外一方面中國大陸卻只積極與韓國發展FTA。中國商務部在9月16日,對中國大陸與南韓FTA談判公開表示樂觀。商務部發言人認為,在今年底前中國大陸將可與南韓簽下FTA。中韓FTA是由2012年5月起談判,剛開始時韓國對該國農、漁業發展相當保護,而中方對汽車與機械工具機等製造業開放也多有疑慮,但經過12次正式談判後,這些疑慮多已經獲得妥協。

依目前順利進展速度,中韓FTA再經過一或二次正式談判就可大功告成。由於中、韓兩國每年貿易金額達2,500多億美元以上,而且韓國產品特質與台灣、日本有競爭關係,因此在9月中海峽兩岸重啟的服貿與貨貿協議談判,對台灣倍感壓力。如果中韓FTA成型,進一步就是以中國大陸為首的區域全面性經濟夥伴關係(REC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若達到RECP境界,就表示中國大陸內需市場正式成為全球前三大市場,其有效需求對全球經濟發展將有極其重要影響力。

TOP

 

出刊單位: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 大陸經貿事務委員會

地 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電 話:(02)2703-3500轉136•傳 真:(02)2703-3982